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在其形而上学的《新理学》中,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实际”和“真际”的逐层分析,创立了他的“共相说”。根据其共相理论,他从文化类型的角度,对中西文化的特质和差异作了较为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他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文化之争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先进文化给以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因此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共相理论及其中西文化观,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东荪对儒学的定位是一种典型的“儒学退缩论” ,主张儒学从治国平天下的领域从“外王”的领域退出来 ,只管修身 (至多管到齐家 ) ,只管“内圣” ,只管“内心修养一方面” ,只管“个人心安理得的做人方面” ;治国平天下则完全仰仗科学与民主 ,完全仰仗西方文化 ,仰仗这个“整个儿的理智性的文化”。东荪先生如此定位儒学是取决于三个前提 :一是东荪先生对儒学之实质的理解 ,二是其对整个现代文明的理解 ,三是其对现代政治之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李阳先生倡导的“疯狂英语”学习法和钟道隆先生提倡的“逆向英语”学习法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疯狂英语”学习法是层次较浅学习英语的方法;而“逆向英语”学习法则是少、慢、差、费的方法,两者都会误人子弟。作者主张只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学习好英语。  相似文献   

5.
:“至善”之于康德是必需的 ,因为没有“至善” ,其道德便永无缘涉于经验界、自然界。东荪先生肯定康德的“至善” ,但对其“至善论”关于“至善”的安排提出了批评。“至善论”以为道德是纯粹的、最高的、最完全的 ,而东荪先生以为此种纯粹、最高、最完全之状态 ,根本就不存在。正是顺着东荪先生的思路 ,引发著者对康德道德哲学尤其是其“至善论”的相关批评  相似文献   

6.
要建立比较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体系 ,就应在正确的语言观的指导下重新认识语法学的研究对象。王希杰先生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贯穿到了语言研究的各个层次 ,并且拓展了语言研究中的“潜”层面 ,从而提出了“大语法学”的全新理论构架。王希杰先生还从语法非系统性的角度把语法理论体系的建构提升到了理性高度 ,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建立了科学的动静观。同时 ,王希杰先生还以科学的统一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统摄语法学理论体系 ,这些都为21世纪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发展、为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的建构开辟一条宏富之路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中最有前途的哲学流派,郭贵春先生近期的一系列论著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其逻辑框架进行了系统建构,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梳理,对其未来走向进行了前瞻性预测。透过这些论著发现,科学实在论在理论形态上表现出“强一元论”的基本特征。其中,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横向展开,形成了科学实在论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纵向演化,构成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脉络;这种“强一元论”特征的进一步升华,表现为语境论在科学实在论中渗透和发展的必然走势。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论及道德教育问题时,曾多次公开提倡“野性”和主张对青年施以“野兽式教育”。但是,由于“四人帮”一伙对鲁迅研究的干扰破坏造成的严重思想混乱,至使不少同志对鲁迅确曾提倡“野性”这一事实至今不能正视,甚至产生误解。其实,鲁迅提倡的“野性”不仅不能与“四人帮”鼓吹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混为一谈,而且惟此正表现出鲁迅先生对青年道德教育问题的卓识远见。提倡“野性”,是鲁迅的一贯主张,是其整个道德教育观的精髓和核心,只有首先对这一问题求得科学的正确的理解,才有可能进一步全面探讨鲁迅道德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真知”“真能”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再探陈湘发(一)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早在五十年前.他就提出了“国文教学改革”、“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改革.首先必须是认识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他...  相似文献   

10.
朱广贤先生提出的“两门——八类——多体”的文章三级次分类新体系,是比较科学的文体分类法,理当引起学界的重视。这一分类法弘扬了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现当代文体研究的偏蔽无疑是个有力的冲击,亦可纠正我国现当代语文教育中文体分类的混乱状况,有利于现代写作学科的理论建设。朱广贤先生有关“文学作品门”和“实用文章门”本质、特征的论断,别开生面,但有语焉不详之憾,有些论断也未必尽然,因此彰显其说之真、弥补其说之不足,使之臻于完善,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