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本身以及交际双方心理的制约。本文探讨了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动机,以及言语交际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指出语码转换在心理上能使交际双方减低"不确定性",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会话策略,实现其交际中的社会语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红楼梦》为语料,对作品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用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策略,体现着说话者的社会心理动机。人们在使用语码转换时,往往实现多种社会语用功能,诸如强调身份、改变情感距离、显示权势关系、回避社会禁忌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与大同话之间的语码转换是发生在大同地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通过调查访谈和试卷问答,分析收集到的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的语料,了解人们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和目的、对这种语码转换的态度以及对普通话、大同话的态度,从而探究这两者之间语码转换的动机模式。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现象是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语言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之一。恰当使用课堂语码转换对语言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文章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和功能性语码转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包括顺应语言现实、顺应教师心理、顺应学生实际)探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取了三种方法来论证校园师生从事语码转换是出于某些动机:第一,从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这三种途径来收集语料及数据;第二,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常见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第三,运用所收集的语料对校园语码转换动机进行逐个分析.语料及数据调查发现了校园语码转换的分类、频率、校园人对语码转换所持态度,揭示了最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最后作者对所揭示的语言动机和社会心理动机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取了三种方法来论证校园师生从事语码转换是出于某些动机:第一,从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这三种途径来收集语料及数据;第二,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常见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第三,运用所收集的语料对校园语码转换动机进行逐个分析。语料及数据调查发现了校园语码转换的分类、频率、校园人对语码转换所持态度,揭示了最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最后作者对所揭示的语言动机和社会心理动机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语码转换是指交际者在一次会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现象。采用话语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分析大量汉语网络聊天语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网络聊天中语码转换的执行策略,并考察了其语用功能和使用原因。研究表明,在网络聊天中,各种交际策略使用的次数有着很大的差别,所取得的语用功能和使用背后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广告中出现的中英文混杂现象属于语码转换的研究范畴.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语用学等各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将主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浪潮冲击下所出现的广告语篇来探讨双语双符和双语嵌入模式等语码转换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结合语言顺应论和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表明,中文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深层原因来自于社会规范顺应、语言现实顺应和心理动机顺应,其语码转换都应将这三个顺应因素结合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课堂环境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环境与自然交际环境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动机有较大区别。语码转换在课堂中的恰当运用,有利于教学信息的清楚传达、会话语篇的连续展开、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学生自尊心的呵护,可以提高教学成效。但是,语码转换在课堂中不可滥用,过多或不当使用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型英汉语码转换和情感型英汉语码转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英语课堂上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成因和原则.其功能表现在从信息和情感角度进行英汉语码转换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成因涉及到母语在目的语中的空缺,目的语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同母语的区别,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的师生的语言知识、地位、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性别、对英语的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三个角度论述,即目的语优先原则,适时适量使用母语原则,顺应原则.既提倡最大程度上使用目的语言,同时又肯定适时适量使用母语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海外华人所作的博客中提取实例,推导出博客中出现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的几种情况。在大部分的博文中,作为母语的中文是主导语言,从中分析了博文写作中出现语码转换现象的原因,一个是内部原因,另一个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博主对于习惯性、经济性、准确性和语言优势性的考虑;外部原因包括言语社区和社会认同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码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在语言界受到了多方关注,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维视角来研究语码转换。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即用顺应论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笔者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发生在持双语者或多语者进行言语交际时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分为情景型、喻意型和会话型三类.个人的语码选择和转换这一策略主要受到社会因素和个人的主观动机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及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尽管不长 ,但是其理论却不少。本文在谈论语码转换及其社会作用的基础上 ,从语码转换的角度阐述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及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功能。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分析了作品中运用语码转换的功能:填补英汉语言间的空缺、避免社会性的尴尬、刻画人物心理、反映民族特色、强化语气等。  相似文献   

17.
语码转换研究的手段和方向近年来得到了推进。本研究从转换者身份的角度对约10万字的博客语篇加以统计分析,主要着眼于句内和句间转换所体现的社会规约、文化身份等。通过研究,英汉语码转换中全球化身份的彰显、文化身份一定程度的趋同和社会功能与身份的结合都得到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跨语言的表达形式,在小说语篇中别具一格地体现其意义与功能。通过考察新加坡小说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揭示了语码转换在三个层次的主位结构中的分布特点,即小句(或小句复合体)主位,超级主位和宏观主位、突出了语码转换对构建文学语篇和传递新信息的功能,探讨了选择语码转换的多种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