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之一:村“三套马车”的关系亟待理顺   所谓“三套马车”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目前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个组织是健全、完整的,但经济合作社却绝大多数徒有虚名,只有一块牌子。如金华县村经济合作社基本上是空驾子,其社长也是乡镇临时指定由村支部书记兼任。根据《村经济合作社管理条例》规定,农村经济合作社成员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所以这种任命、指定、委派的行为是违规的。   “三套马车”中,因农村经济合作社绝大多数徒有虚名,实际只有“两套马车”,但“两套马车”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两台…  相似文献   

2.
论合作社的组织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强 《浙江学刊》2012,(5):186-197
与公司等"资本"的结合不同,合作社是"人"的结合。合作社主要承担了为社员提供比较优势、作为一种保护性组织、扮演社会公共角色、探索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四大功能。为了保障社员需要的实现以及免遭"异化",合作社采取了"劳动控制资本"的组织原则。"劳动控制资本"在保证合作社"社员导向"的同时,也使合作社的分配性质主要体现为"按劳分配"。不仅如此,"劳动控制资本"还使合作社的产权具有了非排他性(社员联合所有导致)、非稳定性(开放的社员资格导致)、不可分割性、不可交易性的特点,本文把这种产权形态称之为"模糊产权"。由于"模糊产权"是"劳动控制资本"的必然结果,而"劳动控制资本"则是合作社的组织基础,因此,制度经济学倡导的"产权明晰化"改革对于合作社而言是一柄"双刃剑"。换言之,合作社的"模糊产权"可以改进,但从本质上是不能彻底改变的,所有的产权改革都要以不损害合作社中"劳动对资本的控制"为底线。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北京市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2.18∶1。城乡在社会、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农村居民内部贫富差距大于城镇居民,且近年来有扩大趋势。北京市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利于城乡和农村内部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李小丽 《求是学刊》2006,33(6):62-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取代供销社、信用社等传统的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已成为带动农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新农村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综合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及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适应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组织制度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营制度创新的深层障碍与现实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中国当前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发展,是开拓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织载体.但在其发展中,特别是在经营制度上存在着内部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分配制度不够合理等诸多问题,影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组织经营制度存在问题,基于此,创新农村经济组织经营机制的现实途径提高认识,加强培训,明晰产权机制,强化治理机制构建激励机制,政府和法公优等.  相似文献   

6.
李强 《探求》2014,(3):74-79
培育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社会成员去组织化、社会领域过度市场化和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的背景下,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势在必行.同时,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行政化倾向明显、功能发挥过于单一、登记注册难度大、公信力缺失等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探索各类功能的均衡发挥,推动更多“草根社会组织”获得合法身份,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心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巧宁 《浙江学刊》2005,(1):155-15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农村在土改结束不久,又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从总体上来说,农民加入合作社并不是出于自主的理性选择,而是政策与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有的农民是当地政府用实际利益"挤"、"逼"进合作社的,有的是被各种关于合作化的美妙前景的宣传诱惑入合作社的,也有的是以随大流或坚决跟着毛泽东走的心态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这些非理性的心态为其后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社员对集体化的态度、农业社经济上的成败,是和农业社内部组织有联系的。分散的农业社结构和个体化的劳动组织对于经济上的成功与社员的积极态度都有关系。经济上成功的农业社在劳动问题上有个转变的过程,就是把以生产队为劳动单位转变成有更多独立性的劳动形式,并采取个人鼓励的办法,有更多  相似文献   

9.
演化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演化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批判了契约理论对企业生产功能的忽视,并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企业内部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过程,以及组织与个人的交互学习过程,重新解释了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问题。在经验研究方面,演化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主要在战略管理领域中,围绕企业异质性、专有资源和动态能力等概念,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维持,以及企业的多样化经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旭初 《浙江学刊》2006,(3):177-182
本文在简要描述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安排的现状和问题之后,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一个新的基于组织能力的阐释视角,指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基于组织能力的新型合作社类型,并理性思考了这种组织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不足,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外部发展环境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扶持政策,管理体制不顺、研究和教育滞后,在内部运作机制方面,多数林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差,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要正确认识其性质和作用,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林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养高素质的合作组织管理人才,同时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的指导和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农村工业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民国学者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探索经济发展之路的重要思想主题.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出发.民国学者对农村工业化的内涵、前途及组织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农村工业化是相对于城市工业化而言.目标是建成工业化的农村;农村工业化适合中国当时需要,是复兴农业、发展工业的可选路径;工业合作社是农村工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对民国时期农村工业化思想的回顾.可为发展中国家走出二元经济提供丰富的思路.也有益于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农民依照合作社原则自愿组建创办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具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等经济有效性,同时更具社会有效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时刻站在农民角度思考、解决和处理问题,通过联合使单户农民作为强有力整体参与市场交易,可为农民争夺"话语权"开辟新途径.通过科学合理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设施等生产要素,可为农村服务社会化拓宽新领域.通过对成员在农业新技术推广、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锻炼,可为农民提高素质开辟新课堂.通过将国家各项惠农促农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干群关系改善和政府职能转变,可在政府和农民之间架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历史回顾与深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供销合作社改革从 1982年开始 ,经过恢复“三性”、“五个突破”、“六个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等阶段性探索 ,已经在恢复集体性质、强化服务宗旨、改善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供销合作社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此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确保自身生存的基础上 ,以为农民社员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社员的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入世后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全面接轨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道必答题.该问题的解决程度,事关我国农业竞争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通过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降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经济有效性,可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组织创新临界点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身成长和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要求企业及时地进行组织创新,创新的时机把握是组织创新的关键问题之一.理论上,组织创新的临界点必然存在.按照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正常情况下组织系统自然地朝着临界状态进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组织系统的复杂程度与矛盾出现的频率和强度达到统计上的平衡时,企业的组织系统演化到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一旦运行机制发生突变,在企业中就会出现大规模的组织危机,即进入超临界态.组织临界态达到超临界状态之前的区间是组织进行创新的最佳时机.自组织临界状态是组织危机产生的一个吸引子,其空间分布为分形结构,时间分布表现为1/f噪声,既有空间的对称破缺,又有时间的对称破缺,其特征与蔓延性危机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总体上仍是规模小 ,水平低 ,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应根据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及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的变化 ,借鉴国际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 ,依托黑龙江省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 ,充分利用现代经营方式 ,在总结供销社改革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加快黑龙江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品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有组织结构与运营绩效的差异,以往国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往往在忽略产品特性的情况下进行分析,这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浙江省2007年粮食类、食用菌类、花卉苗木类和农业生产服务类的399家合作社组织,在组织规模、治理结构与运营绩效上都存在不同程度发展差异.运用非参数检验当中的Kruskal wallis检验方法,发现不同产品类型的合作社,不但在成员和资本规模上有着明显区别,而且在年总收入、总盈余和相应的利润水平上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对不同产品类型合作社要有差异化的评价要求,对不同产品类型合作社要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但要坚持对合作社的民主控制原则,确保合作社的益贫组织旨趣实现.  相似文献   

19.
农村流动人口的阶层化与城市融入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农村流动人口的内部已经发生了二次分化。伴随着二次分化,农村流动人口的同质性不断减弱,异质性不断增加。与金字塔中等级层次靠下的农村流动人口相比,金字塔中等级层次靠上的农村流动人口在经济层面上已经融入城市,在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更愿意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20.
认为受革命和战争的影响,边区的经济环境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经济,特别是在合作社建立以后,准确地说应该是组织经济.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规模经济的信赖,也保护了边区经济的"政治安全",但合作化在实际管理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边区合作社开始不断提高社会化经营和强化公关服务,政府也突出强调合作社的革命化方向,使舶来的合作社形态呈现出从"经济型组织"到"组织式经济"的转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对合作社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无论合作社的发展路径还是管理机制都出现了合作社在西方经典理论中社会生产"主体化"向党领导下根据地经济生产"载体化"发展的趋势.事实证明,边区乡村这种结合本土特点的合作社形式的"嫁接"相较于恪守西方原则的"移栽"更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由此不难窥见战时中国在革命中经济新陈代谢之一斑,并预示着未来一个以组织化集体生产的"新中国"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