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共同领导的,经历了局部抗战时期的兴起、全面抗战初期的高涨、何键主湘后转入低谷三个发展阶段;湖南文化抗战的主要形式是成立文化抗战团体、创办抗日报刊、开展文艺活动进行宣传活动、举办抗战教育培养抗日人才;湖南文化抗战发展与湖南政局有密切的联系,影响其勃兴与衰退,充分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态势;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地域分布及文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回族迁入新疆,这种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的社区分布、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新疆回族地域社区分布呈现的特点:“大分散、小集中”与“大分散、大集中”;新疆回族社区主要分布于乡村,城镇数量很少;新疆回族社区大都是围寺而居。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融会而成的回族文化是新疆回族文化的核心,但这两种文化背景在新疆回族流散生活中又与各迁徙地地域文化产生了各种形式的交融磨合,因而对这一群体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新疆成立了各类戏剧演出团体和组织,大多数剧团都演出话剧和各民族的歌舞剧。这些演出团体与演出组织对抗战大后方新疆群众性救亡戏剧活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新疆抗战戏剧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抗日救亡团体是特定历史背景下旨在挽救民族危亡而成立的社会组织。“九·一八”事变以后,作为东南抗战大本营重要组成部分的江西,其境内的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并历经了萌芽和初步发展、蓬勃发展、继续发展3个时期。客观看来,抗日救亡团体在规模、实力、民众参与度、性质和党派关系等方面各异且呈现出各自特色;尤其是八年抗战中,它们始终奋战在抗战救国的各条战线上,在抗战宣传与动员、医治伤员、服务军人、救济难民、安抚后方、协助政府和军队抗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东南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以后,在孙中山先生"五族共和"思想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回族内部一批知识阶层和先进分子出于振兴民族、弘扬伊斯兰文化、发展民族教育、沟通回汉感情、改革回族与社会发展不适宜的陈规陋习为出发点,创立了不同类型的回族社团.这些社团成立后,在组织动员各地回族创办学校、发展回族教育、创办回族报刊、从事学术研究、维护地方回族利益及宗教信仰自由,动员回族全面参与抗战,推动近现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立于1935年1月5日的新疆蒙古文化促进会(简称蒙文会),是一个群众性文化团体。蒙文总会下设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基金委员会,并在三个委员会的基础上,推选出常务委员会。从总会到各地分会,其资金主要靠蒙古各部落的捐款和王公贵族的个人捐助,省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助,但是补助很少。蒙文会对新疆的民族文化教育发挥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回族民众的抗战宣传成为回族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民国时期兴起的回族报刊成为当时回族知识分子抗战宣传所借助的有效工具。回族报刊在号召回族民众积极抗战的同时,其背后也体现着回族社会的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回教大众》是抗战时期回族知识分子进行抗战宣传的主要回族报刊之一。从《回教大众》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抗战时期回族报刊中所反映的回族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苏文化协会是抗战前后一个颇具官方色彩的民间文化团体。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战时首都重庆的重要据点。其宣传与活动,就内容而言,不仅限于一般性的中苏文化交流,且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各方面,并与当时国际国内的局势紧密相联。中苏文化协会与第三厅、文协等文化机构和团体,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共同开展抗战文化活动。通过设立中苏文艺研究会、开展系列活动和译介,中苏文化协会与重庆抗战文学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回族是一个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根,又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兼容儒家文化的极具特色的民族。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既属于中华的又是伊斯兰的。回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其传承过程中与之伴生的各种问题也相应出现,产生了回族文化游离现象。从游离到复归,更好地促进回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互补性、借鉴性等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回族报刊的创办和发展是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个回族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历练,回族报人较好地完成了报道新闻、评论时事、传播文化、促进经济的基本任务。回族报刊借各种文化运动之东风,得以遍地开花,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回族报人或亲自担任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或进行幕后策划与支持,促成了各种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文化变革与重建当中去,梳理民族历史,传播民族知识,铸造民族心理,促进团体、刊物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协助解决教内事务,促成合议与共识等。二者的关系是良性的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11.
在宗教人类学看来,新疆回族伊斯兰教是一个"熟悉"(fam iliar)与"陌生"(strange)交互发现的绝佳个案。回族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形成具有"移民"、"移教"的特点。在新疆本土化过程中,回族穆斯林社区生成与内地回族和新疆其他穆斯林民族同而有异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成达师范学校南迁桂林之后,调查回民户口、编译回民小学课本;积极宣传抗日、投身救亡运动;创办成达附属小学,实施新式回民教育,促进回民成人教育、妇女教育;关注战时民众教育,实施“岩洞教育”。有力地支持了抗战,推动了民国时期桂林回族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新疆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实地调查,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一位新疆回族女萨满毛艳的得道经历、治病的主要手段及治疗的几个典型病例。通过个案研究,希望引起学术界对新疆回族较为普遍存在的萨满现象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苏非主义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以后大量苏非著作从各种渠道流传国内,明末清初一些苏非著作被列为回回经堂教育的必修科目和参考书目。随着回族内部“汉文译著”活动的兴起,一些苏非经典又被译为汉文。同时西北甘宁青穆斯林社会受新疆依禅派和中西亚苏非派影响,很快形成了门宦制度。门宦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宋以来在西北穆斯林社会形成的教坊组织制度,门宦被称为扩大了的教坊,组织程度更高,组织方式也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清代回疆司法实践中的刑事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使用大量的史料及案例材料,对清代回疆地区司法实践中所实际适用的刑事法律作出了详尽的分析,从而揭示出清代国家法在回疆地区适用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回族定居新疆的历史始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后,学术界将新疆回族的源头追溯至唐代或元代的观点有误。新疆回族的分布特点虽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回族一样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格局,但其形成原因却与内地诸省区不尽相同,与清代的民族隔离政策、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回族争取国际声援的国民外交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回族中一批爱国志士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组成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中国回教南洋访问团,或以个人身份,前往穆斯林世界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伪善面目,呼吁穆斯林世界抵制日货、与日本断交、声援中国的抗日正义斗争,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使中国的抗日斗争得到世界穆斯林在道义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互动中,伊犁回族文化发生了一定变迁。伊犁回族的文化涵化,从表面上看是一辛中文化模式的选择,从本质说它实是回族入在异文化生境中文化适应和生存策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