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国内文学理论界缺少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董学文教授的《文学理论学导论》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围绕着对于《文学理论学导论》一书的基本评价,笔者提出了"一学三支论"的新观点.所谓"一学三支",就是任何一个学科都至少有三个分支学科,即学科理论、学科批评和学科史."文学理论学"应包括"文学理论的理论"、"文学理论的批评"和"文学理论史".还认为,"文学"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错误观念,应废弃"文学"称呼,将"文艺"作为"语言艺术";应废弃"文学学",保留"文艺学"."文艺学"不等于"文艺理论",它的内涵要大得多,包括"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史".应保持"文艺学"的独立性,严守"文艺学"的边界,防止"文化研究"的收编.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三个层面之一,同文学理论、文学史共同构成文艺学。但长期以来它处于文学理论附庸的地位,即它好象只是运用文学理论来辨析各种文学现象,因而文学批评的学科地位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其发展也不那么引人瞩目。本世纪以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正如美国新批评派文论家韦勒克所说:“十八、十九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与反思——赵宪章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这些年来,围绕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此起彼伏.但真正构成对文艺学学科合法化危机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个是"文艺学"这个学科出身不好,沿用了前苏联的名称和路数,这给许多人以口实,认为文艺学没办法与西方学术接轨.二是文化研究引进中国之后,其研究方法和关注对象都大大超越了文学研究的领域,其重灾区就在文艺学.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学热主要是"美学热"、"方法热",多多少少还推动了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的话,而现在的"文化研究热"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现代文化理论,失去了激活文学的因子.您对当前的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4.
自卢卡契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撰写了大批有份量的理论著作,并形成了文艺学不少分支学派。面对这一重要的文论现象,西方文论界早已在进行认真的研究。美国知名文艺理论家韦勒克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撰写的“文学批评”条目中,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简称西马文论)与心理分析、神话批评三足鼎立,为当今“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认真研究西马文论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得失,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文艺学主要是研究中国文学的规律性、趋势性、架构等方面的问题,它需要把目光聚焦在中国问题上;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文艺学不是传统的国学,它作为学科是西学东渐的学科引入的结果,在它的学科基本范畴、理论框架的方面,都是从西方文论脱胎而来.这样一个既要面对本土文学状况,又要遵循国际化的学科规则的研究领域,它所需要研讨的就不仅是早已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本身,而且还需要对自身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旅行到中国,掀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也引起中国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在自己的文化政治背景中接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展开具体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质不同于性质,它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最高性质。文学本质问题与学科体系互相关联。文艺学可以划分为元文艺学、一般文艺学和各别文艺学三个层次。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并非一般文艺学,而是各别文艺学层次上的一种理论,它是从社会角度观察文学的结果,是文学社会学或文学政治学,它所阐明的是文艺的社会政治属性而非文学本质,文学本质问题则是一般文艺学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文艺学关于文学本质的结论与意识形态论文艺学关于文学社会政治属性的结论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审美化"与文艺学的"越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学理论这门学科曾经是文学研究领域的“显学” ,上个世纪 80年代那种众声喧哗、热闹非凡的局面至今令人神往。但是自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这个学科似乎渐渐沉寂下来 ,不仅不再出现以往那种层出不穷的热点话题 ,而且许多文学理论的研究者都纷纷转向 ,去研究其他问题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大众文化日益成为当前社会文化主流 ,“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日益明显 ,于是一种新的研究路向———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许多文学理论出身的学者都热衷于此。对于作为传统学科的文学理论 ,人们提出了种种质疑 ,甚而主张用文化研究取代文学理论者有之 ,宣称文学理论死亡者亦有之 ,于是文学理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针对这种情形 ,今年 5月 1 6日 ,在我国文艺学研究重镇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召开了题为“文学理论的界限”的研讨会 ,钱中文、童庆炳、杜书瀛、程正民、王一川、金元浦、陶东风、陈晓明、孟繁华、高建平、李春青、王志耕、陆扬、曹卫东、周均平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这次会议围绕“文学理论有没有边界”、“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冲击下文学和文学理论是否行将消亡”、“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以及“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等话题展开 ,讨论十分  相似文献   

9.
张文刚 《云梦学刊》2009,30(3):159-160
最近读到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几位学者的新作:<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明清叙事思想研究>、<西方象征美学源流论>(以上均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包括此前读过的<西方文论与文学研究>、<中国美学诗学研究>和<宋代词话的美学研究>,这套"麓山文艺学研究丛书"在文艺学美学研究方面的多维向度和学术写作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创新意识,给人以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0.
陈军,1977年生,江苏盐城人,文学博士,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类范畴研究"(1OCZW001). 文类(literary genre ),亦常谓之体裁或文体,是文学理论最古老的范畴之一,也是一个"最古老的文艺学的问题"(沃尔夫冈·凯塞尔).它既关涉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批评等文学理论的诸多层面,又纵贯传统、现代、后现代等文学流变的不同历史时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多民族的系统研究始于司马迁,他开创了“四裔传”的先河,使中国民族史研究有了明确的时空概念、明确的对象和丰富的内容,奠定了中国民族史学发展的基础。司马迁还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在民族研究中建立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整体观,说明了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具有互动性,提出了黄帝是“华夷”的共祖等思想。这些思想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是深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探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内涵、研究对象,划清学科边界,明确学科研究内容,对学科研究的重大问题、学科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学科研究史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与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无论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是对进一步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都具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许多理工科院校开办的一个新的传统学科专业。本文就理工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改革培养模式,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在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学科的进步源自不断的反思。根据近五年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全新和系统地总结该领域知识生产的语境、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向,包括:发展语境的知识体系、实践背景及理论对话;知识生产的批判性反思、方法工具研究和若干主题的追问;在此基础上,从问题意识的角度,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规划了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小说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裕焜 《文史哲》2002,(4):28-31
古代小说研究宋末元初起步 ,处于萌芽状态。直到 2 0世纪小说史学研究才成为一门学科 ,并形成世界性的影响。 2 0世纪小说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各有其成就和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正日益蓬勃地发展。日本动漫以其制作精良、形象生动的特点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动漫市场,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而借助动漫,日本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了青少年。文章试图分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现状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从而提出面对日本动漫的冲击,中国动漫界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学科意识的萌发到学科理念的形成 ,经历了近 2 0年的实践过程。现阶段积极推进学科化进程 ,不仅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争取在尽可能高的程度上实现女性文学研究的人文价值。当前学科建设的途径和标志包括 :明确本学科研究的基本范畴 ,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 ;确立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运作方式 ;具有比较充分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影响 ;拥有一批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承认 ;不断扩大学科内外部的学术联系等。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长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无疑处于初创阶段,研究范式的讨论对于该学科沿着规范轨道生长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哲学的实践使命与学科特质决定了范式问题的真正解决有赖于问题范式的形成。关注、解读中国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所以可能和得以建构的基本学术路径。解读中国问题,可以从哲学高度认知,从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境遇定位,从当代中国人性的发展状态观照,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揭示。中国问题在于现代性的缺乏的根本特质决定了打通问题进入范式并形成问题范式之通道,以理性多元、立宪民主和公民理性为基本维度的公共理性成为极为重要而有效的理念诉求。以此为范导,立足中国语境,可以也应该构建起以问题为中心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张广智 《文史哲》2006,(4):95-101
西方历史学有着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自古希腊发端至今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西方历史学家对历史学科自身的关注则始于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从20世纪初年以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与变化。从方法上来讲,研究西方史学史应注重对西方史学遗产及时代趋向作出动态考察,注重开展中西史学之间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以期深化我们对于西方史学、西方社会的了解与反思,更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历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菡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166-168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是一种异质文化融入本土文化的典型过程。儒家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导和中心,其他思想形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儒家思想自西汉董仲舒之后成为“儒教”,是一种伦理型的准宗教。在儒教的影响下,中国文化重综合、重直觉、重教化、重人文。佛教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适应中国文化的特点,改变自身的某些伦理观念与宗教习惯,形成了中国佛教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