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平等的认识上,佛教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包括人与人之间平等、有情众生之间平等、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之间平等."众生平等"的理论依据是佛教的缘起理论,其实现途径可从国家、团体、个人三方面入手."众生平等"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及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追求人格完善,世俗价值,主张重义轻利,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有所作为;佛教以"缘起性空"解释人的本性,强调众生平等,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现实;道教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顺其自然,提倡人生自然无为,遵道而为。认真总结并批判吸收儒、释、道三家在人生价值思想的精华,不但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佛教关于生命与生态环境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将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视为统一体。佛教提出缘起性空、生命无常、业报轮回等理论阐述了生命本质与意义,同时提出了依正不二、自他不二,因果相报、众生平等、心色不二等思想论证生命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人与环境的统一性及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族传统的生态观与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古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民众 ,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生态观念。其崇尚自然、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生活节制等观念 ,对于构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态文化 ,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众生平等、自性具足的人性观基础上,禅宗在教学实践中极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育的个性化,倡导即事而真的学习方式等,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主体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中还蕴含着许多至今仍极具继承价值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6.
苏灿 《人力资本》2008,(9):53-55
永远保持警惕!等级规则几乎是对“众生平等”等社会认知的一次颠覆。  相似文献   

7.
佛教从生命的过程性、关系性、一致性解读生命,形成了万物缘起、众生平等、因果报应、清规戒律等丰富的生命伦理内涵。因此,探寻佛教生命伦理在公民道德教育、和谐社会构建、全球伦理形成、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当代价值,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众生平等的思想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佛教在世界广为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北朝时期既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阶段,也是北方各个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两者在此时发生了交集。由于北方各民族基本上都接受和或多或少的信仰佛教,所以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就有可能成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理解和借鉴的桥梁,在共同的宗教团体和宗教生活下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国家意识,促进了当时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9.
人类由自然万物体悟到的至诚率性、众生平等、虚静无为、生生不息之类宇宙精神,与人类的文学艺术有着重要关联。在常常被视为文学艺术通则的真善美的追求中,即隐含着宇宙精神的神髓。在具体作品中,则主要体现于自然礼赞、社会理想与人生追求三个方面。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作家、艺术家,正是凭依“宇宙人格”之素质,得赖“宇宙精神”之光的照耀,才达致了高超的艺术境界,才创造出了具有“天地之大美”之作。  相似文献   

10.
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是乡土文学中生态题材小说的佼佼者。陈应松一反传统乡土作家聚焦于对大地的歌颂与赞美、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的写法,而将思考的维度拓宽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上,将触角延伸到人类文明进程与自然的冲突、复杂的人性维度以及人类的信仰问题等诸多领域,在前现代、现代及后现代文明的广阔背景下对小说中人性、兽性、神性进行深层的开掘,展示了奇异斑斓的生态叙事,表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宇宙万物众生平等的智慧光芒,并在生生不息、众生平等的宇宙精神中实现了灵魂的飞翔。  相似文献   

11.
佛教作为世界观不仅具有诸多的生命真理,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缘起为本的世界观、无情有性的自然观、众生平等的生命观和追求净土的理想观等等,佛教的这些生态思想呈现为食素、放生、佛化自然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佛教生态思想及其实践表现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郑板桥家书的人文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家书中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主张要以民为本,尊重农民;珍重人格,平等待人;仁慈为怀,博爱众生;贵生爱物,崇尚天性;适量守度,中庸宽和;尊师重教,德育为先。板桥不同凡俗地追求人格平等、个性自由,融尊重、同情和关爱于日常生活之中,毫无矫饰之情,确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3.
"禅"文化在古代的东方及现代世界许多地区极为流行,对人们的生活思想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当代社会充满着矛盾,人的生存环境遭到异化,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对生存的思索和构建对生命意义已经十分迫切,作者认为禅宗美学所倡导的众生平等、出世入世、摆脱自执、修平常心等思想对人生艺术化的建构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物,生态环境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关联。目前理论界对平等性的探讨多局限于人类社会,并没有以平等性的视角对自然世界展开系统的学术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从含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结果平等方面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平等,由人类社会扩展至整个自然界,生态意识中的平等性则强调万物共生的权利,注重发展提升的机会,追求众生平等的结果。针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社会现实,以平等性为切入点,探讨生态意识的整体追求、持续取向和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大师,不仅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生态思想也相当丰富而深刻。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点,即众生平等、天人一体、身心和谐、知识有机化、文艺生机化、人生艺术化。他的生态思想一方面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另一方面又具有融东汇西的文化特征,为当代生态文艺学和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女权思想史上,王妙如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名字。小说《女狱花》在晚清取资西方、奉“天赋人权”为女权理论圭臬之际,以佛教的“男女同尊,究竟平等”为理论根基,同时糅合大乘佛教“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道”精神,秉持一种极致的女性本位立场。王妙如女权反抗的基点是一种源于性别本能的“正当防卫”,而非拯救民族国家,从而溢出晚清女权论述的国族主义框架。她以惊人的洞见,建构起女权思想的三重结构体系,追求女性身心健康,致力于塑造和谐平等的新型两性关系,具有独到的理论性和明确的实操性。在中国女权思想的发生期,王妙如是一位不能忽略的女权先驱。  相似文献   

17.
杜甫秦州诗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新的高度。如果把秦州诗比作一部乐曲,那么,忧时伤乱、感怀身世、抒写羁旅悲愁就是构成这部乐曲的主旋律。对边塞安危的焦灼,对百姓命运的关注,对国家前途的思虑弥漫于字里行间。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与恻隐之心有深刻的理解,并用情感浓郁的诗篇将其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5,(5):93-94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一部生态科普作品,书中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生命责任伦理、敬畏生命、万物平等生态思想,与中国古代道家、儒家、佛教中"天人合一""仁民爱物""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等生态伦理思想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在不同的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均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佛教的“苦谛”说明人生实相是苦的道理,是女性看清生活中众多苦难本质的理论基础;佛教以“缘起”的基本原理导出“众生平等”的生命论,在追求平等地位方面给予女性理论支撑。在女性的成长与成功的过程中,佛文化始终给予最好的心灵慰藉与关怀。  相似文献   

20.
杜甫和白居易作为唐代两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进行妇女形象描写的时候,充分体现了民主性和人民性,在具体描写时对广大妇女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但社诗中的妇女形象始终没能跨越封建伦理的樊篱,而白诗则更多描绘了要求精神平等的妇女形象,浪漫色彩更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