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基础建设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土建类学科的特点,探索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从教育创新的意义出发,明确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关系,提出了教育创新体系的管理体系,得到了土建类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体系的整体框架,对于土建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缺憾,主要表现在生源工程实践经验匮乏,教育模式陈旧,课程内容层级性缺乏、前沿性和国际性不足等。本文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阐述了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供需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对土建类大学生就业进行现状分析,明确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高校、企业及个体原因,论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实现特色办学,提出解决土建类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和保障就业质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建类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基础建设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土建类各专业的特点,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型向研究型与应用型转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土建类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出发,探讨了研究性教学的培养模式、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方法,对于土建类研究性教学的体系的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理学人     
党天才,男,1952年生,陕西省扶风县人。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为宝鸡理学院艺术系教授、副主任,宝鸡理学院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水彩画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宝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6.
土建类力学课程一体化方案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弃以往的狭义的力学课程概念,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及计算结构力学统一归为土建类力学课程,并以工程力学为对象,对土建类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优化其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理学人     
李晓峰,男,1956年生,陕西岐山人,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文理学院高层次人才(学术带头人),学院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组骨干成员,陕西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文系党总支书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市场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土建类人才,高校应据土建行业特点和地方需求,探索应用以"合作教育-工学交替"、"基地实训-设计研究院"、"自由创作-学生工作室"等三者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创新实验区,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基本技能、较高素质的土建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就目前《工程制图》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测试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土建类测量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教学方法等都已很难适应生产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土建类测量专业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新的教学体系应能综合测绘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体现测量学是其他学科应用与研究的工具,反映出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并配合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适应未来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成人高等教育建筑类人才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历证明”和“资格证明”相结合的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契合了工程人才培养的特点,受到国际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总结了成人教育建筑类人才培养双证书模式的内涵、背景、特点,研究了主要发达国家成人教育双证书培养模式的经验和做法,介绍了我国成人教育双证书模式的实施情况,最后,提出了对我国成人教育建筑类双证书培养模式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立足于中国国情,深入分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职业教育及认证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研究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工程教育认证情况。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实际出发,提出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法措施及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的设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诞生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位类型,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通过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工程特色,提倡学科交叉等形式,来培养高素质工程硕士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合理的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专业方向建设和教学计划的沿革过程,分析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教学计划的特色,提出了下一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基本设想,可供制定教学计划和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内涵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木工程名牌专业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客观分析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方向设置与专业特色、师资队伍、教学规范化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教材和课程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研工作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将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名牌专业尚需继续努力和提高完善的规划目标,可作为土木工程名牌专业建设并实现规范化、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特色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校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整合教学资源、凝练专业特色、充实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工作构想,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就业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人才的主要渠道,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工程人才的客观要求,工程人才的公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人才的公民教育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专业教育与公民教育的有机融合;发展继续工程教育,保持工程人才公民教育的可持续性;注重社会实践,强化公民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关于工程设计的2025年发展纲要,对未来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进行了量化指标的评价,同时对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规划,明确了未来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相应的培养模式。本文根据美国、日本在工程设计教育的实施概况,比较了我国现阶段土木工程教育与国际上的差距,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方向,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工程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促进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从"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导向型"转变,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所提出的人才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