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人本质问题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认为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法哲学问题。适值我国民法典草拟之际,为了更好地制定民法典中有关法人制度的部分,有必要对法人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以便能更好地为我国法人制度的制定设定一个良好的基点。文章将从“法人拟制说”的角度阐明该问题,并且从“法人拟制说”的渊源流变,“法人拟制说”的理论优势以及“法人拟制说”与“法人实在说”的比较分析等方面,浅论法人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人有没有行为能力 ,法人行为能力应否受限制 ,历来是学术界争议较多的问题。本文从法人制度本身着手 ,立足于从法人本质和行为能力制度的价值及内涵 ,重新审视法人行为能力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撤销对法人行为能力的限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法人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公司法人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法人的独立人格又是法人制度存在的灵魂要素。法人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也大量存在着假借公司法人之名的侵害公共和他人利益等行为。当法人格被滥用时,对法人格的否定就成为必要。文章以关于法人本质的实在说和拟制说为分析的双重视角,通过剖析法人拟制的法技术操作的“分”与“合”的过程,以法益平衡的要求来阐明法人格的否定的法理,以及适用法人格的否定在我国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新型主体,与法人的治理结构之间既有相似点,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介于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之间的一种特殊法人类型,应该在民法典的制定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关于法人财产权本质论的学说均值得商榷。其实,法人财产权的本质可以划分为初级本质和终极本质,其初级本质是以狭义的法人所有权为核心、其他财产权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权利束,而法人财产权的终极本质是包含特定利益的社会关系。在公司法修改中,只要立法明确“法人财产权”是财产权利束,就完全可以沿用原有的概念,而无需修改为“法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近颁布的《民法总则》对法人的本质属性作出了界定,意蕴了多重法人本质说的合理性。法人本质理论建立在一定的法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哲学流派不同则学说不同。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法人本质理论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并随其变迁而变迁。依辩证抽象具体理论,以“法人拟制说”“法人否定说”和“法人实在说”为代表的诸种法人本质学说是对法人本质属性的概括,而非本质的概括。事实上,人作为个体抽象物亦处于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共性之中,且当法人实践活动不断演进、法人主体形式已然变化时,就更需要新的理论予以补充。因此,法人本质学说应该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7.
论公司自治的实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司自治的实质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争议的问题,也是我国理论上和实践中需要澄清的问题。公司自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发生了演变,传统公司自治的实质是建立在个人本位基础上的形式上的股东自治,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公司自治的实质是以社会为本位,建立在法律合理干预股东自治基础上的法人自治。我国公司自治的本质与现代公司自治一致,但需要着重解决保护公司和小股东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种关于法人本质承诺的理论比较优势以及盲区和误区评述,笔者认为对法人的本质认识应该是二维的:其一,法人团体是依法生成的独立主体,有独立人格;其二,法人团体可以模拟为成员个体的成年子女。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人财产权究竟是否是法人所有权是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公司法人的本质是法律拟制物。公司法人不能享有法人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其是法律拟制物。公司只能在名义上拥有财产,不能真正享有法人所有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法人只是一种法人拟制物,不是现实存在的人,公司没有思想和行为能力,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对名义上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相似文献   

10.
法律构造法人财产的本意 ,是构造主体支配客体的某种格局。在本质上 ,法人财产只表现为一种权利 ,这就是共同所有权 ;只有一个权利主体 ,就是出资者。主体首先以共同所有权形式支配法人财产。共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才产生出法人财产权。构成某一个法人的法人财产 ,不表现为这个法人自身的所有权 ,因而不存在法人所有权范畴  相似文献   

11.
法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立法中被称之为单位犯罪。我国1997年《新刑法典》中全面确定了惩治法人犯罪的刑罚制度,并对法人犯罪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究其根本,我国对于法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实行的是一种"严而不厉"的立法政策。较之于其他发达的法治国家的立法而言,我国的法人刑事责任体系的构造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对于这些刑事责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则能对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法人社会与法人犯罪──谢勇《法人犯罪学》序陈兴良法人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法人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法,然而法人制度的兴盛与发达却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①。法人自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一个犯罪问题。随着法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社会地位的日益...  相似文献   

13.
法人犯罪是当今刑法学界的一个热,或理论问题,法人犯罪的犯罪构成则更是聚讼的焦点。本文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认为法人犯罪的主体只有一个即法人组织;法人犯罪的故意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事前授意或批准型、事中同意型、事后认可型;法人可以构成过失犯罪;法人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法人成员以法人名义为法人利益并根据一定方式结合而实施的对危害结果具有共同原因力的作为或不作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人侵权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从法人本质分析,若将"法人拟制说"中的拟制技巧与"法人实在说"实在意志结合起来,就可以把作为法人机关的自然人和作为法人雇员执行职务的意志视为法人的意志.从而得出法人有侵权行为能力的结论;从实用主义和立法技巧路径出发,根据侵权制度设计好坏判断标准分析,法人也是应当有侵权行为能力的.在此前提下,本文又分别从法人本质路径和实用主义路径入手,详细探讨了法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并且在对各国民法关于法人侵权的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我未来民法典应该吸收<民法通则>的成功经验,对法人机关及其受托人或受雇人执行职务过程中的侵权行为的责任分配予以一体把握,采法人侵权责任"一体式"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法人犯罪问题徐晓宗,苗长胜法人制度始创于罗马,而对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无论从国际社会,还是从我国来看,法人完全能成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一)它符合刑法犯罪构成理论。法人犯罪,是法人的代表或代理人,经过法人决策机构的授意...  相似文献   

16.
公司法人的本质在学说上存在着争论.其中,拟制说对法人及其机关的创设作了理论上的解释.立法上,传统民法解决了公司机关对于法人外部的意义,而机关对于法人内部的价值是由公司法完成的.公司机关的逻辑起点在于股东有限责任;而分权制衡的政治思想和政体模式对公司机关的创设奠定了法理基础.公司机关的体制受到了公司制度自身两股力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司的法律本质学术界历来有争议,而一人公司的出现又对传统公司理论提出了挑战。法人拟制说与法人实在说在哲学语义上存在着结合的可能性,一人公司的发展史体现了两种学说的统一,一人公司是以契约关系维系的客观实在,其拥有独立人格的原因在于法律拟制,一人公司例证了两种学说能够通过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公司的法律本质:公司是为实现社会价值,通过法律拟制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契约性组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中,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机制。我国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权过分集中,决策政企合一;代理成本过高,代理效率低下;“内部人控制”严重,法人治理结构失衡,集体合谋寻租;董事会的产生与运作不规范;企业家阶层形成存在体制障碍。完善我国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1.建立法人财产制度;2.塑造出合格的国家股东;3.完善公司董事会制;4.创造企业家阶层形成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职工参与管理制度:1.在公司中设置职代会及工会;2.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制;3.实行内部职工持股制度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实质上是法人治理体系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系虽然通过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管理制度而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若干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系的演进过程并与国外经验进行对比,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存在的外部治理环境缺失,以及国外先进经验在我国应用过程中的摩擦问题,提出如下建议:要健全、完善外部治理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结合,强化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职责与法律地位,并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研究结论将为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仲崇玉 《东方论坛》2008,(3):109-113
中世纪的法人人格观念主要体现于注释法学派与评注法学派的法人理论以及教会法中的法人观点之中。注释法学派与评注法学派的法人理论是在学者对罗马法进行梳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前者拘泥于罗马法文本,基本上是罗马时代法人人格观念的再现,而后者则从当时的社会实践需要出发,对罗马法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展现了法人人格观念的公法意味。教会法的法人观念,特别是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法人人格观念,既是为了解决教会中的实际问题,也是为了强化教会权力,因而体现了拟制说的某些特征。从知识谱系上说,中世纪的法人观念与罗马法法人观念之间有延续,也有断裂,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现代法人人格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