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分析了商业银行不愿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原因、为什么现阶段由商业银行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以及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家政策性银行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等这些问题,并得出结论:要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难的问题,除了要从完善个人信用系统、简化办理手续、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以外,还必须从经办银行这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供给需求模型分析了当前小企业贷款难题出现的原因,并用福利分析模型比较了贷款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的效率。研究表明:小企业贷款风险溢价是造成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主要原因;贷款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的效率完全相同,都使银行的供给者剩余和小企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但也都造成社会总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3.
杨锋  刘冬梅 《南都学坛》2005,25(3):109-111
国家助学贷款已开展多年,然而执行情况并不理想,造成助学贷款难的原因很多。入学地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中对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产生了各种忧虑,银行没有开办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结果。只有改入学地助学贷款为生源地助学贷款,才有可能解决长期困扰学校、学生、银行的这一难题,使贫困学生顺利圆自己的大学梦。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出现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局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信用缺失。本文在法律语境下分析了如何理解信用的含义,如何应对信用缺失,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贷款难、难贷款”这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形象描写,贵州也一样,如何破解这一怪圈,业内人士对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了很高的厚望,担当好这一角色,就取决于信用担保公司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小企业的作用及特点出发,针对吉林省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提出要分别从企业、银行两方面进行改进,加强信用管理,完善贷款成本核算等机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融总是具有很强的逐利性,金融机构都愿意将贷款投入到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地方,具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农村脱贫急需产业扶贫,发展农林畜牧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吸纳农民就地就业,是产业扶贫构想的逻辑,但现实情况是农业一直备受银行冷落,得不到有效资金的支持。基于对湖南省邵阳市X县的深入调研分析,发现农林畜牧特色产业金融服务存在农户、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困境。这就需要进行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金融资源承载能力,构建优质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以银行为主导的多方协同的金融平台,创新金融产品,简化流程,建立金融支持农林畜牧产业发展机制,助推农林畜牧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实施近十年来,总体上看是持续有效运转的,但也存在贷款回收难和违约率高等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根据实践和研究,可以通过“学校、银行、保险公司”三位一体的高校助学贷款还贷监督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从三个层面保证这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方高校现有贫困生资助体系因经费投入不足、资助责任不清、资助标准不统一、“奖”“助”界限不清等问题难以满足贫困生资助的需要,向以助学贷款为主的新体系转型又面临银行难贷、学生慎贷、风险补偿难落实、激励机制缺失等难题。改进的对策是加强统一管理,拓展资金来源,完善资助方式,推进助学贷款,提高办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10.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阶段性、结构性矛盾是农民贷款难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农村信用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风险性问题是产生农民贷款难现象的社会因素.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和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及结构的功能定位和调整;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是解决农民贷款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具体分析了助学贷款在实际运作中暴露出的三个问题 ,即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一般院校学生贷款比较困难、学生在短期内不能还清贷款。建议逐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发放助学贷款、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等。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沿海大量民营工业迁入四川,内迁企业通过改造、合作、出租出售、扩建等方式及其后方民营企业的新建,四川民营经济获得一个"嵌入式"发展的良机,但1942年后四川民营工业陷入衰退,其中国民政府的政策导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四川民营工业的贷款情况、税收负担以及政府对民营工业的统制三个维度来分析,战时四川民营工业"嵌入式"发展的成败对我们实现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从风险收益匹配性的视角探讨了风险投资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并着重对比了市场运营和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对产业升级的异质影响,同时阐释了不良贷款阻碍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实证上,通过熵权法加权14项统计指标,构建了中国29省2005—2014年的产业转型升级指数,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模式会产生预算软约束、多级委托—代理、绩效评价困难、决策偏差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而不良贷款会导致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和阻碍创造性破坏的熊彼特动态,也不利于推动中国产业升级。最后,结合经济理论与中国现实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个人经营性贷款的风险分析 ,从评价个人信用等级 ,掌握个私企业经营状况 ,分析贷款抵押物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四个方面 ,对个人经营性贷款的风险防范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进行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改革是否能使农地成为贷款抵押物,从而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调查了农村信贷员对接受农地作为贷款抵押物的看法,及接受条件。研究发现,由于目前农户规模小、农业用地的价值低、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强,即使改革土地产权和抵押制度,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接受农业用地作为贷款抵押物;当农地价值大于某个阈值后,信贷员开始愿意接受农地作为贷款抵押物;只要农户拥有规定的30年土地使用权,土地是私有还是公有对土地成为抵押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民间借贷担保是我国融资担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担保体系的逐步完善.其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防范民间借贷融资担保的风险.可以使得融资担保的三方主体能够在良好法律机制的制约下得以互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4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帮助了很多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随着实施范围的扩大和还款期限的到来,与老机制一样的违约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政府、银行和高校三方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更优化的组织机构,采用更符合实际的措施和办法,就能有效地降低新机制助学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农村资金短缺、资金非农化与信贷支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善支农服务 ,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与农村资金非农化并存的现状出发 ,并结合目前信贷支农服务中出现的资金需求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中出现“两难”问题的原因:放贷前提供资助者对申请者中的投机行为采取谨慎态度,使助学贷款业务中出现非贫困学生“驱逐”贫困学生的“逆向选择”,造成贫困学生“贷款难”;学生获贷后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造成“还款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股权回购的浪潮。国内外关于股权回购的动因、市场反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很多,但很少有文献涉足在股权回购中具体方式上的金融创新,尤其是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领域内的股权回购金融创新。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即使有好项目,也较难获得信用贷款。实践中,有些企业开始尝试带有金融衍生工具性质的股权回购融资方式。针对我国企业融资实践常遇到的的3种情况,提出对应的4种解决方法即4种回购模式:认沽期权回购模式、认购期权回购模式、混合回购模式和含与收益挂钩的期货回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