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校外租房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情侣校外租房同居成为一种不容回避的现实。大学生校外租房引发的许多问题令人深思。从校外租房来讨论大学生性教育及性教育的缺失,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性健康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而在我国性教育的开展还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无论是家长、社会还是学校,都"谈性色变",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性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问卷随机调查,进一步探讨对大学生开展性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自编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泰州市5大高校300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较为开放,但对爱情的理解还较肤浅;对三角恋和多角恋持宽容态度,且性态度较为开放;大学生恋爱的动机出现多元化,对恋爱与婚姻的关联考虑不够;大学生能够较清楚地认识到学业、人际交往与恋爱的关系;大学性教育的现状与大学生对性教育的要求差距很大,极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性教育——大学应该补上的重要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性教育因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而相对落后。依据校园内有关性问题的具体表现对处于青春发育和性成熟特殊时期的青年人提出相应辅导建议。就高校性教育阐述了点面结合的理论 ,倡导既讲性知识又讲性道德 ,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调查,明晰了他们性心理、性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为有效地开展性教育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剧烈转型时期,性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性观念演变的逻辑走向可以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对贞操的看法、对非婚性行为的看法及对性行为主要目的的看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提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对传统恋爱观、价值观的挑战,对高校性教育的挑战,大学生卖淫现象对高校管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潜性教育是摆脱课堂、摆脱教材和教学大纲及计划而实施的无主观预设性的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传统理论和道德教育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排斥态度及其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以及教育方式与大学生思想观念脱离的现状,高等教育应重视潜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整合功能,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上要充分突出潜性教育的灵活性特点,采取弹性学分制,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释放个性,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性教育的历史发展对我国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性教育发展的历程都揭示了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性道德状况令人堪忧,分析大学生性道德的现状及其原因,并从政府、高校、家庭三方阐述提高大学生性道德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观念对人们的性举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数百名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分析,认为对大学生 加强性教育已迫在眉睫,并提出了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21世纪大学生性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反思.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性教育,应从性教育主体机制、内容体系、教育方式等方面全面改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的性教育主体机制,建立“知识、道德、法制”三位一体的性教育内容体系,发挥集体教育、个别教育、自我教育互补结合的性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爱和性合为性爱。爱是倾向性好的感情 ,人在青少年期萌生指向性的爱 ,最初为思念。性是异性间合而为一的欲求。爱和性随着生理的成熟一同到来。人对性是用身体来认识 ,对爱是用心来认识 ,二者殊途但终合为一 ,即性爱。性爱可以分为有爱的性交、无爱的性交和无性交的爱三种。爱与性交一方面具有相互的规定性 ,另一方面还有单方面的规定性。性爱是面向完全的、理想者的。性爱的原动力是理念 ,性爱前瞻性地志向于尚未存在的将来。  相似文献   

12.
性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是文明的教育。受社会多元性文化影响、学校性教育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问题制约,当前大学生的性文明状况令人担忧。加强大学生性文明教育亟需关注大学生性尊严教育、性责任教育、性健康教育和恋爱观教育,充分发挥学校这一主流教育渠道的正面教育作用,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性爱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性爱意识的现代觉醒是“五四”女性主体性觉醒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向父母争取性爱权利,到审视男性世界、辨析性爱标准;从坚守禁欲的爱情观,到建立灵肉相统一的性爱观念,“五四”女性文学在发展中逐渐培养出健全的女性性爱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性作为人的一种本能,亦充满了矛盾.别尔加耶夫以其个性理论为基石,以悖论的方式表达出在性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困境与现实困境,即性本体悖论、性知识悖论、性行为悖论及性能量悖论.别尔嘉耶夫认为,通过纯粹否定的禁欲主义生活并不能战胜性欲,并不能解决性之悖论困境,只要通过爱情的超越,通过个性与个性结合中的自由创造,使性的欲望改变为精神的体验,才能真正使性从客体化世界的迷恋中超脱、升华,使人成为一个完满的个性,从而超越性之悖.  相似文献   

15.
不少古代爱情戏张扬了女人的性欲,而已有的文学研究中却常常忽视古代妇女的身体生理状况。古代医学文献有“花癫”的记载和对女人生理状况的分析。文学与历史互相印证传统文化中非人性的冰冷。性梦和离魂这些个体经历折射出古代妇女总体生存形态中某些长期被漠视的性状况。爱情文学研究可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对女性性欲给予理性解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性文化的传统论理观念是十分厚重沉浑的,《白鹿原》所展示的是这道厚幕下各类人的原欲的凸现。父辈信守古训,将传宗续代视为超越性爱之上的天条;子辈则象欧洲的新一代抛弃奥古斯丁一样,或原始或文明地将性爱张扬于古老的白鹿原上;而最终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承受封建宗法社会最后打击的是美丽柔弱的女性,这预示着在获得性爱自由的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女性的道路显得更为艰难和绵长。  相似文献   

17.
在土家族远古传说中,盐神主动向廪君献出国土和爱情却惨遭廪君杀害,从世界角度看,这是一种原始文化现象。这类悲剧缘于人类早期原始性爱中的男女差异:由于原始性节律的作用,女性在生殖时期爱情格外大胆主动,而男性则常常退缩恐惧。这类现象中蕴涵着深厚的古人类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父权制意识形态笼罩下的两性之爱必然建立在一种性别等级制度之上,因此,两性风景中的成长女性注定在陷落与突围的窘境中进行着艰难的跋涉。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拒绝回避女性成长过程中两性文化情境的诡异与复杂,鲜明地揭示了成长女性在道德价值与性别价值悖论、女性欲望悖论中深陷的困境,并在直面困境的过程中,细致地描写了她们艰难突围的心路历程,努力探求理想的两性之爱对于女性主体性成熟的积极意义,从而呈现出独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蕴。  相似文献   

19.
在他的中短篇小说里,D.H.劳伦斯既表现了畸形的两性关系,也探索了理想的两性关系。畸形的两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同性之爱、无性之爱、精神占有、社会化婚姻等。理想两性关系是建立在健康、奔放的性觉醒和性体验上的心灵与肉体的结合。D.H.劳伦斯对于两性关系的描写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劳氏复杂的性属观。  相似文献   

20.
性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性爱也因此成为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由于照相手段的使用,电影表现情与色有独特的优势。世界影坛的情色片创作大致为三足鼎立之势:日本和韩国的情色片制作精致、考究,追求唯美乃至“耽美”,崇尚感伤、颓废情调;欧洲的情色片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在表现情色时极为大胆,但其探索亦极为严肃,因此蕴涵深邃、严肃厚重且重艺术情调,无论是对影片样式还是对意义的探索都独领风骚;美国和香港的情色片在其本质上首先是一种电影工业或文化产业,擅长运用通俗的表现形式和类型电影的元素,影片制作者对性爱采取经验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华美的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制造情色视觉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