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党的民族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学界相关研究现状,能够推动这一议题实践创新与理论发展。本文使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396篇相关文献制作研究图谱,并从文献的外部与内部特征来分析该议题的热点话题与趋势演化。分析发现:该研究热度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机构分布于民族类高校与研究院,期刊分布于民族学研究期刊,核心作者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率较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关系、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共同富裕以及民族工作的关系成为热点话题;现有研究已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概念内涵、生成逻辑、路径探索、经验启示四大研究热点与重点;相关研究经历了研究的启蒙期、概念的探索期以及多视角、多层次研究热点爆发期。以往研究存在应用研究薄弱、缺乏微观机制解读、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未来应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立足于个案研究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可行路径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议题已成为当前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领域。借助Citespace软件工具,以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绘制知识图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理论研究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2017年以后,文献年产量激增;研究主题集中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内涵界定、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等四个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从主要聚焦于学理性阐释逐渐过渡到关注其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宏观层面,研究内容注重与国家政策的紧密贴合,研究视角趋向学科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以CNKI数据库中的311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以及Web Of Science平台中的716篇核心合集库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5.6.R2软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发现既有健康乡村研究文献的主要议题有乡村居民个体健康影响因素、乡村中的特殊群体健康、乡村健康风险与健康保障三个方面,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在议题设置阶段上有些许差别。进一步分析可知,国内研究将集中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相关重点议题有:“大健康”理念下的健康乡村研究、健康乡村政策研究、健康乡村韧性度提升研究、数字化健康乡村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2008-2018年民族歧视研究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结合可视化与文献计量分析工具,从国家分布及合作情况、作者及所在机构分布、主要刊发期刊分布三个方面揭示国外民族歧视研究概貌。从文献时间分布、学科领域变化、主题变迁分析三个方面展示国外民族歧视研究的演化路径,发现近10年国外民族歧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民族/种族歧视与身体及心理健康研究、民族/种族歧视群体研究、民族/种族歧视干预性策略研究、民族/种族歧视研究方法分析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1世纪以来CSSCI来源期刊中的相关文献,以其中2 171篇有关教师教育研究的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对文献数量、作者贡献、研究热点、研究层次以及论文被引情况等进行详细统计与梳理,旨在通过知识图谱的方法客观地揭示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图景,并对教师教育研究发展路向进行全景式分析与展望。就文献数量而言,教师教育研究曲折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就作者贡献而言,尚未形成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体,作者大多为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教研员较少;就研究热点而言,主要呈现出有关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改革研究和国别研究三大研究主题;就研究层次而言,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基于此,应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尽快形成教师教育研究核心作者群体;鼓励多种力量参与研究,进一步丰富研究层次;拓展研究领域,探索教师教育研究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向。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是《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都对新时代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教育如何推进,教师素质如何提高,教师待遇如何改善,教师教育模式如何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如何深化,教师教育研究共同体如何构建,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教育研究者深入探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指引下,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响应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需精准把握“00后”大学生学情新特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云阵地”,全面构建线下教学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不断深化各族师生的情感认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大阵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铸牢“00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高等学校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和示范高地,高等学校开展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对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持政治引领,坚持重在建设,坚持结果导向,筑牢基点、突出重点、着眼落点,解决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知”“行”“效”等重大实践问题,夯实重要“支点”底座,才能有效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有形、有感、有效的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提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已成为当前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领域。本文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高水平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文献计量工具SATI与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微词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演化路径及热点领域进行分析。其中主要从刊发期刊、文献时间分布、学科领域变化、主题变迁四个方面探寻演化路径,并发现目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主要集中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意识本体研究、铸牢路径研究与实践落实研究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9.
梳理了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三力”的时代内涵及内在逻辑,分析了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三力”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理论创新,夯实认知基础;坚持人民至上,强化情感与价值追求;坚持自我革命,凸显行为实效,以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三力”。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将其有效融入“四史”教育,是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四史”教育密不可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四史”教育有利于丰富“四史”教育内容,提高“四史”教育教学成效;有利于帮助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有利于践行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初心和使命,夯实民族团结根基。以第一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第二课堂宣传教育为辅助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四史”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对1992-2016年教育机会均等检索的227篇文献,使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进行文献发表年限、关键词、共引作者、共引机构等分析.研究结论分别从时间分布图谱、空间分布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阐述.研究思考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均等相关理论研究和教育机会均等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CSSCI收录民族学核心期刊2000-2011年间发表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知识图谱工具对民族学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不同时间片内学科热点的可视化分析,展现十二年间我国民族学研究热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3.
培养时代新人是党从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确定的战略任务,探析其基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培育路径,必须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的要求,不断增强系统思维。系统认识上,要综合我国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思想演进脉络、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人的实践生成意蕴、中国共产党为未来“育新人”的不懈追求的多维视角,系统形成时代新人核心素养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实践探索上,要按照时代新人核心素养的科学内涵、分科知识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问题聚焦、教育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的融合逻辑、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过程分析,明晰时代新人核心素养“五育融合”培育的建设理路。路径建构上,系统集成激发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的协同育人效能,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复合教育主体观念;尊重学生主体价值,激发学生内在成长成才动力;因势而新优化环境,强化数据赋能育人作用,建立健全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梳理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脉络,运用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对1992—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 370篇文献的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热点主题、突变词等进行全景式动态可视化分析,文献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CSCD)期刊。结果显示,近30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年度发文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高校科研院所是研究的主力军;除了发文量靠前的作者,其余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词频前三位的关键词是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公平性;关键词的平均轮廓值均大于0.7,内部紧密程度良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以及人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家制度、政策变化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已然成为当下环境法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中国知网中的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收录的环境公益诉讼学术论文为分析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绘制知识图谱,系统考察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的文献特征、热点主题及演进脉络。结果显示:文献特征上,发文量受到立法实践的牵引作用明显,研究力量间的“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学科领域的“小众性”特质显著。热点主题上,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关系模式、原告资格、程序规则、域外引介等方面。演进脉络上,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热点与前沿变迁经历“学理探索—制度构建—实践推进”三个阶段,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等议题有望延续成为前沿问题。未来环境公益诉讼研究需要构建“学术共同体”协同合作长效机制,拓展研究视野;应用多元化研究方法,注重不同方法的功能集成;立足前沿问题,开展持续性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中医心理学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心理“治未病”思想、中医心理“整体观念”、中医心理“阴阳”辩证理论、中医心理“养心”方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成果,对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国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探究其演进路径与发展脉络,本研究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CNKI收录的2616条中文文献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主要著者为苗元江、任俊、叶浩生、陈浩彬、曹新美、刘翔平等;(2)高产发文机构为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3)研究热点为积极心理学概述、积极情绪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等;(4)研究前沿为心理资本、生命教育等。最后,指出本研究不完善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通过CiteSpace5.1 R6的可视化分析,从年度发文数量、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分布、主要研究机构、文献被引统计等方面回顾当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的文献产出特征;从关键词的共现、聚类、时序演进等角度全面归纳和剖析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就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进行评析,旨在为全面和深入探讨习近平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撑和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9.
[提要]学术界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领域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为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出积极贡献。科学开展文献综述为研究工作得以良性有序运转提供内生动力。采用文献计量学与文本挖掘可视化的研究方法,对CNKI中权威期刊发表的436篇有关文献的发文趋势、刊文期刊、发文机构、高产作者、高被引文献等进行计量追踪,对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图、突现图和时区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核心关键词的多项特征,厘清此领域研究的五维度和五阶段。以此实证结论作为支撑依据,从体系构建、载体搭建和理路阐释三方面述评研究热点,进一步提出对现存问题的“破”和对趋势预判的“立”,力求系统综述我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文明既是中华民族早期自身蓬勃生长的成果,也是与其他各类文明竞争碰撞、汇聚交融的结晶。在新时代国家文化体系建构和国际文化传播等重要工作的开展中,黄河文明的底色并不浓厚,其特色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重新梳理新时代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机理、描述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战略构想,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研究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黄河文明的复兴有赖于复兴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丰富多元。本文以黄河文明核心价值体系组成部分的中庸之道为例,探讨黄河文明复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充分挖掘和实现黄河文明的时代价值,基于对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的理论思考,作者特别提出以下三个复兴黄河文明的战略建言:(1)把黄河文明作为主体大力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大力挖掘黄河文明的价值内涵,黄河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复兴、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建设的时代价值。(3)推动黄河文明从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