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这对于中国经济增强质量、振兴东北的战略以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推进技术进步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提出的内生劳动分工经济增长模型在众多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具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一方面,与罗默等人通过知识的外部性、人力资本积累或物质资本积累来揭示收益递增或不变的经济增长模型不同,贝克尔特别强调了劳动分工在整个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将劳动分工、协调成本和知识这些重要的变量整合在一个模型中,作为内生变量共同解释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与以超边际分析为工具的杨小凯分工演进模型不同,模型依然采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这一模型比较适合于用来解释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当然,这个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市场、协调成本、一般知识等项目的定义不够清晰,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资本积累论"认为要素投入是东亚经济奇迹的原因;"技术消化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原因。"资本积累论"和"技术消化论"的分歧,源于二者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和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不同看法。"资本积累论"有统计数据和方法论方面的缺陷,并且与经济事实相悖。"资本积累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一脉相承,其增长核算模型对后发国家的适用性值得思考。"技术消化论"继承熊彼特式技术演化的研究方法,比"资本积累论"的纯粹数理分析更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4.
杨格命题及其对增长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和劳动分工是斯密经济学的两个中心命题。在斯密看来,劳动专业化的经济优势导致的收益递增是理解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新古典主义一般均衡框架内,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然而这个框架无法处理竞争与收益递增相容的问题,因而分工的思想几乎...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认为,FD I的流入通过资本积累作用影响东道国的经济运行。此领域的实证研究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一是FD I在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二是技术差距的存在,FD I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为零且因FD I对国内投资的替代效应,FD I不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我国学界的研究认为,FD I在总量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成长,也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有关FD I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可能从内生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FD I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FD I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市场营销理论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无关。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市场营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我们学习、研究市场营销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巍 《东方论坛》2008,(6):82-87,94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与分工演进是经济增长和报酬递增的重要源泉,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分工水平不断提升,更高的分工水平又能加速技术变革,为技术革新开辟空间。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技术进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加速资本积累,创造集聚效应,扩大市场需求,为分工演进创造基础和前提;分工演进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技术进步提供机遇,迂回经济使得各产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为激烈,从而放大技术溢出效应。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当前世界的产业分工形成了两种均衡并存的格局:一是发达国家产业分工的高水平均衡,二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分工的低水平均衡。高水平分工提高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效率,低水平分工与技术进步的缓慢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我国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方面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念,瞄准产业前沿,抢占战略制高点,以免陷入低水平分工均衡和技术进步滞缓的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政府则应努力推动市场经济改革,完善优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创新驱动和分工演进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显著影响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基本框架,利用2003~2017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测算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对模型进行扩展,研究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长期驱动力量,对现期和远期的动能转换加以阐述。研究认为,现阶段资金投入仍然是安徽省经济产出的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推动效应相对较小,技术进步的驱动力量逐步提升,安徽省远期经济发展将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驱动。安徽省应注重科技创新,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技术因素融于资金、劳动供给侧,全面深化以技术为主的供给侧改革,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型。  相似文献   

12.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设定模型,利用索洛余值增长速度方程,通过Eviews6软件对1978―2011年湖南省经济增长指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在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各贡献要素中,技术进步贡献率占比63.85%,资本贡献率占比15.72%,劳动贡献率占比13.61%;在1978—2011年间,湖南省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而资本贡献率变化不明显,劳动贡献率则逐年下降。因此,湖南要促进经济增长应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引进,发挥资本的后劲优势;提升各个产业的技术附加值;以及加强各个投入要素之间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的效应分析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3,23(2):97-102
城镇化是当前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可以促进分工的深化、扩展国内市场;促进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技术扩散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在21世纪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完善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并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尤其是人才就业却严重不足,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经济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低水平分工和低人才资本积累造成的.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分工,消解人才就业制度约束,重视人才资本的积累,鼓励创业与非公制经济的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与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人才就业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人口规模(或有效劳动规模)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有助于解释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内生转型:在"马氏陷阱"阶段,农业生产技术缓慢提高,伴随着人口逐渐增长,市场也逐步扩大,使得工业企业能承担更大的固定(创新)成本,生产创新就此启动,人类摆脱了"马氏陷阱";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面临人口转型,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此时不能再依靠单纯的人口数量增长,而是需要人力资本积累以增加有效劳动规模,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创新,从而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奠定基础。有效劳动规模的扩大不再仅通过正向外溢性促进技术进步,而是通过降低工业企业的创新成本直接加快技术进步。通过建立包含农业生产(服务业)部门、工业生产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的四部门两期世代交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发现适当延长劳动年限、降低老年期养老保障账户缴费贡献率及降低遗赠程度都有利于激励居民增加劳动供给,积累人力资本,进而促进技术进步,最终摆脱增长陷阱。  相似文献   

16.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量和分析了我国“六五”至“十五”规划期间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并分时段分析了技术、资本、劳动三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是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应从加大公共教育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入手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这三个要素按不同的比例组合便可以产生不同的产出。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对这三个因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迁移会先扩大再缩小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距.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我国近年来各省市的GDP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各省市的具体劳动和资本投入数据,可以确定劳动投入与人均GDP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劳动投入增加/减少时人均GDP同样增加/减少.结合对2006-2010年各省的劳动力净流入量与人均GDP水平之间关系的考察,证实较高/低的人均GDP水平会有正/负的劳动力流入,即我国正处于劳动力迁移扩大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阶段.为避免区域间差距的过度扩大,建议对经济落后省份加大资本投入,使其劳动力净流出带来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上升;提高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边际收益,引导人力资本的区域内聚集和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