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今大学课堂文化陷入了学术精神失落、权威主义盛行、学生话语权丧失、教学渐失活力的困境。面对困境,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视角,提出了生态和谐大学课堂文化的新主张。并从"树立平等、和谐的价值观念","培养团队协作、共享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理性的价值选择","支持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营造平等对话、交流的课堂氛围"五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和谐大学课堂文化的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的管理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从奖惩激励和谐并用、教育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多种教育资源和谐整合等方面来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体育文化与人类和谐、体育文化与文明礼仪和当前的文化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文化建设要具有严谨、踏实、刻苦和反思的态度和精神,充分发挥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借助各种媒介传播中国体育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并借鉴和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精粹,焕发中华体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文化兴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的潜在部分教育理念:以绿色的教育追求教育的绿色(学校坐落在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核心区,我们定位将学校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地方文化之中。)教育目标:培养健康快乐和谐发展的人"绿色"是生态的象征,是健康的代名词。"绿色"更是生命的象征,是和谐的代名词。学  相似文献   

5.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生态文明理念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后现代旅游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其中渗透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价值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后现代旅游的生态哲学理论对我国现代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它昭示着旅游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走生态旅游之路;发展"稳态经济",实现旅游经济"生态化";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弘扬生态旅游文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生态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是今后我们体育工作者所必须紧紧围绕的中心环节和任务,体育教育的课堂不仅局限于课堂上,怎样使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体育课延伸到学生的闲暇时间中,使他们在身体活动中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将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文化与自然的矛盾的有机统一.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世界各种文明的互动交融和冲突排斥日益突出,由于文化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取向有重要影响,导致现实世界的价值主体多元化与生态要求一体化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价值观为指导,建立和谐的国际文化新秩序,就成为建设和谐世芥的当务之急.而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前提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基本方略是和谐共存共荣,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和精神生产力理论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运行过程是否和谐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师生之间、课程资源和手段之间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教""学"多样化的表达,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实现"和谐"。地方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应该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符合人文精神的和谐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如同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大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体系。"四大文明"的协调建设与和谐共进,将极大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也只能是经济上富裕,精神上高尚,政治上民主,生态上和谐。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和为贵"的体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体育核心理念、"和而不同"的体育思维方式、中和适度的体育行为规范等基本内涵。建设和谐体育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体育科学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和谐体育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人本性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的和谐统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博物学是一门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综合学科,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唤醒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理应嵌入博物教育,以塑造大学生的自然观、生活观和生态观,实现校园生态文化的良好塑造。高校博物教育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包括:建立博物社团,引领校园生态文化;强化知行合一,生成校园生态风尚;注重协同教育,生成生态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2.
论人文素质教育与理工科学生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是理工科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理工科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理工科院校要把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切实改进人文素质主课堂教育,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推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通。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律认识的升华与拓展。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理论根基,以中国传统“和谐共生”生态智慧为文化血脉,承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锻造而成。理论、文化、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多维反馈模式有机地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相结合,促使各类课堂生态因子和谐互动。多层次的协商交流凸显学习者的主体性,使学习者了解自己“多元智力发展”偏向。学习者基于对多维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完成深层次的知识及心理建构,产出与写作目标更加接近的语言输出,提升学习者自主及合作学习能力,实现生态主体协同进化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是建立在关系存在论基础上的文化,是一种系统的、有机的、整体性的,以和谐共生为价值基础的致力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化形态。生态文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在动态的、一体化的、具有创生性的基础上,致力于自然生态失衡和社会生态失衡问题的解决,实现对人与自然的双重拯救。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师如何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程理念和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把艺术教育因素引入体育课堂,使艺术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过程中,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使其成为课堂体育教学的有力延伸.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并应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乐园.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心理调适紧密相联,相互渗透。重视体育课对学生的心理调适,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体育教育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学生情感障碍及其起因出发,分析体育课堂对学生心理调适作用,其目的在于把运动心理学有机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减少学生心理负荷,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与自然生态相比,课堂生态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课堂生态建构是课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从价值、社会和心理等维度对课堂生态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课堂生态遵循生态价值观,师生都具有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师生双方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具有不完满性和互补性;民主既是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则,也是课堂生态主体的主要生活方式;课堂生态需要具有宽容和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心理环境,自立、自信和自强是课堂生态主体必备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仁爱大德"、"物我平等"、"圣王之制"和道家文化中"道法自然"、"物我为一"、"慈俭四知"等观点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底蕴;儒道文化的"天人合一"有机整体观、人与万物和谐平等的伦理观、天人协调的发展观等思想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朴素、消极的历史局限性;继承和发展儒道文化中的合理生态思想,对于构建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观、关爱自然万物的伦理观、天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也为建设"两型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