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高校“两课”教师素质如何 ,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必须深入研究新时期对“两课”教师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 ,不断探索提高“两课”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搞好“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高校“两课”教学应与校园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使“两课”服务社团活动,使社团活动成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两课”教育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教育重任 ,“知”“行”统一是“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突出特点。“行”重于“知” ,“身教”胜于“言传”在“两课”教育中尤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4.
姜明 《阴山学刊》2003,16(2):87-88
“两课”作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 ,不仅要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 ,而且要用十六大精神指导“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使“两课”更具时代感、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崔林 《阴山学刊》2003,16(2):91-92
“两课”作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 ,不仅要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 ,而且要用十六大精神指导“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使“两课”更具时代感、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付外仁 《阴山学刊》2003,16(2):85-86
“两课”作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 ,不仅要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 ,而且要用十六大精神指导“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使“两课”更具时代感、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郭美凤 《阴山学刊》2003,16(2):90-91
“两课”作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 ,不仅要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 ,而且要用十六大精神指导“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使“两课”更具时代感、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闫晓荣 《阴山学刊》2003,16(2):88-89
“两课”作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 ,不仅要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 ,而且要用十六大精神指导“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使“两课”更具时代感、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贯彻实施 ,“两课”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如何切实提高高校“两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是“两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两课”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试作初探。一、“两课”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快 ,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其间资本主义的民主和政治经济体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也影响着高校的学生 ,从而使他们思想状况日趋复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主流无疑是积极推动经济、社…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高校传统的“两课”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加强高校“两课”教育的教学效果,是当前“两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有着直接关系。要看到它积极方面的作用 ,也要重视消极方面的冲击。因此 ,要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有效地抓紧“两课”教学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切实有效地政治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两课”的特点及“两课”教师肩负使命的分析 ,可以肯定“‘三讲’是‘两课’教师素质修养的指南”这一命题。由此我们可以明确“讲学习”对提高“两课”教师的业务素质、“讲政治”对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素质、“讲正气”对提高“两课”教师人格素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涤非 《云梦学刊》2006,27(2):138-140
现代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视野的狭窄,"语感中心论"的教育思想为普通话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普通话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而普通话语感的培养,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实施普通话的隐性教育应以培养整体语感为出发点、以暗示教育为基本手段、以情景话语为主要内容、以环境优化为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神”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神,达到“通天人之际”神人以合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尤其是在1844年前后的著作中,明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现实的人".一种是费尔巴哈式的"现实的人",其本质仍然是"抽象的人";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人",其本质是"在社会中、历史中行动的人".对这两种人,必须加以明确的区分,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及世界观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浅析"配对"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学生特点,运用教育理论与体育方法,设计出"配对"教学法.自主的配对练习,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排球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结果表明:"配对"教学法能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体系 ,现代城市环境建设可借鉴这一理念 ,有所为有所不为 ,缓解城市环境带来的人与自然规律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的发展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为现代化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本文强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这一时代特点,服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一基本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功能、内容三个方面,对大众化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下“两课”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两课”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偏离教学目的,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怀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应确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两课”新教学模式。这种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古船》的人学蕴涵在其思想意义的诸多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中的人物形象不但是作品形式构成的主角,更重要的,还是作品意义构成的主角,是作者极力思考的核心内容。作品文以载人的功能是不容置疑的。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情节、结构和人物自身上。《古船》的人学蕴含是其区别于同期作品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