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作为构词语素的“满”在中古时期汉译佛典文献中发展迅速.《汉语大词典》中多个以“满”为构词语素的词语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全的阙失.探讨中古时期汉译佛典中以“满”为构词语素的几个词语的形成情况及出现时代,并以此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相关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许少峰编纂的《近代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有较高水准的学术性工具书,但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和立目仍有偏误。如词典中收录的"擦头皮儿"、"大轴子"、"火手"、"壳子"、"弄窝子"、"扒沙"、"牙不约儿赤"等十余条词语的释义不确,还有"不兑"、"区区将将"、"忔忽儿"、"新梁兴"等多条词语在立目或者注音等方面也不尽妥当,需要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26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50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从上古汉语词义学角度研究上古文献的写成时代,同时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词语、词义作综合比较,会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据此研究《尚书》中的《尧典》,其大部分词语和词义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么《尧典》也应该写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40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辞书,但某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文通过《建康实录》中的“练实”、“笃尚”等词,分析《汉语大词典》中个别词语词条需补正之处。  相似文献   

8.
徐锴在阐释《说文》时,注意用当时的词语(包括其方言词语)进行语言转换,因而记录了一些唐五代词语。这些词语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者10例,有《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未备者3例,有《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书证偏晚者11例,对《汉语大词典》和《唐五代语言词典》的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合日本学者藤井守的《三国志语汇集》和《三国志裴氏注语汇集》,从成词条件等角度对《大汉和辞典》(补卷)中的30个词语进行考察后发现,其中11个词语或因汉语和日语成词标准的不同、或因古代典籍中用例较少而暂且不将其视作为词,其余19个词语可以增补进《汉语大词典》。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有例证晚出和书证疏漏现象,这对考察词语的源流不利。本文结合近代汉语文献给数十条词语补充一些更早的例证或所缺的书证。  相似文献   

11.
双重性——巴赫金狂欢诗学的基本哲学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狂欢诗学理念下,双重性既是同一事物相反两极属性的对照共生,又是具有不同属性事物之间的正反对照共存。它与德国古典哲学中对立统一思想的区别在于:对立统一观是一种预设的抽象的观念形态,双重性思想则是对西方实存的鲜活的文化形态的具体体验和把握。巴赫金对狂欢节的非官方色彩的甄别,对民间诙谐文化的价值判断,对狂欢节的世界感受的阐释,对广场语言的辨识,对狂欢化文艺作品诸要素的分析,无不闪耀着双重性思想的光辉。双重性在巴赫金狂欢诗学中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是造成语义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音异义词引起语义模糊,重音、语调、停顿等导致歧义现象,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共性。两种语言中导致模糊现象的语音成素也存在差异性:汉语的轻音承担着与英语的重音大致相同的辩义功能;英语的语调变化集中在调核,汉语的声调变化却以字调为基础而主要体现在调尾;除改变句意和句法结构之外,汉语句子中停顿的变化还能改变词性和词义。  相似文献   

13.
门中敬 《东方论坛》2009,(1):115-120
在西方学界,早期的宽容理论一般被认为建立于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但这种见解乃是基于对斯多葛学派所发展的自然平等观念而言的,对于宪法意义上的宽容理念的挖掘并没有历史的逻辑性,因为有前现代的政治社会的存在。况且,这种观念还容易混淆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法学领域的宽容的内涵,而最为显著的则是容易忽略政体宽容问题。通过对宪法意义上宽容理念的古希腊政治哲学思想史的考察发现,宪法意义上的宽容理念早在古希腊政治城邦时期就已经萌芽,并见诸于对“最佳政体”的哲学沉思和对自由与平等的古典诠释之中,在历经希腊化时代对专制和不宽容的反思之后,通过斯多葛学派的自然平等原则建立起宽容的早期理论,为近代“宽容的天赋权利论”奠定了思想谱系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研究原创性问题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自觉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始走向成熟。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具有问题的原发性、素材的原始性、方式的独特性、成果的创造性和影响的引导性等特点。我国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缺失主要是由文化传统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独立思考和个性言说的惰性、研究评价重量轻质的误导、研究者学术道德的失范等导致的。要提高教育研究中的原创性 ,必须注意增强教育研究的历史使命 ,开阔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 ,强化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 ,明确教育研究的质量追求  相似文献   

15.
民众意识、乡土意识之研究是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一块方兴未艾的领域。经过长期田野访查 ,以搜集到的近 2 0 0种祁太秧歌剧本为蓝本 ,对清代和民国时期晋中地区社会的民众意识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社会民间活动的增多 ,推动了祁太秧歌在清代和民国时期走向繁荣 ,如剧目大量涌现 ,演出班社的组建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化。秧歌剧本中的婆媳形象是具有乡土象征意义的角色 ,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乡土意识最深入、最基本的伦理纠葛表现 ;在经济发达、商业行为频繁的晋中社会 ,商人家庭更容易上演妻子的婚外恋故事 ,乡土意识中虽没有明显的“抑商”情节 ,但仅仅对财富的占有并不能使商人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精英” ;清代、民国时期 ,烟赌二毒成为晋中社会的恶瘤 ,秧歌戏中的乡民对烟赌表达出深切的痛恨 ;晋中社会仍保存着“士农工商”的职业划分意识 ,但更多地表现出传统精英文化在乡土社会的沦丧。由此可见 ,秧歌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形式 ,对于分析民众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对秧歌的研究 ,体现着中国社会史研究向本土化迈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两种文化"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在中西语境下却有着不同的意义特征。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主义"的崛起,而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主义";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一种对等意义上的冲突,而中国尚缺乏这种平等对话的基础;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形成了两类明显对立的身份群体,而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出现;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明显高于人文,而在中国仍是人文具有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8—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农业产出和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其省际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已经初具绿色转型的趋势,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均上升;中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低下。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地区效率依次递减;全国省域间效率绝对差距没有缩小趋势,但相对差距明显缩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绝对差距均没有缩小趋势,但东部、中部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相对差距存在缩小趋势,而西部、东北地区没有缩小趋势。全国2/3的省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低下但处于增长态势;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宁夏、新疆陷入效率低下且呈下降态势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8.
先秦礼教对男女性别关系的规定包含若干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男女言行的和谐、男女受教育内容的和谐、夫妻关系的和谐、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和谐和尊老养老中的和谐等。出现这些和谐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社会、家庭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是先秦礼教的根本宗旨。从先秦礼教中蕴含的性别和谐因素的本质看,和谐是对立事物存在的一种有序状态,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京津冀医疗资源配置的现状,并利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了其公平性程度和变动趋势。结果显示:京津冀按人口配置的医疗资源公平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的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的差异,卫生机构床位的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京津冀医疗机构床位配置的公平性要大于医疗人力配置的公平性。京津冀医疗资源配置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优质医疗资源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