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洙的《五代春秋》是宋代史学模仿《春秋》书法的代表。一方面,《五代春秋》在书法形式上效仿《春秋》义例,主要包括以王纪年、一字寓褒贬、常事不书、讳书和书义理之实五种;另一方面,《五代春秋》在思想上继承了《春秋》大义,主要包括"正名"、"正统"、"尊王"和"攘夷"四点。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说命中》"说逨自傅岩"之"傅岩"与《说命上》之"北海之州",并非同一地点。《说命中》与《说命上》部分文句都是写傅说初见武丁,两人印证上帝赐梦之事,而非两次验梦、两次诘难。所以,清华简《说命中》不是《说命上》的续篇,而是武丁初见傅说一事更为详尽的记载,两篇之间是相关关系,而非前后承接关系,将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称之为"上"、"中"、"下"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3.
《原道》篇作为《文心雕龙》的首章,是为艺术本体论,《原道》即从根本上阐释《文心雕龙》的思想。"原道",源于道,本乎道也。犹言《文心雕龙》之源在于"道"。所以,"道"是理解《原道》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哲学史上,各家讲的"道"与"道"之间有同有异。就《原道》而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思想在根本上取自《易传》,即"《易传》的思想是《文心雕龙》的精魂"。  相似文献   

4.
《新伙伴计划》是一种不同于《京都议定书》的新型国际气候协定,两者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强制减排等问题上存在巨大差异。但是《新伙伴计划》却不能取代《京都议定书》,并且两者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合作而非竞争才是两种机制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字润之(一作润芝),早年他撰写文章时,"泽东"、"润之"常缀作笔名,如《湘江评论》上的多篇文章就以"泽东"为笔名。"二十八画生"(因繁体"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是毛泽东最有特色的笔名。1915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写《征友启事》首先署用,与纵宇一郎(即罗章龙)互酬诗作及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皆署此名。  相似文献   

6.
梁代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记》是重要的道教文献。该书卷一云:"亲属道义,赍其上果,要往看之。"清代黄生《义府.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汉语大词典》采用了黄氏之说。然以《中华道藏》及其它文献来看,"道义"无此义。在中古吴方言中,"友"和"义"读音相近,抄刻道藏经典的茅山道人受方音影响,把"道友"误写为"道义",黄生又对此"道义"牵强解释,《汉语大词典》则原封照抄。对《周氏冥通记》中"道义"一词的考辨,能为今后研究《义府》和修订《汉语大词典》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锐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3):31-35,79
人们对《共产党宣言》的"真正创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一是"马恩合作"说;二是"马克思独创"论;三是"恩格斯主导"说。其实《共产党宣言》同其"前身"《共产主义原理》最根本的差别是前者娴熟应用和阐述了唯物史观,据此唯物史观的创立者便是《共产党宣言》的真正作者,即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可以通过解析首次公开论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来回答《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中的"创作者问题"。  相似文献   

8.
包含《楚辞》在内的"楚歌"和《诗经》、《汉乐府》都是可以入乐的作品。从音乐的角度而言,《楚辞》里的"兮""些""只"等语助词是不可改动的,"七言诗脱胎于楚歌‘兮’字句"的说法还值得商榷。七言诗应是包括"楚歌"在内的汉代歌谣自身演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在文本上对"兮""些""只"等语助词的简单改动。  相似文献   

9.
日本现存《文镜秘府论》古抄本地卷《八阶》、《六志》二篇都有"文笔式"或"文笔式略同"和"笔札略同"字样,说明这二篇为《文笔式》和《笔札华梁》共有内容。《八阶》和《六志》二篇的"释曰"部分也应该典出《文笔式》,而非空海自注。《文镜秘府论》南卷《论体》、《定位》二篇是声病论者,好用"得者"、"失者",还有其他一些和《文笔式》有相似的特征和相似的内容,这二篇也应该是典出《文笔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力图通过一些关键性资料的把握,以"乱"为切入点,探讨《关雎》的内在之旨。通过对"乱"的解析、对"乱"在理解《关雎》中的地位,提出一种现代性的解释。一方面文章以早期文论为主要依据,发现"乱"为《关雎》是"四始"之首的原因;另一方面,文章又从"乱"在解析《关雎》的重要意义出发,提出要从一种高度来理解《关雎》。对《关雎》的现代性解读:即《关雎》的现代性在于它的艺术美与民族语境。  相似文献   

11.
《左传》的"一统"思想是先秦早期"天下一家"观念的延续与反映。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一统"核心的认识上。虽然拥有王权的周天子和施行霸政的诸侯在当时都无力担当这一核心,但与这一核心有关的"德"与"礼"等因素在《左传》中得到了强调,表明了作者对理想政治核心的勾勒与向往。《左传》这种对伦理因素与政权相结合的体认,不仅体现了天命人事化的进步,而且诠释了一种新型的"一统"政治观。  相似文献   

12.
《尚书考灵曜》是尚书纬的一种。前代学者对《尚书考灵曜》宇宙结构多有模糊认识。《尚书考灵曜》实际上属于盖天宇宙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地有四游"和"日行九道",并且对"日行九道"学说作了数术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集韵》《类篇》中收有一些"一曰"义,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假借、引申、通假是"一曰"义的最重要来源。《集韵》《类篇》中的"一曰"义反映出宋代人已经意识到语义的系统性,用"一曰"的形式区分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和假借义等。  相似文献   

14.
《史记》和《汉书》在某些篇目中不仅内容上有诸多的重合之处,用字上也是大同小异。这些用字上的差异校勘学上称之为"异文"。"异文"中有一部分属于同源词的范围,同源词的显著特征是"音近义通"。本文试图从同源词产生的途径来分析这些异文中的"音近义通"现象,并将这些同源词分为声训同源词、孳乳同源词和方言同源词。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这样一部奇迹般的文学作品,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五四"前后,《金瓶梅》研究没有出现一个在我们想象当中可能出现、应该出现的与"五四"精神相一致的研究的新局面。在《金瓶梅》的研究历史上,它真正的繁荣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衡量一门学问繁荣昌盛的主要标志有两条:一是它所需要的基本资料的整理出版,二是出现一大批著作、论著。《金瓶梅》的研究,也就是金学,正是朝着这样一个昌盛繁荣的目标,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为学术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资平的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曾经长期被现代文学界称作"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其实,这并不合乎历史事实。沈阳出版的《盛京时报》前此就已发表了穆儒丐的白话长篇小说《女优》、《梅兰芳》、《香粉夜叉》,以及冬斋的白话长篇小说《糊突谈》等。这几部长期被人忽略的作品,其水平绝不在五四以后逐渐成熟的不少白话长篇小说之下。因此,我们虽不敢也无意断言它们才是最早问世的所谓"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但是,这顶"桂冠"也决不该归属于《冲积期化石》。  相似文献   

17.
从《水浒传》、《西游记》到《红楼梦》,看来差异巨大的三书,都以一块"灵石"的意象打头并契合中心人物、隐含主旨以贯穿全书,从而三书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称为"石头记"。"石头记"叙事模式源于中国古人以"天人合一"把握世界的方式和古老的石文化传统。"石头记"叙事模式的生成与存在表明,中国古代小说是一立体网状系统,各代表性作品与流派自其异处而观之各有千秋,自其同处而观之实千部一贯,无非这一巨大立体网络系统中的一个"结",因此古代小说研究不能过重作品个案与类析而忽视旁通。"石头记"叙事模式虽然是所谓"老套情节",但不能仅仅视为后先模拟甚至变相的抄袭,而应该承认其为文学发展演变一个规律性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演进中不断自我调节新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9.
季余 《中华魂》2010,(1):27-27
最近在《作家文摘》上看到长平先生一篇题为《白毛女嫁黄世仁的禁忌》的文章。文章写得虽然曲曲折折,很不明快,但仔细一琢磨,意思还是清楚的。即是说,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是一种"禁忌",这种"禁忌"应该打破。就是说,白毛女可以而且应该嫁给黄世仁。如果这是长平先生个人私下的看法,那是他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春秋》和希罗多德的《历史》分别是中西方史学的两部伟大的著作。这两部著作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春秋》以"立德"为先,而《历史》以"立功"为先。这种差异的形成不是因为孔子和希罗多德的个人差异造成的,而是具有深层的历史原因,是深受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