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收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防线。近年来,粮食收储环节出现的一系列违规事件,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创新粮食收储监管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粮食收储监管体系,设计了面向粮食收储监管的区块链平台架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并重点阐释了基于区块链的粮食收储监管体系的关键流程,对粮食收储过程中的重要关节进行了流程重塑,减少了传统监管体系中的人为参与,实现了监管的数字化转型。基于区块链的粮食收储监管体系通过节点的共同参与和实时维护,实现了粮食收储环节各类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实时共享和可追溯,有效解决了粮食收储环节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跨部门协同监管难等问题,提高了监管效能。针对基于区块链的粮食收储监管体系在现实落地时可能面临的问题,从国家、行业、企业3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供应链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陈洁 《调研世界》2012,(6):14-16
粮食进口是通过国际市场获取粮食以满足国内粮食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粮食进口数量、格局和发展趋势关系国内粮食安全,也关系国际粮食市场发展走向.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大量增加,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对我国粮食进口的现状、格局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就粮食进口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关系和粮食政策含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业已建立的银行监管法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银行监管法律法规条文不协调、监管权不明确、监管机构内部监督机制薄弱、缺少银行机构专门的退出机制等方面,通过加强我国银行监管法律法规条文协调性、制定《金融监管协调条例》、完善监管机构内部监督机制和制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法》的制定是确立我国粮食安全权的契机。粮食安全的公共利益属性决定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仅作为法益而存在,而且要顺应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如"食物权"的规定),提升为粮食安全权,通过我国《粮食法》加以规定,甚至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体现到《宪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明晰粮食安全权的主体、内容、客体,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这一权利,真正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粮食法保护的法益是粮食安全,这与社会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高度契合。从立法本位、规制对象、调整方式、法律责任来看,《粮食法(征求意见稿)》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社会法的立法定位。粮食法的制定应当坚持社会本位,确立粮食行业组织的法律地位,构建一个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架构。  相似文献   

6.
缘起于美国的企业合规经历了从监管合规到刑事合规的演变。期货合规肇因于期货市场的双重风险,与刑事合规之旨趣南辕北辙,因此,《期货和衍生品法》的立法者明确提出了监管合规的命题。监管合规以合规激励为核心,是监管者、被监管者乃至第三方共同参与的、针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矫正和预防机制。现阶段,期货合规激励在实体规范和程序设计两方面都存在不足,实践中也显露出多种问题,亟待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来予以回应。我国期货监管模式有必要从压制型监管向回应型监管转化,建立市场友好型、企业合作型及政府回应型的期货监管合规模式。在期货监管合规激励的制度建设方面,应尽快制定合规管理指引,强化合规信息披露,健全行政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7.
私募投资基金适度监管体制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原则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基于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适度监管"可视为我国从金融抑制向金融约束变迁中的一个缩影,一种"协同监管"和"简约监管"的监管结构,一套由"基金业协会为主、证监会为辅"、"非强制措施为主、强制性措施为辅"、"固有风险为主、管理风险为辅"构成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中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一直是国际社会强烈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国际粮食市场与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国际粮食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但全球粮食产量与贸易供给量基本稳定和充足;国际粮食市场是中国有效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利用程度严重偏低;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行为的发生,在时点选择方面存在较明显的"逆向"调剂问题;在国际粮源的可获得性和国际购粮支付方面,中国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空间和能力很大。针对中国应有效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保障粮食安全,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赋予了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医疗事故的法定职责,但由于其所规定的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存在报告主体设置的反人性、报告事项难以确定、报告本身的悖论等三大困境,医疗事故行政监管事实上步步落空。以江苏为例,2010年《侵权责任法》施行以后,医疗事故行政监管的地方规范也存在合法性问题和回避行政监管的困境,其结果是重民事轻行政责任、医疗事故失于防控。解决医疗事故行政监管的国家法困境和地方规范困境的出路是:地方立法。而在地方立法中需要:一是,以"医疗事故"为中心,赋予患者申请权与知情权、医学会报告义务和行政处理建议权,以有效监督行政监管;二是,规范卫生行政监管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监管:行业维度下的自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是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所架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真正落实《食品安全法》就监管体制所做的安排,需要从制度上强化食品行业组织的自治功能,完善食品行业自律监管机制,从而真正实现以行业自律监管弥补政府监管失灵的预期功能,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效率,并推动食品安全立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识别和防范粮食产业链风险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中国粮食产业链在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风险集中体现在供需紧平衡基础上的结构性矛盾:一是粮食产品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完全匹配,二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呈现差异化的需求。中国粮食产业链在流通环节的风险主要体现为流通体系的脆弱以及流通效率过低。我国粮食进口的历史与现状表明,粮食进口不仅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而且也有利于粮食产业链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郑州粮食批发市场128个粮食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粮食加工企业的粮食采购渠道、竞价交易行为和竞价平台使用满意度。研究发现,调查样本中的多数企业采用3种以上的粮食采购渠道,传统粮食采购渠道对于网上竞价交易表现出较强的替代效应;粮食加工企业使用竞价交易的主要原因是保障交易资金安全、一次性采购大量粮食和容易找到竞价标的;企业基本经营特征、粮食采购特征和竞价决策特征是影响竞价交易的三类主要变量。为了推动粮食网上竞价交易发展,仍需建立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广泛的统一粮油交易平台,政策上营造接近于自由市场的宽松交易环境,提供更多特色粮食品种的竞价机会,批发市场交易平台也要面向粮食加工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内外粮食产业化经营动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就粮食产业化发展方向与政策取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南北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化 ,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面对干旱发展趋势和人口增长的压力 ,从我国未来对粮食需求的角度 ,审视了南北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得失 ,提出调整南北农业结构和重新发挥我国南方粮食生产优势的认识 ,并就粮食面积、粮食安全、粮食加工、粮食进口等关乎农业二、三非农产业结构发展 ,农民收益增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粮食大省的产粮优势转变为区域综合经济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粮食主产区产粮优势在向区域综合经济优势转变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如政策激励、人地矛盾、农业弱质性、结构调整滞后性、优势转化平台等方面。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应加强将粮食主产区产粮优势转变为区域综合经济优势,这就需要从利益调节机制、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完善农村经营制度和构建农业生产要素平台等多种视角,寻求一系列富有现实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重庆市商品粮基地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难点,记述了重庆的粮食流通与贸易政策,分别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粮食生产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四川曾有大量粮食运销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外研究者对四川粮食产量及外运量则有不同的估计。本文评述了美国学者珀金斯(DwightHPrekins)关于四川粮食单产量估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珀金斯的估计来计算四川粮食产量的局限,重新估计了清前期四川粮食总产量、本省消费量及可供外运的余粮数量。同时分析了影响清前期四川粮食总产量及外运量估计不确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进行适当修正与完善。中央与地方、主产区与主销区、粮农与其他农民之间都应进行粮食安全的分工与合作。在粮食禁运问题上,粮食武器是存在的;全面的粮食禁运是极端的;中国有遭受国际粮食禁运的风险。我国应培植与保护生产能力,控制粮食产量,推进粮食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和集中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补贴的力度,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中国31省份的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用面板结构工作文件分析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较低,技术利用水平不高,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多数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较低,且表现出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应加大粮食生产技术的支持力度;城镇化的实施能促进中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西部地区却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