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进入我国较中国文化进入西方要广而深。这种不平衡性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合理的中西跨文化交流应该是一个互补和互动的过程。中国文化应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多了解西方文化,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否则,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表现比较鲜明,这种文化差异就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化解文化冲突和文化障碍,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交流,增强交际的深入性。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入手,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进行了细化分析,基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优化建议加以探索,旨在能尊重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深度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差异及其对应规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解决和避免文化冲突与障碍,提升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技能,对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体表现的对比分析,整合出交际原则与模式、交际时间取向、具体交际形式3个方面的差异特征。认为应站在对文化差异宽容和认同的立场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吸纳西方文化中积极有益的成分,从而真正实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有关西方的古代中国形象研究,不仅有知识论的价值,对于当下中国的跨文化交流也颇具反思意义。既有研究大致提供了一个西方视野下古代中国形象由盛转衰、由好变坏的知识谱系,其背后却隐含了不同偏好的研究路径和价值取向。知识-权力论和边缘-中心论注重主体对于作为客体的中国形象的权力关系或政治经济关系而易陷入主观,文明冲突论过于强调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的对抗性关系。超越权力和政治经济结构的限制,回到文明本身,从多元主体的角度建构中国形象,成为中国跨文化实践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5.
17至18世纪,基督教第一次大规模传入中国,由此导致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接触跟当下的跨文化交流与对话,跟当下学界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一脉相承。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今跨文化对话的起点,当今的跨文化对话,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继续。明清间两种文化传统在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所面临的问题,在当今的文化交往中依然存在;所以,可以说,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基于此,仔细审察、反思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跨文化传播,对于比较文化研究,都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禁忌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在了解本国禁忌现象的同时,必须对西方人的禁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试图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禁忌现象进行探讨,揭示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间合作的加强,各国人员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但是东西方文化取向和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使交际低效,交际主体之间经常产生误解甚至冲突。笔者采用文化调研的方法,调查外国人在中国生活期间的感受,了解他们与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探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提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选用真实语料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9.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认同和跨文化传播竞争力,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与形成差异的梳理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认为西方传统节日大多是建立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而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这种起源与形成差异成为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要使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必须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包括对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进行改造,并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0.
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媒文化形式,充分体现了它所依附的文化背景。西方个人主义和中国仁爱思想,作为两种核心价值观,在诠释商品时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通过对中西方广告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实质和内涵,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对深层的跨文化意识普遍薄弱。指出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文化,这里从价值念、思维方式、文化定势和非语言行为等深层的文化层面,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语用失误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概念,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故障的重要根源.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外语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其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提高社会文化能力,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3.
让世界了解中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多种途径。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但中国目前的文化传播仍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如何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构建文化传播的完整战略体系,注重互动交流;整合文化资源,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新貌;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工具,将一个发展、开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全新中国展示给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和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形势下,非英语国家的语言传播政策都非常重视对内英语教育和对外语言传播。中德两国的语言传播政策各具特色,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语言战略利益。平衡对内英语教育和对外语言传播的利益需要综合考虑语言地位、民族文化认同和语言利益等因素。在制定语言传播政策时,要注意相关部门的协调、语言传播政策的利益平衡和语言传播全面、长远的规划。  相似文献   

15.
语言承载着文化的内涵.跨文化言语的交流实际上就是各自不同文化内涵的冲撞和融合.RuthBenedict认为,面对人类行为无数的可能性,不同的选择便形成了文化间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然反映出这些差异,并且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给交际双方造成无法回避的障碍.如果外语学习者不谙目的语文化上的差异,就会导致语用失误.为此,树立外语教学的文化观,重视所学外语折射出的文化特征也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言语交际正不断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交际时机、内容、方式等方面讨论了中英言语交际的差异.因文化背景、交际模式、交际策略等有所不同,中国人与英美人交流时常常会造成交际障碍、误解直至失败.因而在教与学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必备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使用语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际商务活动与日俱增。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等因素所导致的语言差异,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表现出跨文化交际的多元化和异质化。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虽然涉及到了语言文化差异的内容,但常常会对跨文化交际因素强调不足。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商务知识的传授,更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根源。语用失误主要有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几种常见的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提出学习者应系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减少或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大系统。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行为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一份针对英语本族语者展开的语用调查问卷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态度问题作了展示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尝试性的讨论,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外语工作者不但要尊重别人的文化,也要重视自己的文化;要懂得适时地让外籍人士了解我国的文化和语言,以消除他们因语言及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不快,从而促进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