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的关系上,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都失之片面。由于媒介技术的演化,媒介政策会随之调整。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介形态演化出来,加剧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之一。新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过滤成本发生改变,也能够影响到媒介的制度安排。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国际和国内这两种制度体系的比较与交流变得更为明希和迅速,其溢出效应同样会影响到媒介制度变迁。从长远来看,人们有理由对媒介新技术与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保持  相似文献   

2.
从媒介形态变化看媒介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媒介形态变革 :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以及现在尚未完全定型的数字媒介 ,口头传播—书面语言—电磁波语言—数字语言 ,是这几场革命的主要催化剂 ,正是它们带来了人类传播史上的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 ;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 ,强化了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 ;数字媒介几乎改写了传播的全部面目 ,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对社会经济、文化都可能发生深远的影响。当前 ,我们正处于这种媒介并存的混合媒介时代 ,媒介文化也因此带上了“混合媒介文化”的特征 ,而且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功能在传播中严重缺失,令人担忧的文化单一性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现实图景,而技术决定论已成为媒介社会发展的高调。如果新媒体传播缺失社会责任感,网络人继续无度膨胀,鼓吹媒介技术决定社会形态、决定人们的思维形式,那么人类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将会受到破坏,文化多样性也会消失,文化仅仅作为信息"全球化"工具而存在,成为技术现实的附庸,人们被技术奴役而失去智慧,人类在信息社会中迷失自我的"人生困境"和"生态危机"就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传播方式,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媒体个人化具有内容个人化、传播共享化、管理自律化等特征。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是社会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在媒介领域中的反应,是现代媒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结果,是信息海量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表现,是传播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媒体个人化趋势给媒介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该正视并顺应这种趋势,制定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建立分布式分类管理模式和以技术管理与法规管理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新闻从业人员作为重要的"把关人",在新闻报道的采集阶段、加工阶段和发表阶段都掌握着信息传播的生杀大权.作为向媒介产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新闻人才,是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本文从新闻把关人理论的角度探讨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问题,提出高校应强化"通识教育",与新闻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新闻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媒介组织观念和政策观念.  相似文献   

6.
人是天生的传播动物,也是最善于利用媒介的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传播人。只不过,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传播的权力与责任以及传播的权利与义务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垄断了传播权,另一部分人则被剥夺了传播权,日渐沦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传播主体的全面回归创造了条件;而到了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有条件成为集传、受于一体的电子媒介人。电子媒介人的全面崛起,打破了过去那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统天下的传播格局,也使普通大众作为传播主体的意识开始觉醒。数字时代的电子媒介人不仅成为新的认识主体,也成为新的实践主体;不仅成为新的生产劳动实践主体,也成为新的社会交往实践主体和新的伦理实践主体。作为新的传播主体,以电子媒介人身份生存的社会公民的主体觉醒及其主体地位的回归,使传播素养的自觉提升成为每个人的人生课题;而要使数字环境下新的传播道德构建成为每一个传播主体的伦理自觉,就必须重视传育这一事关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传播看大众传播媒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信息来源.一般来说,媒介信息传播的过程是由媒介组织、产品、受众和反馈等要素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决定着新闻、舆论、知识、广告、文化和文艺等信息传播内容哪些可以被传播以及怎样传播.媒介通过对象性、互动性、兼容性、科技性和经济性的信息传播,发挥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功能.媒介要使信息传播更有效,应该努力给受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激发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并采用适当的传播形式以增强信息的刺激力.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媒介融合时代."媒体融合",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人们对其的界定是由数字技术所带来多种媒介载体相互融合的技术演变,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不同媒介的信息传播实现共享,并与受众需求之间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当代视觉逐渐突破传统媒介的局限,走向跨媒介传播的新阶段。该阶段呈现的范式创新、信息重构、传播多元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表现了对传统媒介表达形式的传承与审美经验的现代转换。媒介表达的技术化、媒介界面的交互化、信息传播的互补化、视觉传播的消费化、用户参与的大众化等诸多动力模式共同构成了视觉跨媒介传播的驱动力,也成为视觉传播探究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纵横交错,构成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生活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的人,包括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信息的传播势必要以各种媒介为载体,而媒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则起到了控制、选择、传递的作用.因此,媒介对于尚未形成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且判断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而言,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本文致力于从社会、教育、传播等学科领域出发,思考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媒介对于未成年人成长所带来的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利用媒介这个信息传播的载体,为青少年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媒体的舆论监督部分地满足了人们对日渐强大的利益集团、权力集团予以监督制衡的社会需求,开始回归最符合新闻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轨道。舆论监督的社会基础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法律、社会效率等三方面,故而当务之急是帮助人们确认媒体的舆论监督本能,求得全体社会成员观念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支持,及早出台《新闻法》,着实提高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是继经验学派、批判学派的第三大传播学派。该学派各理论家聚焦媒介技术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对媒介技术发展的态度却差异甚大。第一代理论家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主要揭示媒介技术本身的特点规律和带来的社会影响,以悬置主体的科学主义态度给学界呈现被传播学界忽视或遮蔽的问题。第二代理论家以波斯曼为代表,对媒介技术发展深感恐惧和无助,站在文化批判的立场上,面对媒介技术对现代文明与秩序的颠覆与破坏深感忧虑和悲观。第三代代表理论家莱文森则对媒介技术发展给人类信息传播、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构建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而欢欣雀跃,呈现出一种极强的乐观主义态度。北美媒介环境学派针对媒介技术的态度转向,既是特定理论家的媒介技术态度观构建的个体呈现,同时也彰显了该学派对媒介技术认知的历史与逻辑,展开了该学派的丰富性和立体面相。  相似文献   

13.
不断发展的传媒技术产生了很多的新媒体,它们改变着社会的传播理论、传播生态及人们的媒介使用心理,使传媒市场的传播格局被重新划分。以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人同时参与的传播基本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主体的关系由明晰变得模糊,形成一种多极的混沌的碎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3G发展与产业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伴随着3G商用步伐在全球的加快,3G无线网络技术也在创新,3G终端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取得了较大提升。3G高速数据传输的特性,决定了其业务的多样性。为了适应市场,通信产业从内部的固网到移动通信网,再到互联网、到移动音乐、移动电视等网络出现融合的趋势。3G应用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模糊产业界限,加快了传统通信业与IT业、娱乐业、媒体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讯技术的提高和传播手段的进步,明星现象作为高度商业化的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已越来越深入影响着公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人们对明星的热情从内在原因来说,有来自个体性格特征、心理的因素,从外在原因来说,是来自大众传媒巨大的威力。明星活跃在各个领域,明星商业广告已成为现代广告的一种潮流。本文主要从媒介批判的视角来探讨大众媒介与明星商业广告对受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空间的拓展,新媒体的能量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的模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政治博客"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对政治博客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趋势进行了讨论,概括了政治博客的几个主要特征及其主要类型,以及政治博客影响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并结合当前网络政治发展的现实状况,对政治博客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性的描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博客的剧增,政治传播的“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政治博客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影响社会民主政治进程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和政府运作方式.世界各国纷纷构建自己的电子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运行效能,使政府的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