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针对学术界对《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编纂规模上的评价提出质疑,将二部大书在编纂时所含作品的种数、字数、卷数、册数、形成的体积与副产品、工作速度、使用的人力与时间作了对比和全面分析,认为作为同类工程,《四库全书》的编纂规模比《永乐大典》大。  相似文献   

2.
周永年是清代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一生孜孜矻矻,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文化事业。本文主要从倡导“儒藏说”推动《四库全书》的纂修;校勘《永乐大典》;分任《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三个方面论述他对《四库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永乐大典》本百科全书式的《永乐大典》于一四○三年至一四○八年编于南京.一四二一年,《永乐大典》及文渊阁芷书迁至北京。这部巨著的副本完成于一五六二至一五六七年间。战火和保管不善,都是文学宝库的死敌。一七七三年,在恢复《永乐大典》收入的佚书过程中,《永乐大典》得到广泛应用。这时发现北京这套《永乐大典》副本不完整.当时存于翰林院.是四十年前从皇史歲迁来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基本情况、关于“山中旧本”的分析和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的文献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所依据的“山中旧本”似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寒山诗版本,因而大典本《寒山诗集》在寒山诗和寒山诗版本源流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所载《元一统志·陈亮传》考释邓广铭《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六陈字韵,首录《宋史·儒林传·陈亮传》的全文,其下紧接着就又引录了《元一统志》中有关陈亮生平的一大段文字,尽管这一大段文字既缺头又缺尾,所载各事也间有不完不备或传闻失实之处,但它既不是...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祖本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百回本《西游记》祖本的研究,自鲁迅在20年代初首开其风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异常热烈,蔚为壮观。但又因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致使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择其主要者有下列诸种: 一、杨致和《西游记传》。此说为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倡,近年来亦有从之者。 二、《永乐大典》本。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西游记的演化》首倡是说。 三、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以下简称“朱本”)。这是澳大利亚学者柳存仁在《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附录·跋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提出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岭表录异》,唐广州司马刘恂著,《新唐书·艺文志》列入地理类,著录三卷;原书久佚,宋人类书中屡有征引,而明《永乐大典》、所录尤多。清乾隆中修四库全书,陆锡熊、纪昀、任大椿等辑得三卷,稍后以武英殿聚珍版(即活字版)印行。陆锡熊等有书前案语云:……恂之原本久失矣。宋代《太平襄宇记》,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诸书征引颇伙,仍复挂漏;惟散见《永乐大典》者,条理较详,尚可逐巷裒辑,虽所阙数函未经遍检,或不免有遗,而证以旁见诸书者,似已十得其八九。恂  相似文献   

8.
赵谦《声音文字通》一书现存30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尚存三十二卷",《明史》等记载为100卷.孰是孰非,莫衷一是.现存《永乐大典》共采录《声音文字通》三百余条,为该书实为100卷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该书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应是一部韵图韵书合编型辞书.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永乐大典》在同一种辞书间单字的排列顺序问题。在同一种辞书内部,《永乐大典》所引《洪武正韵》与八十韵本《洪武正韵》的韵序、字序完全相同。《永乐大典》在引用《说文》、《集韵》、《龙龛手鉴》、《五音类聚》时,单字的排列并非是按照所引辞书的前后次序加以排列。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是古代中国以至古代世界卷帙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收录了我国上至先秦、下迄清乾隆年间的历代主要典籍。全书缮录七份,度藏七阁。据文津阁本统计,共收书3503种、79337卷,订成36304册,分装6144函。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历朝官修书,如宋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之《永乐大典》,清初之《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唐诗》及《古今图书集成》。上列诸书,皆号称巨帙,但除《大典》与《图书集成》外,余均被《四库》所容,可见其收书之夥,工程之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1.
汉代五经博士的设立具有明确的"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政治功能,这决定了五经作为学术,亦具有某种先决特质。经学之率先形成也对四部分类法产生重要影响。从文献学角度分析经学价值观在集部分类的影响,其表现是不同的,如集部分类法的二元性、对楚辞单立一类原因的分析、四库馆臣对宋元词曲的轻蔑充满着政治功利主义思想等等,这些都或隐或显地呈现出经学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影印出版的《天津图书馆藏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是现存《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中最新、也是最先影印出版的资料。此一文献的出版,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方式与修订重点,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研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四库全书总目》的文献学研究而言,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究竟在何时,是确定本稿本学术价值与判定《总目》编纂过程的重要关键,因此探讨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自然是刻不容缓的要务。此前,笔者与北大历史系刘浦江教授曾先后发表论文,探讨此一稿本的编纂时间,虽然所得结论不同,但由于不同的原因,使得我们的初步尝试,都有或多或少的瑕疵,并沒有达到原本预期的目的,这是一个缺陷,有待于重新的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13.
首届“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如何推动《四库全书》研究,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中华文化研究如何开展。二是在新时期推动新抄《四库全书》活动,也就是以《四库全书》为底本的文化现象怎样光大。研究《四库全书》,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解说。新抄《四库全书》就是要写汉字、识繁体、读古人、学文化。  相似文献   

14.
乾隆三十八年开设“四库全书馆”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历时十三年完成,先后共缮写七份分贮七阁,由于历次战乱多份被毁。本文作者在整理清宫遗存典籍时,发现故宫图书馆仍然留存有文渊阁、文津阁以及南三阁《四库全书》存本。对此,作者对这些书籍的留存原因及其特殊的文献价值一一进行了考校,且对研究《四库全书》的编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6年6月5-6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的“中国四库学高层论坛”在岳麓书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45篇,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四库学研究的历史、《四库全书》的编纂、《四库总目》与学术、《四库总目》的考证与纠谬补缺及四库学的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钱曾《读书敏求记》作为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私家目录,对后世影响甚大。《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多有批评,对《读书敏求记》名目、编次及考证三端指摘其未当之处甚备。《读书敏求记》著录不当之原因,多是因钱曾未详考其所著录之书本末而妄下己意所致,亦可以得出《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评价大致准确。《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批评,有助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此书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库提要从四库馆臣最初撰写的分纂稿到最后形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之间,经过了撤换、增补、复校等过程,内容、文字、体例等都有不少变化,存在许多差异。提要的差异与文献的修改、缮录底本的改换、馆臣的擅改、誊录监生的随意删节与疏忽、特定的政治因素以及馆臣的学术观念等有关。四库提要文献的比较研究可以充实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充实文献学学科理论建设,也可为四库馆的管理研究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8.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把传奇(文言故事)归入子部小说类, 《四库全书总目》将其更名为传记, 归入史部。之所以这样做, 既是为了保持官修目录学系统的统一, 也是为了与戏曲在称谓上作出严格区分。鲁迅忽视古今文体同名异质、异名同质的现象, 简单作出《四库全书总目》“传奇不著录”的著名论述, 其解读不准确。其实恰恰相反,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努力收录传奇(文言故事)而不是将其简单抛弃。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一方面沿承《隋志》,重视总集的文学功用,但论述比《隋志》更为细致全面。一方面,《总目》更强调总集的学术功用,认为总集可保存文献,可为考证、校勘之资,为典故之薮,有存史之用;另一方面,《总目》也重视总集的现实功用,认为一些总集有益于现实、政治、风教,能够反映社会风习。《总目》最重总集的学术功用,较传统只强调总集的文学功用,其总集功用观有所拓展和转变,也更为系统、全面,是站在学术总结期的富有总结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形意拳这种传统优秀拳种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渊源关系,即形意拳与传统哲学思想中阴阳五行学说、道家思想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