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深入,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入规模也相应有了明显的增长.文章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通过对技术需求、创新环境和技术型人力资源3个方面的研究,探讨了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R&D)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实施污染转移的现象日渐突出.跨国公司实施污染转移的操作空间、途径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加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和建立国际法管制方面来控制跨国公司的污染转移,促使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享受国民待遇的同时,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以全球环境保护的战略眼光,在发展中国家采用更高的环境标准,共同保护东道国乃至世界环境.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相对分散化的动因与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跨国公司普遍将研究与开发职能高度集中于母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活动分散化趋势开始显现,80年代中期以后更为突出。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还拓展和延伸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该文讨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营背景下研究与开发活动相对分散化的产生、表现、动因和形式,同时论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当代空前迅猛发展,出现了下列新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新热土;服务业是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新热点;跨国收购合并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上的创新选择;“当地化”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新战略;缔结国际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竞争的新形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兴跨国公司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体格局中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监管责任重大。跨国公司污染转移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歧视性。关于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动因,目前有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成本转移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说。治理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法律依据既有国际法层面的,也有国内法层面的。我国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的治理存在诸多不足,既有国际法的强制力不足,也有国内立法规定不足,另外,还有外资审批的环保把关不严、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跨国公司污染转移法律治理的不足,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促进国际立法、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加强投资的环境审批和环保执法、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快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上海能否办跨国公司在我校世界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导报》联合举办的“上海发展跨国企业”研究会上,世经所研究人员叶刚、郑寅提交了题为“上海能否办跨国公司”的一组调研报告。报告比较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三种模式,发展中国家新兴跨国公司的崛起,苏联、东欧国家在国外开办企业的浪潮,指出搞跨国公司是所有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工业国的共同做法。主要发展中国家为对付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七十年代以来纷纷办起跨国公司,苏联、东欧国家也继而效法,目前欧美对我国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有增无减,上海经济要“开放”,要“外挤”,办跨国公司势在必行。调研报告认为,上海人均国民生产产值并不低于某些拥有较多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家,还有行业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较强、文化教育发达、交通信息流畅、企业素质良好等优势,具备办跨国公司的现实可行性。调研报告还总结了我国目前在国外的少数企业的经营经验,对上海办跨国公司的方案、步骤和做法提出建议。报告引起热烈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发展和变化将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 ,代表世界经济未来变革的主流。因此 ,必须站在全球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历史高度 ,研究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和决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探索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跨国公司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 ,往往利用内部化方式将技术转移给跨国公司市场体系内部的企业 ,跨国公司内部化的技术转移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好处 ,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发展中国家需要趋利避害 ,争取通过引导跨国公司内部化技术转移而提高本国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权力的消长——经济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应把跨国公司对民族国家权力的侵蚀简单化、普遍化。事实上 ,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促进的 ,而发展中国家与跨国公司的关系则较为复杂 ,如仅把一些发展中国家权力的削弱归因于跨国公司权力的膨胀 ,则过于牵强且失之于简。新兴工业化国家依靠跨国公司的技术、投资增强了经济实力 ,转型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权控制力下降更多归因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药方” ,而一些边缘化国家权力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国内的不稳定而使跨国公司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0.
李文丰 《21世纪》2000,(2):48-49
中国的跨国公司处于“初级阶段”以中小型企业承办的中小项目为主。学习型国际化经营,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渐加剧的科技竞争压力、研发投入的高风险特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和高昂的人力资本,跨国公司纷纷在海外设立R&D机构,加强各自的竞争力。这些研发机构在与东道国厂商之间的联系、集聚科技资源以及对国内企业的示范作用过程中,产生技术的扩散效应。对此,我们应该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改善用人机制、增强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来增加对技术扩散效应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工业发达国家科技政策实施效果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经费、研发人员数、制造业出口结构、技术进出口平衡等指标对过去10年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三个重要见解:一是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开发密集度普遍上升,成为科技创新成果涌现的物质基础;二是新一代技术产业的创新来自于学术研究,从而使一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决定了其科技创新实力,并且使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变成新兴科技产业创新的特征;三是美国大量投资基础科学的政策造就了新一代技术产业的绝对优势,弱化了德国、日本等国家只在现有技术产业开展创新的科技赶超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3.
R&D部门间溢出效应及中美日三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义了后向R&D流量系数矩阵和前向R&D流量系数矩阵,并导出反映部门R&D溢出效应的指标:受益者效应MCR&D和贡献者效应MDR&D。利用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投入产出表和有关的R&D支出数据分别计算了这三个国家产业部门的受益者效应和贡献者效应,并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结果:三个国家的部门间R&D溢出效应具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点,主要有:有些部门,如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无论受益者效应还是贡献者效应在三个国家中都是比较大的;化学工业在三个国家中的贡献者效应都很突出,都是主要的R&D溢出贡献部门。与美国和日本不同,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R&D溢出贡献效应远高于其他部门,这是我国部门间研发联系的显著特征,与我国R&D投入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与联合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与本质特征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工厂、学校与科研单位大协作,文章结合湖南的企业技术创新、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对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的作用、进展与联合模式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为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系统梳理近年来有关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文献,从贸易自由化的度量、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机制和实证结果、中国加入WTO这3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进口贸易自由化总体上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获取国外价格更低、技术更先进的进口中间品获益,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提升创新能力,而部分发达国家由于受到国外低价最终品的激烈竞争,企业利润降低,导致创新活动减少,但技术先进的企业在竞争中几乎不受影响; 出口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都有正向影响:出口能带来规模经济,增加创新收益,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参与国际供应链、向来自发达国家的客户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创新水平; 中国加入WTO后,平均关税水平大幅下降,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显著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认为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投资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目的是希望有效利用我国培养的优秀R&D人才,开发满足我国市场需要的产品,保证产品和工艺的有效当地性改良,并充分利用我国与其母国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来提高全球研发效率。进而在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征和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多种对策来应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投资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Ward聚类法对2006—2020年我国与104个国家的OFDI动机分类,用功效得分法计算出数字经济,加入数字经济与投资动机交互项进行调节效应检验,并用泊松伪最大似然法PPML和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以此研究数字经济对我国OFDI及OFDI动机的影响,结论如下:各种检验表明东道国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我国OFDI;数字经济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作用最为突出,创新科技转化能力和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较弱;数字经济的提高会抑制市场规模、研发投入对我国OFDI的促进作用,会削弱工资水平对我国OFDI的抑制作用;市场型OFDI偏好数字经济和研发投入高的国家,创新科技转化能力对市场型OFDI促进作用较明显;东道国研发投入越高,创新科技转化能力和提升信息通信技术水平才越能获得额外收益,双边协定的签订有利于OFDI的发展。文章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R&D投资作用于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D活动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是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R&D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可用R&D对技术创新的种子效应、R&D对技术创新的生长效应、R&D对技术创新的引致效应和R&D对技术创新的自我增强效应来阐释。  相似文献   

19.
R&D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R&D活动的开展有赖于R&D资源的支撑,R&D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河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校R&D资源的投入力度,R&D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目前高校R&D资源配置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R&D资源配置亟待优化。首先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河北省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R&D资源配置的特点;接着从R&D人力投入、R&D经费投入、R&D物力投入和R&D投入的科技产出等几个方面,对河北省高校的R&D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从高校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R&D资源配置,提高R&D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分析方法, 利用1995-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实证分析我国科研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与科技创新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R&D人员占就业人数比重和研发资本占GDP比重越大, R&D人员拥有专利申请授权数越多,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越大; 科技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 文章提出加大我国科研投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