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人们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理性的狡计""逻辑与历史统一"等命题耳熟能详,但对其内涵及更深层次的理论根源缺少挖掘,这源于学界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核心"目的论思想"重视不够.分析黑格尔历史哲学和他的哲学史中关于目的论思想的重要论述,梳理出他的目的论思想梗概,阐明其历史哲学目的论思想中的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普遍目的与特殊目的的关系"和"普遍目的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中的进展",以期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目的论思想有个总体性地把握.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初看起来这句话似乎很背理,实际上这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含义。黑格尔决不是按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把哲学就等同于哲学史或把哲学史就等同于哲学。如果黑格尔把哲学和哲学史完全等同起来,那他就不会既有《哲学史讲演录》又有《逻辑学》传世了。黑格尔的“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警言是告诉人们:当前的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已往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从哲学史的全部发展出发才能理解当前的哲学,也只有吸收已往哲学的遗产,才能使当前的哲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生命力。黑格尔是用“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警言来表达他自己的哲学和已往哲学的关系,我认为,这一警言同样可以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已往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在关于黑格尔及其哲学的阶级属性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黑格尔是资产阶级哲学家,不是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他的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不是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但是,还有人继续把黑格尔的政治立场、阶级属性同普鲁士王国混为一谈.其主要论据是,到柏林以后的黑格尔已由原来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蜕变为封建贵族立场,其哲学也由原来的资产阶级哲学蜕变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在我国哲学史界,虽然有人公然否定黑格尔及其哲学的资产阶级属性,但在有的哲学史著作和论文中却一方面称黑格尔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代表,他的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说黑格尔是普鲁士王国政府的官方哲学家,他的哲学是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这样一来,同一个黑格尔竟然成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共有的哲学家;同一黑格尔哲学竟然成为这两个对  相似文献   

4.
自然和人的关系构成了哲学史难以解答的"历史之谜"。黑格尔哲学以抽象的观念作为前提,从而缔造了一个思辨哲学的神话。费尔巴哈等人虽对黑格尔哲学展开批判,但难以逾越其批判对象,这和其哲学前提的非现实批判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作为哲学前提,从而动摇了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及其体系。将历史和人民统一起来、将哲学和科学统一起来,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原则。  相似文献   

5.
"哲学就是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界的一大教条,它是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误读和曲解黑格尔哲学的产物.黑格尔从来没有讲过"哲学就是哲学史";中国哲学界所以鼓吹"哲学就是哲学史"无非是想借助于哲学史这样一个哲学与史学的交叉领域把自己陌生的哲学研究消解在自己熟悉的历史研究之中;"哲学就是哲学史"是告别黑格尔哲学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纲领;中国哲学必须告别历史,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6.
<正> 《哲学史讲演录》是黑格尔讲授哲学史的专著。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力求对它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加强哲学史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一黑格尔的主要著作,一般都写有比较详细的绪论或导言,用来阐述他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哲学史讲演录》也不例外,在“开讲篇”和“导言”部分,集中阐述了他研究哲学史的基本思想和观点。黑格尔在哲学史观上有以下闪光的思想和精采的提法。  相似文献   

7.
哲学观念,是哲学体系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也是贯彻于体系的主题和原则,它所规定的,是特定哲学体系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黑格尔依据他对哲学史的系统研究,指出哲学所要探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他并由此确立自己的哲学观念和体系.据此,恩格斯进一步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个概括性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哲学史上的各派别,在现实中如何研究哲学问题,是有指导性方法意义的.不过,我认为应将黑格尔所说的"思维"改为"意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或矛盾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存在与意识关系的规定,首要也是主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存在的主体,也正是对存在主体的不同规定,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8.
饶琳 《学术研究》2023,(11):17-23
马克思与黑格尔都认为伊壁鸠鲁及其同时代哲学代表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精神。但是在对伊壁鸠鲁哲学的具体观点上,二者却走向了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立场。黑格尔认为伊壁鸠鲁哲学只停留在感觉认识的层面,是肤浅和琐屑的,他的自我意识观点表现出哲学对现实的逃避;而马克思却认为伊壁鸠鲁哲学达到了概念的高度,其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代表了对总体哲学必然规定性的斗争,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抗。这种差别源自二者在哲学史的阐述中采用了不同的哲学底本,黑格尔的观点源自他的精神现象学,而马克思采用的是黑格尔逻辑学的论证方式。正是哲学上不同的角度形成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观点差异。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间具有继承关系,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以国民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学范畴,<法哲学>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之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比黑格尔还黑格尔地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是因为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规定.马克思放弃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转而去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契机是市民社会概念,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立场对于马克思完成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以及走向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局限在于,当时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在总体上还笼罩于黑格尔的国家观之下,还没能摆脱黑格尔左派的国家批判和宗教批判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0.
传统科学哲学力主"拒斥形而上学"导致了相对主义的思想泛滥,不仅危及科学哲学而且也危及哲学本身,但却不曾受到认真的学术反思。正在兴起的科学哲学史研究倡导"另一种科学哲学",即强调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同在与并存,也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基于康德哲学的基本立场,从"科学哲学史作为另一种科学哲学"这一命题所蕴含的"科学-哲学并行"旨意,可以论证或讨论科学与哲学的统一,哲学与世界的统一,从而考量几个前提性的元哲学问题:哲学可能就是知识的观念化,从事哲学研究就是将实证知识提升为普遍观念,哲学史也就是科学变革哲学的历史。倾听科学话语可能是我们救治哲学观念迷茫和时代精神错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系统方法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哲学和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全面地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哲学和哲学史的第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导言”中,黑格尔明确宣称:“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之点或基本概念。”列宁虽然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但充分肯定了他的系统思想。正是这样,我们主张运用系统方法来研究现代西方哲学。陶济同志在《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一文中,主张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探求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但由于他夸大了哲学这一具体的意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把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单纯地理解为思想史或哲学史和逻辑范畴发展之间的一致,从而既忽视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现实、和其它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忽视了对现代西方哲学中各层次关系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片面的、难以令人信服的结论。下面,我们试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运用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对现代西方哲学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不确之处,诚望陶济同志和其他同志赐教。  相似文献   

12.
哲学史上有关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指黑格尔的思辨思维方式哲学和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哲学.黑格尔的思辨哲学通过"概念"逻辑的发展使"思维和存在"在对立中达到了统一,但这种统一只是抽象的,脱离人的存在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同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恰恰看到了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以前旧哲学总是忽视人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哲学走入寻求终极"本体"并用外在力量说明世界的误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就在于: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现实和人本身,把包括哲学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看做是历史的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黑格尔法权体系的批判与超越是马克思脱离黑格尔哲学立场的真正转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史的一项重要主题。马克思通过论述德国的政治、现代国家与黑格尔法权哲学之间的关系,深刻阐明了有关法权与政治的批判何以对准黑格尔法哲学的原因;通过拆解黑格尔构筑的观念与现实的"圆融体系",批判了黑格尔虚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统一方式,指认了黑格尔国家形式主义的困境,重构了哲学与城邦、哲学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列宁带着建立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使命,以极大的热情精心研读了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并做了大量摘要.列宁除了着重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外,对黑格尔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的天才思想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并试图通过对黑格尔"三者统一"思想的批判扬弃,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提供方法论指导.列宁的这一战略构想,在对存在论质量互变规律的摘要中,体现得十分集中和突出.关于事物的质与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在哲学史上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而黑格尔的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提出质转化为量和量转化为质的规律是一  相似文献   

15.
左亚文 《江汉论坛》2004,1(12):66-68
青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这一极为重要的命题,这一命题不仅揭露了黑格尔唯心主义抽象思辨的实质,而且提出了辩证法的应用和应用辩证法的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建构各个领域的应用哲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纵观阿尔都塞的一生,思想中布满了"断裂":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逐渐转变为黑格尔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以及晚年被很多人误认为的反马克思主义者。这当中,他对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认定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通过对他早期论文集《黑格尔幽灵》中不同时期论文的文本分析,可以清楚地勾勒出阿尔都塞在重大哲学问题上的立场转移。而这正是他得以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历程。厘清这一线索,更加有利于对其成熟时期的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1 作为对相应哲学著述和史料的解读与综合,如果按史家的学术立场和理论个性 来划分,历史上的和现今的哲学史研究大致有三种方法。 (1)主观方法。黑格尔是这种方法的代表。该方法以哲学史家为中心,是从史家“设想的哲学观点出发”,“哲学上的那些基本问题在一开始便提了出来,接着指明确定和解答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每一步聚;凡与主要问题无关的东西,均置之度外。”①黑格尔视哲学史为揭示理念各种形态的推演和各种范畴在思想中的被认识了的必然性,从而揭示出理念发展的一种方式,他便断定“哲学的历史就是发现关于‘绝对’的思想的历…  相似文献   

18.
哲学观念,是哲学体系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也是贯彻于体系的主题和原则,它所规定的,是特定哲学体系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黑格尔依据他对哲学史的系统研究,指出哲学所要探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他并由此确立自己的哲学观念和体系。据此,恩格斯进一步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个概括性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哲学史上的各派别,在现实中如何研究哲学问题,是有指导性方法意义的。不过,我认为应将黑格尔所说的“思维”改为“意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或矛盾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存在…  相似文献   

19.
陈新 《学术研究》2008,1(4):42-45
一部好的哲学史作品应该是建立在哲学史家对"哲学"和"历史"观念的反恩之上.近代欧洲哲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往往表现出这一点.黑格尔、文德尔班和罗素的哲学史研究不仅阐释了他们理解的"哲学",也引导着近代西方"历史"观念的演变.当前,我们注意到一些哲学家或哲学史家在思考哲学史时,就哲学史作为一种历史表现,仍然习惯于采用19世纪发展出来的那种实在论"历史"现,以获取客现的哲学史为其宗旨,这的确有失哲学家作为反思者的身份.历史哲学与历史编纂理论的当代进展对于当代的哲学史研究所忽视的这种尴尬境地应当可以提供相应的提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后叶,西方学者对黑格尔承认哲学的重新发现和全新诠释,不仅颠覆了黑格尔作为主体性哲学集大成者的传统形象,而且发掘出黑格尔内蕴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激进色彩.一般来说,黑格尔承认哲学的提出主要缘于对启蒙所倡导的主体性立场的反思,黑格尔主张从个体的“我”走向交互承认的“我们”,这是他对启蒙现代性规划开出的一剂“主体间性”药方.黑格尔推崇在思想深处爆发革命,而不是引向现实的实践,因而无论语调如何激进,他的理论基点就决定了其承认哲学本质上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