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翻译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有学者对其指导文学翻译的作用提出了质疑.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基础,以张培基先生对《致蒋经国信》的英译为例,分析目的论对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和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松开译者脚下之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目的论是西方翻译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当代翻译界引起巨大反响。本文分析了目的论提出的理论渊源,描述了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详细介绍了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文章指出,目的论的提出,在翻译理论研究、译者翻译策略选择、译员培训及如何评价译文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通过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依据目的论的基本原则重释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并基于严复所处时代对翻译的特殊需要,从目的论视角解析了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为启发民智、保种自强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即在内容上对原文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和改造,叙述人称用第三人称进行译叙,文体上采用古雅文体.  相似文献   

4.
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从功能主义理论--目的论出发,认为应采用以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策略,以目的语为中心来实现目的语读者跨文化交际的需求.文章以<杭州>一书为样本,从朝代纪年、历史人物、专有名词和古典诗词等几方面,对该书英译文本的汉译英作了具体分析和评判;并探讨了采用目的语为导向翻译策略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翻译批评应该客观、公正和全面.并且应让批评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以使批评理性化.张谷若先生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在译界影响颇大.许多学者对该译作贬褒不一.本文拟结合功能主义目的论,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探讨一下该译作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6.
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杨宪益夫妇合译的《红楼梦》中习语的翻译。首先介绍了目的论的相关理论,指出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接着从目的论三原则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杨氏夫妇在习语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了目的论的精髓。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杨译本中是如何通过多样的翻译方法,保留了中文习语的特色。杨氏夫妇对《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处理,体现了其旨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活动皆有目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应由不同的翻译目的和交际功能决定。本文针对由译文目的不明确引起的翻译错误,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对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进行尝试性研究,旨在目的论指导下找到比较理想的翻译策略、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景点介绍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主要原则.针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束缚,不断发展、敢于创新这一形势,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为我们的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遵循的功能主义的翻译标准.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本文对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一种主体间的对话”.翻译的主体间性即译者同委托人、原文作者和读者等翻译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文章将功能主义目的论同翻译主体间性结合起来,探讨译者同作者、委托人、读者等翻译主体之间的关系,结合《绝句》的两个英译本,对翻译主体间性进行适当地分析,提出:占主导地位的一对主体间性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而其书名又是整部作品的灵魂,因此,书名的翻译尤其重要,好的书名翻译能有效地促进作品的传播。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强调翻译目的与译文预期读者的作用,能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指出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影下,在全球汉语热、中国热的热潮下,英译中国古典名著书名时应采取音译为主,后加夹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目的论和信达雅看中西译论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达雅和目的论是世界翻译史上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在分析两种理论异同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中西译论的发展轨迹。中国翻译理论始终没有跳出信达雅的藩篱,而西方翻译理论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核心理论目的论的基础上引进了语言学、信息论、符号学、文化人类学、交际功能学、接受美学等学科成果,朝着科学性、新颖性、严谨性和理论概括性的方向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是雷斯的学生威密尔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的功能派主要理论: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且目前在国内也广为流传。从西方翻译目的论入手,本文从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需求目的两个角度论述了译者选用翻译方法的的两中个基本出发点,即译者应根据翻译作品的目标读者和语篇功能来决定翻译方法。同时,本文还论述目的论对实用文献英汉互译的指导作用。翻译目的论为一些违反翻译标准但实用的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扩大翻译研究的范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摆脱了传统对等理论的束缚,以文本功能为基础,以目的法则为主导,主张翻译标准多元化,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翻译活动的诠释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结合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两大支柱理论——文本类型学和目的论,探讨商标名称的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翻译目的论为旅游文本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理论,以山西晋祠博物馆部分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翻译为例,探讨了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求更好地满足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进行阐释,结合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指出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相似文献   

16.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和变译理论都从理想中的翻译走向了现实中的翻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对翻译本质的再思考;对原文的重新定位;对忠实对等观的质疑;对译者和接受者的重视;对翻译目的的强调;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多元化。不过,二者的理论来源同中有异;在研究态度和研究侧重点上存在着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从德国翻译功能主义目的论视域对新闻翻译中背景解释产生的来源、发展、作用、意义以及在新闻翻译实践中对背景解释的实际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经历了3个时期的发展后,最终由诺德提出了"功能+忠诚"的"忠诚原则",其研究重点在于翻译者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忠诚。忠诚原则既纠正了激进功能主义的倾向,也进一步完善了"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束缚,对传统的"忠实"标准进行了修正,扩大了可译性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翻译策略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最高准则。这对翻译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诺德“忠诚原则”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功能目的论的基础上,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旨在解决翻译中的文化特殊性问题,对翻译目的的范围加以伦理限制,增加译者与翻译活动中其他交际者之间的商议,从而修正激进功能主义。该原则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译界学者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通过翻译伦理视角解读该原则可以深化对其基本内涵、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及局限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杨宪益和Hawkes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以茶文化翻译作为突破口,结合功能主义的目的论,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任何大胆的改动只要服从目的法则都可接受。从这一角度看,霍译本旨在带给西方读者更多的阅读愉悦感,他采用归化的策略来满足接受者的需求。这样的转变达到了译者的翻译目的,也是成功的翻译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