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迁徙自由权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宪法学和法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迁徙自由权的法律确认,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迄今为止,我国尚未真正实现迁徙自由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迁徙自由权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普通民众的关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的进程中,以宪法形式确认公民迁徙自由权,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就会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
论迁徙自由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迁徙自由权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宪法自由权,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正是因为迁徙自由权具有宪法权利属性,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中都有关于迁徙自由权的保障与限制性规定.根据当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在我国恢复宪法迁徙自由权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应当提出确立宪法迁徙自由权的修宪建议.  相似文献   

3.
迁徙自由是一项综合的具有多重性质的权利.从整体上看,迁徙自由权兼具人身自由权、经济权、政治权的性质,本文针对迁徙自由权在我国宪法中的被取消的经济原因,深入分析并阐述了恢复迁徙自由权的经济意义和宪法思考.  相似文献   

4.
迁徙自由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中都有关于迁徙自由权的规定。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迁徙自由权,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及履行国际义务等都需要恢复迁徙自由,因此,此立法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迁徙行为自古就有,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即便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也没有对公民迁徙自由进行宪法确认.文章对迁徙自由的内涵、历史以及价值基础进行梳理,以期为迁徙自由权在我国的真正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迁徙自由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应受到宪法的平等保护。而中国农民工迁徙自由权被限制本质上就是对农民工的不平等对待,实质上就是对农民工的歧视。导致这一政策和事实的出现是宪法的不明确保护和公权力对私权力的非法剥夺;更进一步讲是发达地区政府和不发达地区政府的行政不对称。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动物,享有居住和迁徙自由的本能权利。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居住和迁徙自由已经上升到国际人权法律的层面,成为举世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照搬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中,建立起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农民限制在农村,使农民丧失了宝贵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彻底废除二元户籍制度,恢复和保障农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以自由看待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关切。  相似文献   

8.
迁徙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这项权利不是自动出现的,而是经过斗争逐步实现和完善的。我国实行迁徙自由是融入国际社会法治文明、民族再融合及国家战略安全、农业社会迈进工业社会门槛、赋予公民用"脚"行使管理实务和追求幸福权利的必然要求,并且具有法律依据、现实依据、实践依据。因此必须尽快修改宪法,将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以居住证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迁徙自由权实现的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制定专门的户籍法落实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使得社会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变动,市场经济要求公民能自由地流动,保证社会的活动。本文从宪法应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出发,就公民迁徙自由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和户籍制度、农民工等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我国宪法应以修正案的形式确认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使得社会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变动,市场经济要求公民能自由地流动,保证社会的活动。本文从宪法应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出发,就公民迁徙自由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和户籍制度、农民工等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我国宪法应以修正案的形式确认公民的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11.
迁徙自由作为人身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宪法着力保护的公民的基本人权之一。改革户籍制度,从法律上确认和保护迁徙自由,破除城乡隔绝的"二元模式"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以平等、人权、为基本价值诉求的户籍改革,迫在眉睫。中国公民享有迁徙自由权,不论国家以何种方式取消或严格限制,都无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国际公约的视角,认为无迁徙自由权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受教育的不公平造成了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难;性别不平等造成了农民工女童的升学难;不良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包括农民工缺失一些宪法性权利,如迁徙自由权、罢工权等,农民工也没有被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特别规定。赋予公民包括农民工这些宪法缺失权利,将农民工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对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小红 《南都学坛》2006,26(4):90-93
公法上的婚姻自由权是人格尊严的重要方面,具有主观法和客观法双重属性。国家既应当保障婚姻自由权充分行使,也应当对婚姻自由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婚姻自由权是否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身权”普遍缺乏论证。应当通过宪法解释,将有关婚姻自由权的行政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婚姻自由权的国家赔偿范围不仅应当包括物质损害,而且应当包括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宪法对住宅不受侵犯权的规定在文本上采用"安全"、"自由"、"尊严"等用语来叙述,在权利类型归属上有安全权和自由权之别,并和通讯秘密、人身自由、迁徙自由、人格尊严权、适足住房权、财产权、程序权利等不同权利构成权利群,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权利的多重属性,即兼具安全权和自由权、财产权和人格权、实体权和程序权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思想自由权的立法现状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思想自由权有所规定但不直接、不完整;二是我国思想自由权立法处于法律形式和法律内容、国内法和国际法脱节的两个尴尬境地。加强思想自由权立法,有助于完善我国宪法内容,促进我国人权法律保护,优化我国的立法体制。  相似文献   

17.
迁徒自由权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一项基本宪法自由权,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正是因为迁徒自由权具有宪法权利属性,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中都有关于迁徒自由权具有宪法权利属性,世界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中都有关于迁徒自由权的保障与限制性规定。根据当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在我国恢复复法迁徒自由权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应当提出确立宪法迁徒自由权的修宪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思想自由权在我国宪法中未被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与国际公约和各国立宪潮流不符.事实上,思想自由权载入我国宪法完全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应当以思想自由权入宪构想为契机,顺应"中国走向宪政之路"的美好愿望,建立起中国的思想自由权宪政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民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极为重要的一种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自由权和精神自由权。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错案侵害人身自由权是我国最典型、最常见的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对于侵害公民自由权的行为应按照有关法律条规进行侵害赔偿,触犯刑法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目前学术界所主张的畲族迁徒原因“外因说”提出质疑,指出历史上畲族不断迁徙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若将畲族迁徙的主要动力归结为外因,则很难对畲族为何形成特殊的移动规律、移动方向以及为何在明清封建压迫更加强化之时反而转向定居等问题作出圆满的解释。文章还指出,探讨古代畲族不断迁徙的原因应首先从其内部的经济生产方式开始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