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外来语"在日语词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外来语"在日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纵观"外来语"进入日语的过程,不仅时间漫长,而且各个时期所吸取的"外来语"也各具特色.按照历史年代顺序分析、研究不同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外来语",有助于了解"外来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外来语"的认识将会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2.
日语外来语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明治维新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语中吸收了大量的英语、法语、德语等词汇,即外来语.因而在日语学习中外来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文章从日语外来语的发音特点、词义演变、和式合成、性质分类以及外来语在现代日语中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和规律及其在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牢固掌握外来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日语和汉语外来语在概念、历史、吸收方式等方面的异同,阐述日语和汉语在外来语利用方面的利弊,以及日语和汉语外来语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其目的是分析总结日、汉外来语的特征,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外来语。文章还指出汉语在外来语的引用过程中应借鉴日语吸收外来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外来语就是从外国或他国的语言中吸收、同化,被本国借用并被社会普遍接受后,在本国家的日常生活经常被使用的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日语外来语的阶段演进,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日语在吸收外来语过程中,不仅促成了日语在标记和语音方面的改变,也改变了日语原有的传统促音音变规律和构词法规律。日本人善于模仿和学习,能够对一切优秀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并加以整合,这对一个国家的迅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研究了日语外来语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并从语言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日语外来语阶段演进与日本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5.
和制外来语是为了方便交流而根据日语的造词法创造而成的日语词汇。由于和制外来语大部分都来自英语,所以也称作"和制英语"。和外语原词相比,和制外来语的词形、语音、词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考察和制外来语的使用现状和造词规律,并对其语义获取进行读解。旨在对学习者掌握和制外来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日语语言文字是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共同构成的 ,汉字是由中国引入的 ,而片假名组成的单词大多是引入的外来语 ,外来语在整个文字发展过程中对日语及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叙述日语外来语的历史渊源及外来语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对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外来语是伴随着西方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日本社会的,尤其近年来,日语词汇中外来语数量急剧增加,并且使用频繁.外来语不但丰富了日语的词汇,其本身还具有与日本传统的和语、汉语词汇不同的语感,给人以新颖、时髦的感觉,在日本年轻人中非常流行.因此,外来语的学习也就成为日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大量的语言调查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归纳了日语外来语中英语原词的还原规律.而了解一些有关日语外来语的知识,摸索一些日语外来语中英语原词的还原规律,对日、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日汉外来语的来源、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汉外来语有很多相同之处:大多来自英语;词义通常缩小;多为名词。不同之处是日语吸收外来语是采用音译,汉语多采用意译;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使用外来语的心理因素也不同。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自古以来,日语和汉语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外来语,互相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引进西方文明的过程中,由战前的汉字译语转变为战后的音译外来语,并呈不可逆之趋势。随着音译外来语的使用日益广泛,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浮现,不同来源的外语,译成日语片假名时往往被误以为是同一个词,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片假名外来语有滥用之嫌的说法持肯定态度。可见,对片假名外来语的引进进行反思和适当的限制对规范日语的使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从科技日语的词汇特点着手,介绍了日语科技词汇中常用词汇的专业化,词义的多专业化以及构词形式多样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技日语汉译中词义确定的一些技巧。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得出结论:日语科技外来词词汇的特点和英语同出一辙。一是用常用词来表示专业用语词汇,二是各学科和专业共用一个词表达不同专业的概念。这是英语词义的一种突出的共时性特征,也是日语科技外来词词汇的特性。因此在确定外来词词汇的词义时,首先需要确定其是否为科技用语,然后确定其属于哪个科技领域,再选择确定其约定俗成的意义或者恰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虽都使用汉字 ,但其含义却不尽相同。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对词汇的准确把握是学好外语的关键之一。通过对中日之间相同的汉字词义进行比较分析 ,以加深对中日两国语言及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谈谈侨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侨归词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曾被别种语言借用的经历的本族词。译词(意译词)不管是旧词之义的引申,还是新词的创造,都得利用本族语的材料,因而都是本族词,而不是借词(外来词)。所谓"日语借形词"是个不合理的概念,这类词的主体是用汉语的材料构成的表达西语的词义或短语义的译词。当它们处在日语中时,日语语言学也承认它们是汉语借词,即承认其源头在汉语之中。它们回归汉语之后,则已恢复了其本有的汉语词的身份,成为汉语本族词中的侨归词。因此,汉语词典不应把这类词标注为外来词,汉语外来词词典则不应收入这类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际方式的增加,日语交际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词汇,由于这些词汇的音节数大都不符合日语词汇的认知图式和使用习惯,所以日语词汇系统对一些音节较多的词汇进行缩略,成为片假名缩略语和罗马字缩略语。这些缩略语语义仍然保持不变,但是词形和语音已经发生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和实例分析,考察其使用现状,并探究影响听话者和读者对语义获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使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整体上看,日语辞典中ラ行词条在语种构成上、数量比例上、音韵变化过程上,以及和语词的音节结构、规则上都与ア、カ、サ、タ等其它各行的词条的性格不同:ラ行词条数量少;至今没有和语词(日本固有词);只有汉语和外来语词;而且现有的ラ行词都是平安时代和之后传入日本的。针对这些特点,考察其形成及变化的背景,应用同化原理和忠实性原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信息资料、例词及数据,可以论证"ラ行音不能置于和语词头"之规则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日语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语寒暄语虽有一些固定用法,但在同一场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寒暄语,此外,同一寒暄语又可以用在多种场合。所以要想掌握并正确运用日语寒暄语并不容易。以日本人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和与熟人间见面时常用的寒暄语为例,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所使用的寒暄语,粗略地分析了日语寒暄语的一些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 ,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 ,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日语汉字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其造词方式 ,既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语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又揭示了日语汉字新词对中国近现代汉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外来语的产生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英语和日语中的外来语占其各自语言总词汇半数以上,而汉语中的外来语所占比例却很小,这一差别应归于中华民族,英吉利民族及大和民族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字特点.本文试图对中,英,日语言文化中的外来语形成的途径作一下比较探讨,以加深对外来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香港与澳门两地的华语有着高度的共通性,它们的共同的词语被称之为“港澳词语”,其构成主要包括:港澳共同区域词语、港澳共同外语借词和港澳共同粤语词语。但是香港与澳门之间却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源流,这就使得港澳之间存在着词语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香港分区特有词语”与“澳门分区特有词语”,其类别包括:两区不同的外语借词、两区不同的粤语词语。“港澳词语”是全球华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普通话曾经吸取了不少“港台词语”,其中大部分是“港澳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