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岚 《新天地》2011,(12):443-444
要想让“教”与“学”这两根琴弦弹奏出更加和谐的音符,就必须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学习的本质就在于“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感知客观事物,记忆学习材料,而且要通过思维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善于应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质就是教师通过创新自己的“教”使全体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实现有创新的“学”。这样才有希望使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好起来。  相似文献   

2.
动物能力     
《阅读与作文》2007,(2):14-15
从智力上分析,人类的确是这颗星球最高级的动物。其实,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生物并非一无是处,它们也有许多让人类望尘莫及的能力,有些能力甚至令人叹为观止,尤其以下几种能力为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能否将生物的这些超级能力“据为已有”。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山”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这些概念隐喻的隐喻映射及其语义扩展是以人们对山的感知体验为基础,在汉民族独有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这类概念隐喻具有象征男人、人体、归隐(之地)、高尚人格等意义的独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个体的风险感知不仅被各类客观因素所形塑,也是在不同参照中“比来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新旧群体的涌现与分化为“比较”提供了新的场域。本文依此分析了社会比较对农村居民风险感知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时序上的个体比较优势和横截面的群体比较优势均能显著降低农村居民的风险感知,这证实了人们对风险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他人”相互比照的结果。第二,农民倾向于与亲戚和所在城市其他居民进行比较,而农民工倾向于跟邻居与所在城市其他居民进行比较。第三,心理情绪在社会比较优势对风险感知的削弱作用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个体现代化能力加强了群体比较优势对于风险感知的削弱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引导农村居民进行合理的比较,关注其风险感知更是维护良好社会心态、建设和谐乡村,实现全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正> 时事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几年的教学中,努力尝试,有几点体会。 一、时政教学既要“散珠入盘”,又要“珍珠成串”。 时事政治,涉及范围大,跨越地域广,延续时间长,每天国内外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发生。这些内容繁杂,如同一粒粒散落的“珍珠”,教师应善于把它们收集起来,及时而巧妙地投入学生大脑这个“巨盘”中。 “散珠”如何入“盘”呢?是平时积累还是最后一次性“倒入”?我们采纳前者而否定后者。因为,从学生感知材料的角度来看,越是新近发生的事件,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新闻效应。 “散珠入盘”后,还要及时做到对所积累的材料进  相似文献   

6.
张惠言以自身儒家道德修养来承担外部挫折与困顿,将儒家信念与个体生命相融合,透现出“渊雅”的儒者风范;他又是一位具有纤细锐敏的感受能力的词人,能够感知并捕捉到事物最为深婉曲折的特质。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张惠言就为词的创作写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听”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技能,研究者们如Weaver犤1犦、Morley犤2犦估计过,生活中“听”是“说”的2倍,“阅读”的4倍,“写”的5倍。听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通常“听力包括两个层次的能力:语音感知和语义理解”犤3犦。多年来培养语音感知能力一直是听力教学的基础和重点,但是在听力教学中即使听话者对所要理解的话语有一定的语音感知,但由于语义理解的错误而导致的误听、错听以及不会听等问题却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听”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是否可以从话语分析入手进行听力教学,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探究环境感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及对学界研究社区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关系提供研究依据。采用乡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及量表统计的方法,对福州市晋安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鼎市及永泰县的乡村居民进行实证调查,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2个维度的感知情况入手,对乡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感知中的“生物多样性及景观”“水质”等因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工环境感知中的“村庄风貌”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环境感知的回归系数全部为正,人工环境感知回归系数有正有负。可以看出:自然环境感知和人工环境感知都会影响乡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且自然环境感知对乡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生态保护和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依旧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运动实践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运动技术的发挥,对创造优异成绩不利,人们一般会想到,除了技术等原因外,心理状态是重要的因素,其中,运动员的情绪、个性特点、神经类型的影响,则是人们常谈的问题,也是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感兴趣和研究的比较多的问题.在这众多的研究课题中是否有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人们感知能力的好坏对运动技术的发挥,优异成绩的创造有否影响呢?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无可置疑,人们能够认识世界,是由于各种感知觉为人们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外界事物的信息.那么,人们感知觉能力的强弱就为信息收集的多少奠定了基础.所以,感知觉能力是人们接受信息,认识世界的基础.在运动中,感知运动速度的能力;时空能力;人在运动中的动态和静态的视觉敏锐度,运动的深度知觉;对目标的直线,目测力等等.如在训练中能很好的发展,提高这些方面的感知能力,对创造优异成绩,无疑是有利的.感知运动速度的能力,外界物体和我们自身运动不停地进行.但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被  相似文献   

10.
材料的进步直接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自从人类摆脱了原始生活生产方式的束缚,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就越来越体现出人类作为智能生物的追求。20世纪末,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机或无机的建筑涂料,以及适应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建材”如雨後春笋般涌现。虽然各种高新技术建筑材料的应用场合有所不同,作用机理也大相径庭,但是若从技术经济的视角考察,这些材料则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高科技建筑材料的关键是那只占1%的所谓“经过特殊处理”的技术秘密。在这秘而不宣中埋藏着一个深层次的话题现代高科技建筑材料的首要於这种技术的…  相似文献   

11.
通感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钱钟书先生的著名论文《通感》发表以来,“通感”已成了人们熟知的术语了。然而因为通感是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现象,故在理解和使用“通感”这个术语时颇多混乱和误解。文学中的通感描写实质上并不是心理学上的通感症的表现,但是它又是与感知心理密切相关。在客观方面它取决于感觉之间的固定联系;在主观方面则来源于感知的类比变化。从根本上来说通感描写是一种语言现象,只存在于语言表述之中,它产生的前提是语言的概念体系的指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尽管人们常常将“ability”(才能,能力)、“C0mPeterlce”(能力,特长)、“capability”(潜能,能力)这些词互用,但我们要对它们做个区分。在技术领域,我们指的是个人的专业技能(func—tionalcom Petei3.ce)或者组织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jes);在社会事务上,我们指的则是个人的领导才能(1eadershi Pability)或组织的内在能力(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13.
一、贝克莱和旧唯物主义的感觉“一要素”论通过文献考察可知,列宁的感觉论是在与马赫主义的直接斗争中产生和形成的。马赫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贝克莱主义。贝克莱认为人类认识的对象不是外部世界,而是感官真正感知的观念。人们观察到的各种不同观念彼此结合起来.于是就用一个名称来标明它们,认为它是某一个物。因此,物不是独立存在的,物是“观念的集合”。他还认为,人们关于物的观念不能存在于感知它们的心之外,当我说某个物存在时,是因为我感觉到了  相似文献   

14.
高慧 《北京纪事》2014,(6):75-76
当我们被“老年病”“富贵病”“新三高”等这些都市人常常犯愁的病患包围的时候,饮食的绿色健康以及食疗的作用慢慢被人们重视起来。比起吃保健品,食疗的作用被更多人推崇。由此诞生了很多风靡一时的食疗食谱,比如醋泡蛋、洋葱红酒等等。其实,有一种我们一直不了解但却具有神奇功效的食品,  相似文献   

15.
干部考察材料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考察对象的思想品德和工作表现,有的考察材料过分夸大、拔高了考察对象的业绩,只讲长处不讲缺点。有的考察材料存在偏差现象,把一些不属于缺点的个性当作缺点,比如“语言较少”。有的考察材料对考察对象的描写雷同较多,比如对从事科研的同志大多描述为“专业水平比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科研能力较强”,对从事管理的同志大多描述为“组织领导能力较强、“沟通交流能力较强”、“协调能力较强”等,对于缺点和不足的描述大多采用“个性比较急躁”、“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这种适用于任何人的通用性文字,考察材料没有个性,考察对象的特点不够鲜明、生动。有的考察材料文字表达不够准确,比如“思想品德很高尚”,有的考察材料表达存在模糊现象,比如“联系群众不够普遍”等。  相似文献   

16.
能力和温暖是品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先前的品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是基于不同行业品牌调查而确立的,因此并不能揭示同一行业内品牌刻板印象中能力和温暖维度的关系。为此,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借助三个行业的心理学实验,重复验证了同一行业品牌刻板印象内容中能力感知具有显著差异而温暖感知差异不显著的假设,并得到以下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同一行业品牌刻板印象内容中的能力和温暖既不存在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关系,也不存在不同行业品牌感知中的正交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以能力为主,以温暖为辅的“主辅关系”。以上发现与人际交往或品牌互动中人们首先判断意图的观点不同,说明品牌能力在品牌刻板印象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是延安作家集体转型的分水岭,何其芳的转型之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开始反省自己曾经高度认同的“写熟悉的题材”思想,也不再认为“文学在革命中的作用不大”。他的思想与文艺观高度认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创作上却出现缺失。这彰显着他从唯美主义作家向革命主义作家转型过程中充满着矛盾与复杂性。从与何其芳相关的细微材料中发现,何其芳的思想、艺术改造经历了与吴玉章相似的从“有点不痛快”到“高兴起来”再到“认真检讨”的过程。何其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对自己作品集的选编与出版隐含着他不同时期的思想与心态,但这些转变过程和思想变化学界都少有关注。对隐微材料的发掘以及何其芳自己选编与出版作品集的变化,同时关注他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文艺评论的深层次内涵,这些都是研究何其芳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审美对象就是辉煌地呈现的感性”,也就是说,“感性”是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在“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审美知觉”这一具有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论框架里理解“感性”,会使“感性”的含义更具整体性和深入性。在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关联中,“物质材料”(未被审美地感知时的艺术作品)与“物质手段”(材料的材料)有别,原始感性与审美感性有别。审美感性不是审美对象依存性的属性,而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对象本身。在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关联中,两者相互之间具有原初性的可逆性关系——“呈现”。呈现是非对象性的、存在性的“绝对呈现”,所以,“感性”在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与知觉主体的肉体之间以呈现的方式生成了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自身,成为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陈开胜(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廉江邮码524400)人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似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愉...  相似文献   

20.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做人”教育、能力培养、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新的看法。作者认为,“做人”教育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递进性,要将“小德育”和“大德育”结合起来;能力培养既要建立有利于增强学生生存竞争能力的运行机制,又要启动学生自我成才的内驱力;人才培养要从未来科技发明、理论创新的高度,要求学生向复合专业型和能力知识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