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康德和黑格尔各自代表着辩证法研究中两种有着重大区别的出发点。康德把理论理性层面的辩证法称为幻象逻辑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提示了辩证法超越理论哲学视野并走向实践哲学的理路。黑格尔没有认真对待、理解与吸收上述康德哲学中深具启发性的思想内涵,以一种纯粹思辨的、理论哲学的眼光,使辩证法重新回到了康德试图避免和禁止的思辨理性的立场上。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理性层面上的、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以往我们强调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学理渊源,更多地在理论理性的层面上阐释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所独具的实践理性意蕴被深深掩蔽起来。今天重新思考康德对辩证法作为幻象逻辑的批判,并从他所提示的实践哲学的出发点来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现实的“有限性”基础上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无限性”根基,因而把传统形而上学置入现实生活世界中,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哲学在现实的“有限性”根基上实现了其在哲学史上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变革意义,在现实的“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旧世界”的消亡与“新世界”的产生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因此,马克思哲学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实现其“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由此而知,“有限性”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现实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变革的方法,由于现实的“有限性”本身孕育着其“无限性”,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使现实的“有限性”蒸发出“无限性”成为可能,同时也是使蒸发的“无限性”变成现实的“有限性”成为可能,所以,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现实的“有限性”本身固有的本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马克思实践辩证法问题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甚至辩证法本身的理解存在着许多问题。应引进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辩证法的根基和载体,重新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马克思辩证法的逻辑结构是自我对象化、自我异化和异化的扬弃。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研究不仅对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和体系以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具有全局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可以从诸多角度加以理解。但如果说马克思哲学革命主要是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的话,那么,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是:究竟马克思实现了怎样的辩证法革命?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主要包含三个维度:作为世界观的历史辩证法、作为社会形态运动形式的历史辩证法以及作为共产主义原理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考察斯密特以实践的中介性为基础对"模写说"进行的批判及其在客观的规律性和实践的目的性双重逻辑中对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阐释,可以发现,由于没有充分领会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为存在论视域的基本意义,斯密特对认识论的阐释并没有达到马克思思想的原则高度.事实上,马克思思想的基本意义,并不在于对近代哲学产生的认识论问题的推进和完美解决,而在于从根本上突破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框架,宣布了此种哲学的解体和终结.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思想转变和发现新世界观的过程中,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是意义更为要的著作: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继承是唯物史观发现的关键环节;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扬弃是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前提;黑格尔的<逻辑学>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意义需要重新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批判是其阐释自身思想理论和表证逻辑演进理路的基本方式,该批判同一般意义的批判、哲学本性的批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三者的内涵和关系进行澄清和划界,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本质即马克思哲学的批判不仅仅是理论批判,更是一种超越理论批判的实践批判。  相似文献   

8.
"原理"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即其得以存在和说明的根本理论。"原理"课实践教学应在马克思实践哲学指导下进行,它的教学旨趣、主体性原则及价值取向都要用马克思实践哲学加以说明,因而马克思实践哲学构成"原理"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文章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和实践价值论三个方面对这一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对"原理"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逻辑展开过程中,存在着一次深刻的路径否定,即"历史现象学的辩证法演绎"取代"历史现象学的价值批判".这一方面,标志着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没落;另一方面,预示着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精神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复兴.但是,理解这一哲学路径的转换,必须基于此前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及对"人的解放"路径的探究出发,才能真正重现《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理论范式变革的深层逻辑渊源及其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10.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传统哲学教科书未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 ,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历史观的统一 ,当成是四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共性 ,而不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在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实践哲学中 ,它们对实践之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意义 ,理解的差别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本义的深入探究揭示出 ,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其根本特征看就是实践哲学 ,它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 ,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观 ,同时也是马克思怎样认识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英国政治哲学家、马克思学家B. 帕雷克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一书中,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深度解读,并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结构视为辩证法,而将其认识论基础视为唯物主义,但又对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进行了所谓"历史的"、"社会学的"、"批判的"研究,以此来强调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两个交叉性的意义:唯心主义和辩护性思想体系.因而,本文试图从"唯心论和思想体系的辩护性"的辩证逻辑结构和"真理观与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的唯物主义基础入手,来对帕雷克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解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社会"概念是把握和阐释马克思思想的窗口和入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它的生成与嬗变就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社会"概念原初语境的再现给予我们新的方法论启示并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思想地平,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文章从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原点重新出发,强调矛盾双方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都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进而分析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对辩证法的诠释,并借鉴古今中外辩证法的思想资源,提出"和谐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涵。作者认为,所谓"和谐哲学",就是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在承认矛盾双方的差异、对立、斗争的基础上,关注双方的共存、统一、融合,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谐哲学"是对"斗争哲学"的扬弃和超越,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是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的:哲学与现实的同一性原则激发了马克思的宗教、政治批判,而包含在这一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研究又反过来促使他明确了哲学的世界化诉求;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意图使哲学贴近现实的一次尝试,这一尝试虽不完全成功,但却启发他重新提出了哲学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要求以"非哲学"的方式发展哲学,而马克思也正是在把"纯哲学"转化为历史观、特别是转化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彻底否定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所有幻想。至于有研究者否认马克思实现了自己的哲学观,则是由于他们错误地将马克思的理论意图理解为了对具体经验现实的无条件的开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蕴,它作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内涵逻辑,克服了理论理性层面辩证法的局限性,推动了其超越理论哲学走向实践哲学的理路。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意蕴首先体现在,它超越了古代本体论辩证法和近代认识论辩证法两极对立的存在观点和意识观点的思维方式,以否定性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将两者统一于现实的人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确立了辩证法的实践观点。其次,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意蕴更进一步体现在,它通过揭示传统辩证法的无根性,将辩证法奠基于更为本源性的内在于实践活动的社会生活之中,为辩证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根基。最后,它超越传统辩证法以理论方式寻求对人与世界本质的解释,以批判和革命的实践活动方式,消解了人在“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破除了抽象对人的统治,改变了与人的生存发展不相适应的社会关系,彰显出人类解放的实践旨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由历史辩证法和历史理论两大部分构成,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骨架子,历史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由于中国学者更重视历史理论的研究,而把历史辩证法的研究留给了唯物辩证法,这实际上是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有其内在的哲学根据,从而把历史唯物主义降低为一般历史理论.历史辩证法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根据,在于它有自己的理性结构.从思想起源的角度考察,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有三大思想资源:一是维科的历史哲学,二是黑格尔的现象学,三是政治经济学.这三大思想资源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创造过程中既相互作用,又有主次之分.维科的历史哲学给予马克思创造历史辩证法以历史主义的理论框架和哲学传统的归属,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创造中占有主导地位,马克思正是以历史主义的理论框架“颠倒”了黑格尔的现象学,改造了政治经济学,建立了历史辩证法的思维结构和感性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是维科历史哲学传统的继承和革新,其理性结构本质上是文化哲学的历史理性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要回归原生态的马克思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物辩证法,而是在劳动哲学中通过对黑格尔的劳动理论和辩证法扬弃确立的劳动辩证法。劳动辩证法是通过对劳动的哲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劳动辩证法强调主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真理与价值、历史和逻辑的对立统一。劳动辩证法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辩证法的伦理旨归是为劳动者提供方法论,其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为劳动者创造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社会"是走进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窗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社会"的生成与嬗变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的再现给予我们新的方法论启示,同时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思想地平,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勾勒,探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及一般哲学的批判。马克思的这一批判既能体现其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性,又能反观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关联性,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对马克思辩证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中阐述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批判和改造,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从而进一步探讨马克思辩证法的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