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各种颜色词的指称意义、联想意义,尤其是社会文化意义对于避免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出现的文化冲突,甚至文化休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和翻译中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形象意义的载体——映象在语言中对风格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重要影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地保证映象再现。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中,数词除了具有表示数目这一意义外,还获得了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这些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另外,古今数词的意义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英汉民族处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文化信仰,思维模式和历史背景,两种文化间出现种种差异?词语的联想意义各异,或者联想意义为一方文化所特有,而在另一文化语境中则空缺。本文就此探讨字面和形象意义以外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移入与英语词义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语的发展受到多种外采文化的影响,英语词汇意义的演变明显的带有文化移入的痕迹。从词源学和文化的角度分析,英语词义演变有三种基本类型;(1)褒贬转化;(2)泛指与特指转化;(3)词义扩展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也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重要意义,剖析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可以提出改选和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 ,更是文化的传真。译者应当有强烈的文化意识 ,不仅熟悉两种语言 ,更熟悉两种文化 ,并在翻译中充分考虑两种文化的差异 ,让翻译真正促进文化的交流。本文运用大量的实例 ,从源语及目标语言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入手 ,从语汇缺失及词义冲突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差异翻译的影响 ,并指出译者应当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 ,努力扮演好文化使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符号学与“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对“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从两个侧面论述了“颜色词”的所指意义及语用意义,指出符号对人类文化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中医有道     
《市民》2007,(5):6-11
中医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沃土,是一座文化的老宅,它既有技术的前厅,又有哲学的后楼梯,还有人文的后花园。惟有穿行其中,浸淫其内才可登堂入室。它既是博物学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是艺术意义上的应用技术,还是历史、哲学意义上的人文家园,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差异性的“类型医学”。功能上有用、有效、学理上有限、有灵、风范上有情、有趣。在全球化语境下,尤其具有鲜明的区域、民族性格和神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掘、欣赏。中医不排斥有内容的、建设性的反思、诘难、但是质疑那种没有抵达的“告别”,更反对无理无畏的“取缔”。有感于此,我们策划、组织了这个“中医有道”的专题,向一切傲慢与偏见回击。  相似文献   

10.
姓名的意义有很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值得专题研究的课题。文章以大学英语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人如其名》为参考,分析了姓名的符号意义、属性意义、心理意义、哲学意义以及文化背景意义,印证了姓名不仅仅是用来区别他人的符号,而且也描述着持有者的品质属性,表明了其文化心理、人生哲学并反映了其所处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戴维森认为,一个意义理论的证据就在于说话者持语句为真的条件,而一个说话者持一个语句为真结果证明是他用该语句表达的意义和他的信念的函数。为了解决信念与意义的相互依赖性这个问题,戴维森引入了“宽容原则”。他通常在以下三种意义上使用这种原则:(1)假定说话者与解释者对于他们共同环境的本质具有相同的认识;(2)假定说话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真信念;(3)假定说话者是理性的。宽容原则是彻底的解释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由于戴维森并没有论证全能的解释者关于其环境的认识的确是真的,并且对引起信念的对象的本质没有给予保证,因此仅仅依靠宽容原则,尚不可能确保得到一个关于客观世界的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不是兵书,胜似兵书,全书有26例"禽"(擒)字,东汉高诱用直接注释和超前注释等5种方法注释了13例;而其余13例则不予注释,却可用援例释义和互文同义等6种方法辨析出"禽"字的"斩获"和"杀"等项字义,表现出高诱注释的少而精、言简意赅的高度技巧,并体现了高诱精于继往开来、巧于归纳的精神,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和古籍注释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文-象-意关系脱胎于道家思想中的言-象-意关系,老子的"无名"论、庄子的"得意忘言",在魏晋时期的刘勰那里被引申为文、象、意彼此贯通的文论思想。在中国古典文论以及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学实践中,充分展现了文-象-意之间的相互交融与彼此依存,蕴含着一种整全式的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阐释方式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体验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通俗文》、《一切经音义》等古代辞书及其它语料,考证“映”本义为“斜照”,补正了《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映”本义为“照、照耀”的说法.并且否定了两大辞书关于“映”有“未时,午后一时到三时”义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乐记》在孔子之前和孔子及儒家的"中和"之美思想基础之上,多层次论述了乐的基本审美评价准则——"和",将"平和"之美作为乐的最高审美价值取向。但是《乐记》所追求的平和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不是纯粹的美学意义上的价值取向,而是与礼密切相联,具有深厚的礼的意义。本文试探讨《乐记》追求平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和”文化观: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即“一和四观”。从习近平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邓小平“和平观”与胡锦涛“和谐观”对习近平的影响、学术界“和”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三个方面可简要分析习近平“和”文化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语言学者从不同角度致力于广告语篇的研究,涉及语音、词法、句法、认知特征及其文化内涵。近年来,广告话语的人际意义引起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国内多数研究以韩礼德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基础,从语气、情态和调值三方面探讨广告话语,而笔者将从其他因素着手,如时态、人称代词、否定句和被动态等,从微观社会层面研究它们如何在英语商业广告中实现人际意义;同时从宏观社会层面融合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语理论,揭示人际意义在多种对话中如何构建广告者和读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广告话语如何成为及体现权力(霸权)话语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和文化”若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应厘清如下议题:1.中华文化缺乏跨文化能力的原因;2.到底什么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要传播什么;3.“一多不分”是“和文化”的特征:君子有“和”文化,小人有“同”文化;4.“一多二元”不是“和”文化;5.“和文化”是具有穿透力的文化;6.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精神的阐释话语,是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根本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将构式语法研究范围扩大至语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将stman(2005年)的语篇构式理论应用于诗歌语篇的回指确认。诗歌也是一种语篇构式类型,诗歌构式的主要功能范畴是韵律和节奏,它们虽是诗歌语篇的形式成分,却对应着与其匹配的稳定的意义。这种配对的形式-意义关系形成了诗歌的构式义,它作为心理构体储存于认知主体的深层记忆中。在解读诗歌语篇时,可激活诗歌构式的赋义机制,启用构式义,从而促进诗句之间的语义关联,支持语篇中零形回指语的有效确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义学的意义理论入手,分析舟山城市外宣片中"海天佛国"一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对现有的和可能的译法进行了辨析,探讨如何实现"海天佛国"一词意义在英语中的再现。本文认为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尽可能挖掘原文意义并在译入语中再现原文的意义,虽然这种意义的再现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