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变异学是中国学者立足《周易》"变异"所提出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普适性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也是比较文学中中国学者对于学科理论话语建设新的反思与实践。本文论述了变异学作为本土化话语的建构,理论渊源及学理依据、概览文学变异学的理论构成。变异学将比较文学的视野真正回归至世界文学,回归至世界文学交流平台的学科身份;同时,此一理论在新的研究热潮与危机论的境况下,激发着比较文学学科新的研究方向,把握住更具有价值的跨文明创生因子,进一步加固、完善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大厦的基础,变异学作为中国学者提出的本土化新话语,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较文学学科中诸如"世界文学""影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关键词的梳理,反视和评介西方早期比较文学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其论著的特点及其不足,探讨后来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对前人的继承、借鉴与发展.西方早期比较文学学者对当今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均产生过间接或直接的理论影响,对其理论贡献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当今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学科建立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比较文学"的根本命意及其应当为文学研究带来的整体启发。这样,一方面是具体的"比较文学"研究实践趋于萎缩,另一方面,勃洛克式的开放态度又引起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何以成为独立学科"的担忧,甚至造成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往往成为两个互不相干,甚至互相拆解的部分。事实上,在汉语的语境和理解结构中为"世界文学"定位,已经意味着一切外国文学研究都必然以"比较"的观念为前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所以可能成为学科重构的典型,正在于传统的学科分野已经无法限定它的论题范围和研究领域。而这一点,与当代学术的人文精神、消解学科的文化研究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有悠久的历史,1921年吴宓教授即在南京大学前身东南大学开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此后范存忠、陈铨等前辈学者在这一领域也有卓越建树。1979年欧美文学和莎士比亚专家张月超教授、比较文学专家赵瑞蕻教授开始在南京大学招收世界文学硕士生,1981年该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内第一批世界文学硕士点,1997年该专业升格为博士点,这是继北京大学之后中国第二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追溯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梳理不同时代学者对"世界文学"的不同解读,可使人们可以更加清楚比较文学的蜕变与发展;深层次地了解"世界文学"的模糊性,可以更加明白比较文学的未来以及它可能带有的"局限性".总之,正是通过对"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的思考,人们确立了"世界文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学科理想;正是通过对"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的再思考,人们认识到"世界文学"具有既不可替代又难以企及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与世界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一样面临重新建构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关于比较文学规范与理论体系的主要争论,探讨了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比较文学“失范”问题与二次危机论。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应当超越20世纪中期的“菲勒斯—西方中心”的理论模式,在全球化语境下,建立代表新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是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也将是中国学者对于世界比较文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新理论由学科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4个部分构成,重点讨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涵,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近年来在西方和中国均已凸显其地位.文化研究的兴起给当今的文学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在文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可谓“文化转向”的变化,比较文学当然不例外.比较文学的文化转向与后现代的各种思潮有关,也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学者的自身素质有关.文化转向使比较文学有了更广泛的研究空间,也带来了方法上的创新,当然也有不足,如文学的淡化等.  相似文献   

8.
1997年,"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合并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不仅适应了新世纪的发展需要,还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两门旧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道路.但是,国内很多具有招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大学,在这一专业的招生方向的设置上存在很多的不足,而且在教学与科研上与这一专业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本文就这两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视野中的"世界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经常把"世界文学"作为学科概念使用,甚至把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世界文学"的概念并不被法国学派所推重。"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因为美国学派倡导的"文学性"、"总体文学"、"共同诗学"研究与"世界文学"有内在的共通性。但是,歌德只是把"世界文学"作为达到民族和睦的一个手段,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则指范围更大的文化产品。在后现代理论的观照下,美国学派的学科理念包含了本质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因素。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应从共通性转向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基本上走过了一条"涟漪式"的发展轨迹。曹顺庆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历经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研究、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文学变异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一步步地向比较文学研究的纵深方向发展,也呈现出一条"涟漪式"的逻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体现了一种民间的自由精神。看取民间文学的主体尺度应是作者的创作立场。网络文学作者大部分取民间立场。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四特征也有一种惊人的相似性。网络文学在体裁、题材和创作手法上也与民间文学类似。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运行下的文学现状引起了我们对未来文学的思虑 :未来的文学将会是怎样 ?它会不会消亡 ?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说明 ,文学与人类社会并存 ,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未来的文学是多元化的 ,丰富多彩的文学 ;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文学 ;是娱乐与消闲性的文学。文学正轻松地、自由地、充满魅力地向着未来走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印度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横向联系主要是印度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促进了印度文学的现代化。印度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也是走向世界的过程 ,许多重要作家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印度英语文学的活跃也是印度文学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第一场圆桌会议徐敬亚(主持人):今天各路朋友汇集渤海之滨,来到比想象美丽得多的锦州,坐在比想象大得多的渤海大学校园中,共同谈论"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令人心情开朗。首先,我要祝贺这次会议、祝贺渤海大学,祝贺渤海大学通过《当代作家评论》这样一条导线把大学与文学界联系起来,也希望这根敏感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产业化推动了文学征候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商业写作成为主流,网络写作更新速度加快,主体间性更加凸显,读者的付费阅读成为新的时尚,这些变化将引领文学观念的重组.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坎坷,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研究工作才走上了正轨。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对我自己来说,初步预见到对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作品进行“平行研究”的巨大可能性,于是将工作的重点由现代文学转向了比较文学。20多年来从事比较文学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深深感到如果我们把比较文学定位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就必然处于21世纪人文精神的最前沿。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文学涉及人类的感情和心灵,较少功利打算,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较多的共同层面,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文化沟通,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这种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正是未来比较文学的灵魂,也是一切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东方民间文学与东方文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  相似文献   

19.
试图对先锋文学的文学精神和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影响给出新的解析,认为先锋文学借助形式的革新将理想的文学精神呈现出来,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内省和领悟,又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并将二者融于一炉;不管先锋文学的形式革命多么强烈,都难以掩盖其应有的文学精神的指向,虽然先锋作家作为创作群体已经消失,但先锋文学的实验和探索在新生代那里得到了传承,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学科之间需要整合与融通,像古代文学和文献学这样的邻近学科更需要整合与融通。学古代文学的,要有文献学的功底;学文献学的,要有古代文学的眼光。这首先是发现新资料、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需要,其次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能力的需要,再次是培养文献规范、文献意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