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人”即“先代”;“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讥”应释为“批评。指责”;“或”即“有”;“区区”当释为“款诚,忠爱”,“随”即“轻易,随便”;“诟病”属同义并列,“耻辱”之意;“岂遽”属同义连用,同“岂讵”,“庸讵”,“难道”的意思;“”当释为“大腿上的肌肉;“过”即“探望,看望”之意;“踬踣者”即“跌倒的人”,引申为“死去的人”或“牺牲的人”,严妆”属同义并列,即“穿着打扮”之意:“德”为动词,“感恩,感激,感德”之意。  相似文献   

2.
关于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在编辑学界,还存在很大争议,主要有:1.“纯理论学科”说;2.“纯应用”说,即“技术科学”说;3.“理论加应用”说(即“三性”说);4.“理论为主,应用为辅”说;5.“三结合”说;6.“边缘学科”说。“编辑学是一门技术科学”显然不符合实际,因为编辑学主要是研究人作为活动主体的内在文化规律;“三结合”把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和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混为一谈了;“理论加应用”,即“三性”说,  相似文献   

3.
孔子行政伦理思想总体上讲求德政仁治,重视伦常,提倡人际和谐、追求社会安定。为规范当时“礼崩乐坏”的“行政失范”行为,孔子总结了不少行政伦理规范,其主要内容有:“戒奢尚俭”、“欲而不贪”;恪守“四毋”,坚持道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慎言慎行”,“不忧不惧”;“无见小利”,“和而不同”;“取信于民”、“中庸”处政等。探析这些思想对于规范当今行政人员的某些“行政失范”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袁玲 《新天地》2011,(12):421-422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谈如何挖掘英语教学中的“兴趣点”:一、充分利用歌曲,挖掘“兴趣点”;二、精心组织活动,寻找“兴趣点”;三、构词法——培养简单快速记忆词汇“兴趣点”;四、开展小组竞赛,培养“兴趣点”;五、利用媒体手段,增强“兴趣点”;六、加强课外实践,巩固“兴趣点”。  相似文献   

5.
孔子十分重视政治道德规范对为政者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他从“为政以德”的思想观点出发,提出了“节用而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政者正也”;“修己安人”,“躬行实践”;“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举直错诸枉”,“举善而教不能”;“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等一系列政治道德规范。这些政治道德规范学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三年第二次游京师。此外,笠翁还在68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加之中作了一次湖州之游。在别人,外出大都是“乐”游;而在笠翁,则是“苦”游。在别人,是衣食无忧,到外面长见识,增阅历,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而在笠翁,则是去“就食”,即像牧民“逐水草而居”找饭吃。别人是“吃饱了饭”去游玩“消食”;而笠翁却是“饿着肚子”出游“找食”,自谓“为饥驱而走四方”。当然,“苦”中有乐,“饥驱四方,遍历名胜”;同时也有收获———除“化缘”得“食”之外,还收获了诗文,也收获了友谊。但是,笠翁出游,“苦”是主打,“乐”是陪衬;“苦”是正业,“乐”是副产品。  相似文献   

7.
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诸子百家既相互排斥,又互相融摄,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理论有着明显的道家影响痕迹,主要表现为:君道同体说;“道理”范畴的提出;文化专制说;尚法不尚贤;反对“前识”的认识说;“誓不两立”的矛盾说;“无为”的术治论。  相似文献   

8.
《江海纵横》2008,(1):32-33
对于女子的不同年龄,有与之对应的不同称呼。譬如,女孩12岁往往被称为“金钗之年”;13岁则被称为“豆蔻年华”;15岁被称为“及笄之年”;16岁则被称为“碧玉年华”;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 在对于女性年龄这么多代称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豆蔻年华”。豆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有香味”。这种称呼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少女,看起来就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那般美好。  相似文献   

9.
“海西”社会工作专业化话语体系有着“区位”、“领域”、“主体”、“行动”和“结果”方面的生成逻辑,它是由表露于外的话语构件和隐含于内的话语构件有机构成的。在科学发展统领下,“海西”社会工作专业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是:优化科研团队,塑造主体依据;规范学术用语,避免话语歧义;强化学术伦理,杜绝粗制滥造;开放学科边界,加强国际交流;遵循逻辑规律,实现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诸家注本若干注释有误,经考证,文章认为:《任氏传》中“金城县”不在今兰州市,而是在今陕西兴平县;传奇中“坊曲”不是里坊,不是转弯处,而是城坊中小巷;东市不在城外而在城内;《虬髯客传》中“扶余国”应为“扶南国”;《郭元振》“开元中下第”应为“咸亨中下第”;《无双传》中“渭桥”当为沪桥或灞桥。  相似文献   

11.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作整体性、连贯性解释;“为仁之本与”之“仁”作“人”;“传不习乎”之“传”的本字为“专”;“贤贤易色”句意即“贤贤”“修然”;“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句意即君子忠信,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街道社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管理体制不颠;街道机构庞大;街道社区职责不清;社区工作名目繁多负担过重。这使得街道社区工作很难适应城市管理的形势,故亟须改革。这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应明确四个原则,即:“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扩大民主,权力均衡”;“园地制宜,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11,(3):5-5
在南京市委十二届二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中,大家形成了“四个倍加”的共识,即“十一五”和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十一五”的经验弥足珍贵,要倍加珍惜;“十二五”南京发展机遇难得,要倍加珍惜;“十二五”发展蓝图鼓舞人心,要倍加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编辑传播学界关于学术期刊是否商品的认识上,普遍地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学术期刊是商品”。这无疑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正确认识学术期刊属性,意义重大、迫在眉睫。(1)“学术期刊商品论”是自相矛盾的:首先,“学术期刊商品论”陷进了学术期刊“既是商品,又不是商品”的泥潭不能自拔;其次,“学术期刊商品论”的理论基础“学术期刊特殊商品论”不能自圆其说;再次,“学术期刊商品论”把“期刊”和“学术期刊”本质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学术期刊不是商品: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商品理论的基本观点不承认关系国家科学技术安全等的公用事业是商品I其次,“学术期刊商品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相悖。(3)酱遍存在的事实证明学术期刊不是商品;首先,”学术期刊商品论”与大量存在的事实也恰恰相反;其次,学术期刊的属性决定其发行量不允许其以商品身份进入市场;再次,市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市场经济不是什么都可以装的“筐”;第三,应当明确学术期刊事业与一般出版业的区别;第四,学术及其载体——学术期刊比教育更需要国家支持;第五,国家政策客观上支持学术期刊非商品化;第六,学术期刊的现有的“定价”无法证明学术期刊就是商品。  相似文献   

15.
孟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王道政治与社会和谐思想主要包括:“存心养性”的身心和谐;“亲亲敬长”的家庭和谐;“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手足腹心”的君臣和谐;“保民而王”的官民和谐;“仁民爱物”的生态和谐。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为历代贤明君主以及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所重视,我们应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掘其思想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2008,(4):93-93
对美国人而言,竖起大拇指意味着“好,不错”:而对意大利人来说,这表示“数字”;日本人则认为这个手势代表的是“数字五”;不过,在希腊人眼中,这表示“去你的”;而在中国则表示“很棒”。  相似文献   

17.
康德坚持“本体”不可知,作为主体的人只能谦虚而现实地去求知以不断扩充“现象界”;“本体”永远是一种“理想”的召唤;“本体”既不是绝对的绝对,也不是绝对的相对,而是相对的绝对;一切真知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谓“绝对”的东西,其实都是相对的“绝对”。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重要表时标记“的”。表时标记“的”所在句子即为表时“的”字句。文章从语义入手,在外显作用、表义重点、使用条件、否定对象、分布位置、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表时标记“的”进行了多维度语义考察。考察结论;外显作用上具“外显已然”语义特征;表义重点上具“凸显焦点”语义特征;使用条件上,句类选择具“倾向认识句”语义特征,谓动选择具“唯动作性”语义特征;否定对象上具“否定凸显焦点”语义特征;分布位置上具“唯谓后性”语义特征;语法意义上具“强化现实性”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儒家认为,和与同异;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儒家所讲的“和”体现了万事万物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体现了一种道德修养的准则;“和”反映了儒家对时空平衡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可以中庸的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宏观角度,简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村改居”的推进过程。着重分析了“村改居”转换过程的共性,如都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动力;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都具有统一的运动化形式;都采用了“先形式、后内容”的推进策略。指出了“村改居”转换过程的个性,如各地的“村改居”进程带有各自特色;在“村改居”进度方面,珠三角各市、区表现不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居委会选举方式并不统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转型社区居民自治的发育程度不同。文章最后还详细地阐明了“村改居”进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