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选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对数函数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并选取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0.02~0.09之间,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这种带动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东、西部地区比较显著,中部地区不是很显著.据此,提出各个地区应充分利用政策契机,发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所带来的优势交通条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劳动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采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农村电力、公路、灌溉三大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仅为0.35,生产效率仍有巨大的优化空间;(2)农村三大基础设施对技术无效率都有显著缓解作用,但也增加了技术效率的不确定性,且作用效果呈现农村公路设施>农村电力设施>农村灌溉设施的排序;(3)公路设施加剧地区技术效率的不确定性,降低了东、中部技术效率,但对西部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农村电力设施对地区技术效率不确定性有反向作用,仅改善了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灌溉设施对东部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中部地区由于公共物品特性导致技术效率下降,但显著提升了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基础设施对各地区技术效率不确定性作用方向一致,都为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5—2009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对农户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渠道融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从两种渠道获得借贷均能提高农户收入,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正规金融的借贷在西部地区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0.80,分别高出东、中部地区0.21和0.41;非正规金融借贷对中部地区农户增收作用显著,贡献率为1.47,但在东、西部作用不显著。可以判定,农户借贷差异是导致农户收入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农户产生借贷区域差异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区域种植结构差异有关。要提高农户融资绩效,减少借贷差异,进一步缩小农户收入的区域差异,应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覆盖面,对非正规金融适当解禁,引导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适度合作,加大正规金融对中部地区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200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文化消费、区域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显著缩小了我国各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作用效果相对薄弱;(2)东、中部地区文化消费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较为显著,而西部地区则尚未发挥出来;(3)经济干预程度和文化产业人力资本水平则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中、西部地区这一效应并不显著,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干预程度均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大陆地区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青海除外)1985~2005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中部地区、全国总体、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本形成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当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中部地区以及全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当期资本形成都有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呈现出在中部地区最弱、西部最为明显、东部次之的地区差异,且滞后1期特别是滞后2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当期的资本形成有负效应,其中对中部地区资本形成的负效应次于西部地区但大于东部地区.因此,应该通过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加强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资多进入我国中部地区,从而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对各地区资本形成的地区差异,并进而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全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农民的年龄、农民的创业目的、政府的支持力度三个因素对东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的创业行业、农民的创业形式三个因素对中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创业培训对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二,农民的户主特征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农民的创业特征因素对中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程度要强于东部地区;性别和创业氛围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创业成功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我国铁路、公路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铁路、公路的空间分布差异极其吻合.为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大力加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8.
据对全国592个国定贫困县的5076个行政村贫困监测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定贫困县的农村社区环境状况逐步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来说依然较差,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亟需进一步改善。分东中西部来看,西部地区不仅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而且其社区环境状况比起东部和中部来更差,这无疑使得西部地区国定贫困县的扶贫难度比东、中部更大。一、国定贫困县社区环境状况1基础设施条件。调查资料显示,到1999年底,592个国定贫困县有945%的村通了电;村通公路率已达到了914%,比1997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通邮的村的比例为68%;而通电话的村也已达到三分之二,比199…  相似文献   

9.
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是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但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外贸出口平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全国出口总额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至2007年是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按海关代码分类,位列西部地区出口前五名的商品为第十五类、第十六类、第十一类、第六类与第五类.以全国出口为比较对象,本文计算了西部地区各类别商品的RCA,计算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资源类商品.西部地区出口的高增长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西部地区要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必须优化出口结构,重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Stolper-Samuelson 定理,作为劳动力丰裕型经济体的中国,伴随着出口的日渐增长,劳动收入占比应有所提高,然而中国却出现了与Stolper-Samuelson 定理相悖的现象.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企业层面数据,在考虑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以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四个层面就出口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层面出现有悖于Stolper-Samuelson 定理的现象,主要原因来自于东部和中部的推动,而西部地区的出口符合Stolper-Samuelson 定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16年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泰尔指数测度财政支农的区域异质性,借助凯恩斯消费函数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2007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异质性呈现缩小趋势,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异质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异质性程度与农村居民消费在东、中部地区呈正相关,在西部地区呈现负相关,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异质性在各区域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对东部地区影响要高于中部地区,对西部主要呈现抑制作用;而东、中部地区自主消费能力较强,西部地区自主消费能力较弱。同时,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也逐渐趋于相近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略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OFDI对碳排放影响基于城镇化率的门槛模型,分别对全国范围、东、中、西部地区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发现:(1)无论是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东、中、西部地区,OFDI对碳排放影响均存在基于城镇化率的双门槛效应.不同地区的门槛值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门槛值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小的是西部地区.(2)当低于第一个门槛值时,OFDI的增加会引起地区碳排放量升高;当处于第一和第二个门槛值之间时,OFDI的增加会抑制地区碳排放;当跨过第二个门槛值后,这种抑制作用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2―2010年具有国家重点扶贫县的2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统计分析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状况的基础上检验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贫困地区而言,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民消费的影响贡献最大,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作用下降,而财产性收入统计上不显著。就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而言,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对任何地区农民消费的影响都很显著,工资性收入对西部地区农民消费的影响尤为突出,而经营性收入对三个地区农民消费的影响相对较低;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效果具有地区差异性,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性收入具有明显引致消费作用,而东部地区财产性收入的消费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对FDI与出口贸易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将我国各省市根据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横截面,利用2001至2009年九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集中对我国FDI与出口间关系,东、中、西三地区FDI与出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不同区域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3 营造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工作重点与对策选择3 .1 营造良好硬环境的工作重点与对策选择为迎接西部大开发 ,陕西应抓住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有利条件 ,加大工作力度 ,力争使陕西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未来 10年内 ,陕西铁路建设的重点 :建成西安—安康、神木—延安铁路 ;开工建设西安—南京、太原—中卫、三原—平凉铁路。到 2 0 10年左右 ,铁路最终形成两纵六横三个枢纽的网络布局。公路建设重点构筑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公路主网架与出省运输大通道 ,完善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与提高通达深度。民航重点完…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及相应的模型,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1997-2004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出口与进口贸易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相同.因此,主张加快发展西部对外贸易以促进西部经济加快增长,并在实施中要注意进口与出口并重.  相似文献   

17.
湖南东、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状况等四个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而人口因素的差距及其时经济发展影响是湖南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发展湖南西部地区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额占区域国际贸易额的比重基本相同,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三个地区的重要性也基本相同.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全局Moran's Ⅰ指数逐年增加,各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空间依赖程度逐年增强,区域之间的农产品同际贸易发展水平差异逐步扩大.大部分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额呈现高-高或低-低正相关关系.广大西部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额较低,且呈连片集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经济罔及京津冀经济圈是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重点地区,地区间普遍呈现高-高或高-低布局;广大中部地区农产品国际贸易没有实现对东部发达地区的赶超,而是向西部地区收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与开放经济的视角建立实证模型,利用2001—2008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市场准入、进出口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中国工资空间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准入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工资水平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是造成中国工资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进口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工资的空间差异,出口依存度对区域间的工资差异则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其他变量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因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卫生经费比、老年人口抚养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和城镇人口比等8个指标,选取32个省市自治区1997 -2010年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造人口综合素质指数,并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总体和地区进行混合面板数据回归,发现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且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素质差异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相差悬殊,表明西部地区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向资本拉动型阶段转变,中部和东北地区由资本拉动型阶段向人口素质推动型阶段转变,东部地区属于人口素质推动经济不断优化阶段.最后,还针对区域发展差异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