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刘连青先生新著《正确解读〈娜娜〉和它的作者———重评左拉和他的自然主义文学》,以对左拉系列小说的导读,让我们回顾了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中的城市化景观。面对商业资本推动的城市化,左拉运用自然主义的小说创作手法,深刻揭示出法国共和政治与复辟帝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错综复杂的二元制社会现象。左拉自然主义小说冷静观察的背后,是对理想社会的热切向往。左拉小说偏于微观的感性创作,与同时代马、恩对社会革命的理性呼唤,在指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左拉一生,都在坚持人道主义,暴露专制政体中"平庸的恶",通过对"恶"的鞭挞,来追求人性普遍的美和善。善的极端,是良知的不忍——《我控诉》,是左拉小说创作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巴黎之腹》是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的长篇小说。小说中象征的巧妙运用对于揭示主题和渲染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诠释了小说中丰富的象征意蕴及其对象征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法国 19世纪著名作家左拉创作的《萌芽》是一部反映煤矿工人罢工斗争的小说,作品形象地描绘了煤矿工人生活惨况,表现了工人群众的觉醒和斗争。这篇赏析,从创作原则方面浅层剖析了作品不仅受自然主义理论的影响,而且也有现实主义倾向,是一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光芒交织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4.
爱弥尔·左拉(1840~1902)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同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对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作出的一个重要而又突出的贡献是,描写了工人的生活和斗争,并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左拉尽管在理论上提倡自然主义,以“自然主义作家”自居,他的一些弟子和崇拜者竞相尊他为  相似文献   

5.
自然主义文艺理论的倡导者、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著名作家左拉,在创作过程中,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时时处于矛盾斗争状态之中。他的前期作品,自然主义倾向比较明显;而后期的创作,现实主义因素逐渐加强,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小酒店》(1877)与《萌芽》(1885)是左拉的文学大厦——《卢贡·马加尔家族史》中的两部描写工人生活的长篇  相似文献   

6.
自然主义不是听其自然,不加选择,信笔写来。左拉将自然科学中的遗传学和心理学知识融入文学中,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表现手法与途径。左拉和他的自然主义追求文学真实,意在文学革新。左拉与巴尔扎克齐名,在对社会与人的认识上。左拉更具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表面上看它主张表现人物内心意识,与反映外部世界真实的自然主义相去甚远.然而,当我们深入到意识流小说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探索中时,常常会看到意识流小说中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倾向,左拉及其自然主义的影响隐蔽而曲折地表现在意识流作品的创作实践中.意识流小说与自然主义文学具有不尽相同的审美思维与艺术主张,但与自然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沿袭关系. ……  相似文献   

8.
毛姆的小说创作中存在有明显的自然主义特征.在题材选择方面,他重视对人的生理本能和原始欲望的描述,以求更为彻底地揭示人性的真实.同时,下层民众的生活环境和贫寒状态也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细致的展现,凸显了环境对人的深刻影响.在创作手法方面,毛姆常用近乎科学的眼光和客观的态度来描绘现实.毛姆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元素扩大了其作品的表现范围,增强了其作品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毛姆的小说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茅盾与自然主义有一个较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茅盾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受着自然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茅盾本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子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左拉《金钱》的影响,但茅盾对于自然主义重在艺术上的借鉴,而并非思想内容上的摹仿;他对所接受的自然主义进行了新的阐释,重在承继一种为人生的科学精神,以创建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剖析的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文学是欧洲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诞生于法国。左拉(1840-1902)被公认为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曾波及到当时欧洲各国的文学创作。在现代资产阶级文学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它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探讨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特点,对我们认识和了解现代资产阶级文学是不无裨益的。一法国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自然主义作为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在正式形成之前,在法国曾出现过“现实主  相似文献   

11.
小说《蝇王》探索了在文明的遮盖下人性本来固有的邪恶,并通过现实的表述展现了小说的主题。戈尔丁的战争经历确定了他作品的主题以及他看待人和人性本质的观点。战争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仅是社会的缺陷,还有人性的缺陷导致了人类的悲剧。戈尔丁认为人类不断毁掉建立更美好世界的机会,这不是他们有意识地这样去做,而是人性恶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苍氓》、《背阴的村庄》、《活着的士兵》是石川达三初期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由于作者本人的出身,加上在文学上受到左拉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因而在创作上表现出了关注社会批判的创作意识。而以社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为创作素材则反映了他当初想当一名记者的夙愿,也构成了他在创作上的艺术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一贯主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有个从幼稚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一,张扬泰纳的文艺社会学;其二,提倡左拉的自然主义;其三,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4.
小说叙述者在创作作品时,已经给作品规定了隐含读者。老舍小说的隐含读者就是城市普通居民。老舍清楚城市普通居民最关心哪些故事,所以他的小说中多叙述传奇、侠、恋爱等题材。老舍也知道城市普通居民的欣赏习惯,所以他的小说故事大都有头有尾,人物结局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确定,叙述时序比较单一。老舍更明白城市普通居民心理对于善恶各有报应的要求,所以他的小说也很注重关于善人恶人不同结局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表现饮酒的诗人,他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而重要的联系。嗜酒的时代风尚影响了陶渊明,他借饮酒追求精神的超越与解放,化解人生的种种感伤、焦虑与痛苦,他在酒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和大才气实现了诗与酒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酒与诗的最高境界。诗酒合一表现为陶渊明引酒入诗,以酒寄意。诗酒合一使陶渊明更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使其诗文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陈确论学继承其师刘宗周"一性"的学说,反对宋儒强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认为气、情、才即性,它们均有善无恶,并不是像宋儒说的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他为了从理论上解决人生界恶的来源,提出人习于恶则为恶;另外,陈确企图回避对人性作一先天的预设,认为人必须通过后天的修养扩充才能性全,这样他的人性论不同于宋儒的先天人性论,表现出宋明理学的转型,可以说陈确是自觉承担了宋明理学的自我批判与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禁欲主义,禁欲主义并非源自主张寡欲的孟子,而恰恰是源自主张养欲的荀子,因为荀子的理论中蕴涵着禁欲主义的倾向.苟子认为人性恶,在人之外寻找善的根源,恶的人性和善的类本质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这种对立逻辑地包含着压抑欲望而成就德性的倾向.先秦以后儒家的发展,将荀子善恶对立的倾向尖锐化,最终走向了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18.
张璇 《南都学坛》2010,30(4):57-60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文言小说中有关动物的描写,在题材、主题、创作模式方面都为蒲松龄塑造动物形象提供了有益借鉴。蒲松龄因感慨世情之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大量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对动物主题进行了拓展、深入,塑造了一批重报恩、重然诺、重情义的动物形象,赋予了他笔下的许多动物以美好的人性,并借此表达"异类有情,尚堪晤对"的主题思想,以此来宣泄孤愤、痛斥邪恶、儆世劝善、寄托理想,讽刺现实社会中的那些"人面兽心"者,对人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活着》改变了余华的文坛地位,标志着余华完成了优秀作家所必须经历的思想升华,达成了对人生善一恶一无善无恶的认识。以1984年为开端,纵观余华的写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余华先领会善,再抒写恶,在充分了解恶的基础下温暖地描写人类的善意,这就是所谓见山终是山、见水终是水、山水都别有风景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活着》改变了余华的文坛地位,标志着余华完成了优秀作家所必须经历的思想升华,达成了对人生善—恶—无善无恶的认识。以1984年为开端,纵观余华的写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余华先领会善,再抒写恶,在充分了解恶的基础下温暖地描写人类的善意,这就是所谓见山终是山、见水终是水、山水都别有风景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