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派起始于五四时期的"流亡文学",它是当时较为成型的小说流派.从20世纪20年代"地方色彩"不一的"乡土小说派"到30年代的"京派",表现了乡土小说创作审美化倾向的提升和地域化方向的发展,后来的"东北作家群"、"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的出现及其显著影响,更加体现了审美化、地域化是乡土小说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张永 《齐鲁学刊》2002,(3):38-41
芦焚小说创作的荒野意象凝聚着作家复杂而又深沉的乡土情结。透过荒野意象,芦焚的乡土小说表现了中原乡村大地的异化与挣扎。同时,对荒野意象的关注表现出作家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意象因袭是与中国古代文学怀古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和民族文学特征。意象因袭使抒情文学在题材、表现模式、情韵格调等方面都表现出崇古复古的倾向 ,中国文学史上“拟古”作品的大量出现和“复古”文艺思潮的屡次兴起便是一个明证。而复古的价值取向又诱使文学表现上自觉不自觉地拟古复古 ,并开始超越抒情文学领域而向叙事文学浸染。怀古主题所建构的创作与接受心理 ,伴随着小说的发展成熟 ,已多方面体现在小说创作上。  相似文献   

4.
丁帆是当代乡土小说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领军人物。围绕乡土小说的学理与创作问题,他先后发表了上百篇高质量的文章,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成为这一批评领域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汹涌澎湃的"打工潮"影响下,乡土小说创作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乡土"的主体由"乡村"迁徙到了"都市"。面对题材、主题的大规模转移,他又敏锐地从史学高度提出了"乡土描写的转型"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从宏观上看,为"五四"以来的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勾勒出一道分界线: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乡土小说主要体现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合一,之后的乡土小说则着重表达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从微观上看,扩大了乡土小说的版图与表现疆域,在传统乡土小说人物画廊之外增添了一批游动在都市中的"新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21,(1):20-28
“土地情结”作为“乡土中国”的文化特征,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五四文学的乡土叙事,是为了满足启蒙者的思想诉求,故重“乡”轻“土”;左翼文学和解放区文学的乡土叙事,是为了满足革命者的政治诉求,故重“土”轻“乡”;抗战文学的乡土叙事,则是为了满足中华民族的情感诉求,故既重“乡”又重“土”。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表现方式,“乡土情结”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6.
新潮小说与大庆石油文学之间存在着交叉点,这个交叉点主要集中在小说的创作领域,从广义的文学影响来分析,诗歌、戏剧等题材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新潮小说的创作方法影响,这种影响在文学艺术层面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意象内涵的拓展上、文本话语的表述上等三个方面,把大庆油田的地域性、乡土性和文化的与时俱进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推进了大庆文学的外部传播。  相似文献   

7.
胡明贵 《东南学术》2011,(2):183-193
近代中国在西方文化示范效应作用之下开始了它的现代化之旅,中国文学也在启蒙与救亡双重期待中产生裂变与转型。然而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乡土中国的典型性异常明显,这就决定了转型后新文学乡土小说表现中的中西文化比较双重视角:个人独立、自尊、自主、自立的个人主义价值定位与乡土中国农民愚昧、落后、奴性等劣根性构成对比。文章从改造国民性入手,探析西方文化隐性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现代性品格之关系,说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8.
杨厚均 《学术论坛》2003,(1):99-102
尽管中国现代乡村小说是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品格 ,但是 ,由于乡村传统的巨大惯性 ,其反现代性倾向也非常的强烈 ,在乡土问题小说中表现为对乡村的理性批判的不彻底性 ,在乡土抒情小说中则表现为创作上的鲜明的本土性、民族性、整体和谐性和经验性等。  相似文献   

9.
乡土情怀是文学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古老的人文关怀.历史上,文学的乡土情怀有过种种不同的变异,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乡村历史文化的言说方式.但作为完整的历史过程来看,文学的乡土情怀又异常简陋和贫乏.尤其在当代,人们还很难从没有被言说过的乡土情怀中感受到新奇、惊恐、亢奋或是震撼.与当年的农业合作化小说文本相比,当前文学的乡土情怀甚至缺少实践理性的那种创造性想象与冲动.个体生命意识(个人主义、个人奋斗)在乡土情怀中的觉醒,并不能给人以审美的餍足.  相似文献   

10.
罗关德 《东南学术》2005,(6):162-167
在二十世纪的乡土小说创作中,莫言可谓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莫言的乡土小说,从人类学的角度透视了中华民族的种性、族性和文化性,以小说的方式抒写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历史沧桑,并建构了"现代的我"和"原始的他"之间的文化血缘关系.从而给人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深厚的体悟和认知,亦表现了其乡土小说的独特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学界对赛珍珠小说的文学史定位与评价向来毁誉参半.赛珍珠中国题材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出于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的亲近与热爱,主人公都是中国传统规范的践行者,其批判性逊色于同时期的精英文学代表作家鲁迅与通俗文学代表作家张恨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表现为结构的传统性,人物刻画的类型化与模式化、情节的传奇性,有别于同时期的精英文学,而与通俗文学接近;其受众和接受状况,更是具有通俗文学特征.这与赛珍珠接受的早期教育、与赛珍珠对小说的定位、与赛珍珠独特的身份等三个方面因素有关.赛珍珠小说的通俗性是无法回避也毋庸回避的事实,从时间、空间维度对赛珍珠小说及其通俗性进行价值重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赛珍珠作品的通俗性以及其与通俗文学的亲缘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突出的贡献,但这个结论往往比较空泛,还没有深入到具体层面。我们从三篇《小说选集.导言》入手,探索其中的文学观念,发现它们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共性:一是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二是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分析和评价新文学小说;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否定或漠视的态度;四是尊重作家的个性。这些鲜明的共性深刻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促成了学术界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酒是陶渊明诗文中一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意象.他借酒托兴,述怀写意,正是陶渊明把酒与诗,把酒和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将酒作为表现精神世界的主要意象,使这一客观外在之物转化为主观心灵的内在之物.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在诗歌中表现饮酒并把它确立为一个重要文学题裁的诗人,从此酒与中国文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说发展,自"五四"新变以来,已近百年,而当下诸多迹象表明,中国现代小说传统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向,正应"百年中变"之数。作为当代小说诸家的一方重镇,贾平凹正是这一重大文学史转折点上的标志性人物。从《太白山记》到《老生》,贾平凹以睥睨百代的文学野心在"中国小说时空""中国变形意象""笔记、话本语体"等方向上,对古老中国想象世界的方式进行了当代转化并以体量惊人的文学长度清晰地勾画出这一文学史转向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以海洋意象为立足点,探讨近代以来中国文学中具有崭新文化意义的海洋意象的形成与流变,力图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近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海意象呈现出与古典文学海上仙话传统截然不同的思想蕴含,它一方面体现了创作主体感时忧国的现实意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近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在精神.从主题史角度看,近现代文学中海意象的多元流变昭示着文学"现代性"的复杂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譞 《阴山学刊》2014,(2):62-66
古典园林作为一类意象频繁出现在中国各类文学体裁中,园林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古典小说对园林的展现最为详尽细致.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阶段集中在园林空间与小说叙事研究上,其实质是对小说空间叙事的延伸.之后转向对小说中的园林意象与园林文化的研究上,并以此来对作品进行更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的西部乡土小说,如果将之置于同时期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来审视,其文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的独特性与成因,就会成为研究视阈里的一个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全球化的质疑与挑战的问题,但全球化和乡土文学并不处于一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对立关系。在全球视阈中,乡土小说要作现实的提升,必须探索对乡土真实的真诚追求、民族文化的全方位抒写和现代意义的理性批判精神的有效融合;克服乡土小说内在底蕴的民族性、传统性和文学人类学价值的世界性、艺术表现的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矛盾;作家们要依凭全球性经验重新观照农村、农民、农业,同广大农民建立紧密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9.
贺昌盛  吴晓玲 《东岳论丛》2019,40(4):106-112
文学是人类的心灵呈现出来的其所感知的世界的样态,小说的书写则是对于现代世界的一种特定的"心灵赋形"活动。基于中国"城/乡"结构形态的特殊性,汉语的现代小说在空间维度上主要呈现为"移植性"摹仿的都市叙事形态与融入自然的乡土叙事形态两相并置的形式样态,"乡土"小说叙事是现代中国文学贡献于世界文学的最富有独特意义的"空间形式"范本。但在"心灵-世界-形式"的一般结构模型中,现代中国小说还远没有达到真正成熟的程度,中国文学自身的创造性活力仍然有待于更深层面的激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工业建设开始引起中国当代作家的关注。表现工业生活、塑造工人形象成为时代赋予作家的重要使命,炼钢的内容大面积进入文学,形成了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钢铁意象。分析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钢铁意象,可以发现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质,可以窥探文学与政治的紧密纠缠关系以及某种隐形的政治文化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