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本文就“固定唱名”和“首调唱名”两种唱名法有关培养“绝对音高感”与“相对音高感”的争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如何正确理解“绝对音高感”和“相对音高感”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具体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弼将“无”描述和规定为不可名的、非物质性的、绝对的、单一的、超时空性的和无限的。“无”在王弼的哲学思想中完全是形而上的范畴,是万物的本体。但“无”仅仅是万物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存在的依据、条件,它是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据,而不是万物之所以“是”的根据。王弼以“无”为本,同时以“无”为用,“体用不二”是其本体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事物的本质以及由万事万物所构成的世界整体的本质,虽然不能进行完全绝对的(具有完全的绝对的)证明,但却能进行相对绝对的(具有非完全的亦即相对的绝对性的)证明;这种证明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同时又是绝对的,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据此,联系到康德的知性学说,我们便可认为:康德对自然科学中的“先天综合判断”怎样可能或“纯粹自然科学怎样可能”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能成立的。在知性学说中,康德试图论证人们的知性思维形式是先天的(在康德看来,“先天”是与“后天”亦即后天经验相对而言的。“后天”的特点是不具有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谢林改变和扭转了康德、费希特以人的自我为轴心的哲学走向,重新选择了本体的定位。他以人之外的“绝对”为核心,把费希特的主观意义的本体论,即“自我=一切”,转到客观意义的本体论,即“一切=自我”。谢林的“绝对”是超越主客体之上的绝对同一性,是精神与自然的绝对同一。谢林的“绝对”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斯宾诺莎的实体说,对实体加以理性演绎成宇宙精神,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运动辩证法思想为谢林绝对本体的运动发展提供了启示。谢林已察觉到绝对的运动规律贯穿到自然与历史中,人认识自然与历史就是认识其中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5.
“价值本体论”是价值哲学研究中学者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二种用法;一是把价值作为本体;二是关于价值本质的理论;事实上,“价值本体论”只能在价值最终根据的意义上才能成立,而不能在别的意义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战略产业"逆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产业既是一个静态、绝对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既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拥有独立、完整的战略产业对一国政治、军事及经济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战略产业国际竞争的特殊性是该产业近几十年来呈现明显“逆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所在。强化国家意志与国家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注重动态比较优势是我国发展战略产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哲学基本原理。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一原理不是作辩证的理解,认为运动就是纯粹的绝对,运动的绝对性中没有相对性、静止就是纯粹的相对,静止的相对性中没有绝对性,那么就违背了相对中有绝对,绝对中有相对,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客观辩证法,从而陷入了列宁称之为“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的“主观主义和诡辩”。长期以来,无论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的“礼”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至高无上的本体 ,都具有无所不包性。曾国藩把义理学、考据学、经济学、词章学综合于礼学 ,黑格尔则融合各家各派于一身。曾国藩修齐治平的逻辑过程 ,与黑格尔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自然”具有“存在维度”和“价值维度”双重涵义,这两种自然维度的涵义相应地在道家自然哲学的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得以体现。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自然”就是“道”,是一种超越了具体自然界的绝对本体和终极存在。从价值论意义来讲,“自然”表现为一种追求生命本然意义和个体人格自由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孙伟科 《南都学坛》2000,20(5):50-51
:“美是什么”往往不是对美本质的表述 ,“美在哪里”也不是对美本质的回答。美的本质繁复多样又充满着矛盾。美的本质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不是永恒的 ,而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康德与牟宗三的美学思想都具有明显的道德意识,但康德道德论的核心概念"自由意志"带有显著的公设性,使得美不必依附于善而成为沟通自然与自由二界的桥梁,随着美的"独立性"在三大批判中的凸显和强调,美最终被定位为"以美通善"的媒介。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良知"是"体用不二"的本体,有着显著的呈现性,美也被纳入到"道德良知"的世界中而丧失了独立性,美在道德光辉的映衬下最终呈现为"美善合一"的样态。  相似文献   

12.
翻译标准"忠实"在中西方翻译界几乎得到一致认可。然而,中外学者又普遍认为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忠实。英汉语言差异及中西文化差异是翻译标准矛盾性存在的主要原因。虽然没有纯粹忠实的翻译,但"忠实"标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阶段性的、相对的忠实还是可求的。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学视角看新闻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最完美的工具.新闻媒介选择了语言的同时也选择了遗憾。语言的位移性、抽象性、模糊性、线条性和有限性等诸多因素注定了新闻对事实的偏离。语言的性质决定了新闻报道只能最大程度地接近客现现实,但永远不能做到与客观事实绝对一致、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4.
目前理论界的"科学不能等同于真理"的论断有可能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导致标准的多元化.目前理论界在真理问题上存在着误解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倾向,表现为第一,把马克思主义的绝对真理理解为永恒真理并加以反驳;第二,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问题上,忽视对立统一的精髓问题;第三,把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绝对化.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道德哲学和中国的儒家伦理有着某种相通性.本文通过分析<中庸>的君子论和康德在<仅论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提出的"善人"概念,指出了君子和善人的相通性.<中庸>在"诚"和"诚之"的说法中分辨了两种善,一种是本性之善,一种是善观念,并认为"诚"这种生存状态是分辨它们的基础.本性之善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作为人的生存出发点是绝对的善;而善观念则是人在不同情境中对本性之善的把握和表达,因而是相对且有待完善的.在"诚"中,人的善观念在本性之善的推动下不断地完善自身.这便是修身养性.作为对比,康德借用了绝对自由这一概念来分析生存中的两种善.人的原始禀赋是向善的,因而在自由中是向善的.这个善是绝对的.但是,人在自由中选择自己的行为规范(有可能选择恶的准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善恶判断.在这里,善恶判断受到一定规范的限制,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看到,康德用绝对自由来表达了儒家的"诚".为此,本文从历史和文献的角度简略地追踪了康德在启蒙运动中接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线索,并认为,康德的"善人"概念是儒家的"君子"这一概念的西方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类不确定时滞系统,给出了使得闭环系统鲁棒绝对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律的设计方法,通过求解一组时滞依赖型的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使得闭环系统鲁棒绝对稳定的无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律,并能够利用Matlab工具箱计算出最大的允许时滞界.  相似文献   

17.
"超现实"是20世纪文学批评常用的术语,人们往往将本来在艺术风格上差异极大的作家作品都以"超现实"冠之,这就给"超现实"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其实,布勒东的"超现实"指的是不受理性控制的,表现个体生命绝对真实的欲望、冲动、潜意识等非理性倾向;卡夫卡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中怪诞的世界以及变形的手法,它既有反逻辑的特点,又不失理性追求;艾特玛托夫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所描述的高于现实的理想世界,它既符合逻辑,又富于理性。  相似文献   

18.
偷税行为依法要受处罚,但决不是一次性直接处罚了事,而还应该有后续的惩戒,尤其对偷税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实行有效的后续惩戒,可以促进纳税人彻底从教训中清醒,也使其他纳税人受到警示.  相似文献   

19.
稳定是秩序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之一,法律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稳定应当从秩序中独立出来,与秩序一样成为法律的一个价值,而且是一个基础价值.稳定压倒一切不能绝对化理解,它是有条件有范围的,是一个相对真理.实现法律稳定价值必须创造一系列条件.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新的外交战略和对世界发展前景的一种主张。由于中美石油安全观念的矛盾和石油对外战略的差异,近期两国在国际石油安全领域的关系并不和谐。美国往往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找油”活动感到疑虑,并视之为对美国石油安全的威胁。然而,国际能源安全既不是绝对安全,也不是某个国家的单独安全问题,而是一个相对安全和共同安全问题。中美只有在国际石油领域平等合作与和谐共处,才能形成两国石油安全良性互动与互利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