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区域自主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基于方法集化的动态组合评价方法对2001-2012年中国大陆省级区域的自主创新实力分别进行评价排序,得到2001-2012年期间各省市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各年及总体评价值及排序结果。评价结果表明,2001-2012年期间区域自主创新实力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2.
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通过对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整体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针对2012—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各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的相关结果,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实施产业错位发展的战略,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区域碳生产率的关系,我们在针对中国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展开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DEA-Malmquist分析法测度了包括碳排放要素在内的各区域广义碳生产率,并基于2004—2012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合理化趋势对于区域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于提升全国层面的碳生产率有着正向影响,在分区域的研究中,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于碳生产率的提升影响更为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则表现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推动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地区需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其产业结构层次,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应主动选择性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政府权衡思路发生转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不必然劣于对经济增长的追求,聚焦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把握环境政策的经济端反馈效果。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虑经济区域异质性和政府行为,细致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具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特征,东部地区形成了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为反向抑制作用,西部地区没有影响;地方政府官员晋升压力越大、财政收支压力越小、相对财力越大,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力越大;传导机制方面,佐证了研发创新和对外开放对环境规制优化产业结构的正向传导效应,而FDI流入和投资需求反而具有逆向功效。因此,必须注重政府行为的协调效应,有效把握区域特征,提倡创新和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农业数字化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三个维度,构建农业数字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数字化发展综合指数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指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我国农业数字化水平稳步上升的趋势显著,且不同省份间存在明显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农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发展指数接近。依据测度结果,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及加强政策扶持三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分析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其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增长,其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而受制于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其空间格局呈现出东部地区高速发展、中部地区发展“塌陷”和西部地区快速追赶态势。(2)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但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区域间差异主要源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区域内差异主要源于居高不下的东部地区内部差异。(3)核密度估计显示,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扩大,多极分化特征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供给、需求、环境三维分析框架的视角,以中国2015—2018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出台的69项有关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政策文件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各项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从总体看,已颁布的有关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以环境类政策和供给类政策为主,需求类政策相对较少;在环境类政策方面,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注重目标规划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东部地区主要以法规管制为主,中部地区则提供较多金融支持,西部地区更偏重策略性措施;在供给类政策方面,东部、中部地区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投入与科技基础建设相关政策工具的使用;在需求类政策方面,东部地区鼓励国际合作并进行贸易管制,政府采购对中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西部地区更重视国际合作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结合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优化配置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DEA模型评价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17年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对各省份2017年的产出不足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一些省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三大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总体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协同变动,东部地区的总体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协同变动;纯技术效率对总体技术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为提升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应从宏观层面完善政策体系建设;从中观层面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从微观层面优化高校内部分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供给、需求、环境三维分析框架的视角,以中国2015—2018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出台的69项有关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政策文件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各项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从总体看,已颁布的有关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以环境类政策和供给类政策为主,需求类政策相对较少;在环境类政策方面,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注重目标规划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东部地区主要以法规管制为主,中部地区则提供较多金融支持,西部地区更偏重策略性措施;在供给类政策方面,东部、中部地区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投入与科技基础建设相关政策工具的使用;在需求类政策方面,东部地区鼓励国际合作并进行贸易管制,政府采购对中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西部地区更重视国际合作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结合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界定了经济效率的内涵,从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两大方面设计了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并基于1985-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对现阶段中国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效率状态,经济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生产效率处于中低效率状态,生态效率处于中高效率状态.从三大地区比较看,东部与中部地区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效率状态,西部地区处于中低效率状态,均呈现上升趋势.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运行表现出较强的梯度特征,即东部地区经济效率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促共进,但两者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与特点。应用改进了的隶属度函数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5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1995—201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性较好,但波动性明显,表现为4个明显的阶段,即1996—1997年为基本不协调发展时期,1998—2001年为基本协调发展时期,2002—2004年又处于基本不协调发展时期,2005—2010年再次处于基本协调发展时期。两系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从空间上看,中国各省区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协调发展度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东、中、西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将碳排放作为生产过程的“坏产出”,通过构建基于序列的Malmquist-Luenberger(SML)指数模型,测算1998—2010年中国省际碳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全国总体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大区域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0.9%,且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在大多数年份都处于恶化的状态;东部地区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最慢,中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全国碳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存在明显的发散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方面呈现“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中 ,中部地区难免有“塌陷”之虞。中部地区必须形成合力 ,积极塑造区域形象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 ,实行分工创新战略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产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13省市整体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从区域间的产业结构看,东部、西部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加剧,产业发展思路同质化,使得中部凹陷,区域内互补性不强,影响了流域经济整体竞争力。长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东部地区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中部地区重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西部地区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长江流域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251个城市2001、2010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效率处于前列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处在后列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西部,与2001年相比,2010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城市中,东部地区有所减少,中西部地区则有所增加.因此应进一步深化“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以保持中国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的学术论文产出规模与产出质量不一定存在明显的一致性.不同评价指标的选取对评价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中国区域间学术论文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省市学术论文影响力大体较高,西部省市学术论文影响力大体较弱,而中部省市学术论文影响力一般居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中,中部地区难免有“塌陷”之虞。中部地区必须形成合力,积极塑造区域形象,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实行分工创新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机制及路径,本文在利用熵权法综合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平台经济的基础上,采用省份固定效应模型、Tobit截断回归模型、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和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平台经济分别通过增强创新活力、助力数字金融发展、推进市场化进程三条路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数字金融路径的影响效应最大;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创新活力路径的影响效应最大;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市场化路径影响效应最大。本研究可为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二项式回归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全国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特征,这一结论在规避内生性问题以及变换核心变量测度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东、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和全国区域保持一致,但是在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水平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在作用程度上,东部大于中西部。此外,产业结构、财政科技投入、研发人员、经济水平对区域创新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环境规制政策,同时要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科研投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