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具有典型性。民主革命时期,在创立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继承捍卫毛泽东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对于全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倡导深入群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提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通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对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驱者之一,并终身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贡献,集中表现为: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参与和领导党的早期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来身处党外,仍然译撰并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系统研究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创造性地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等等。考察不同时期李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其特点,可以从中得出若干启示,对于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的探索紧密结合;对大众分层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彻始终的原则;关心大众利益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5.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了充分的理论宣传准备,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任弼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贡献主要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对无产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组织教育工农群众,加强党对群众运动的领导和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思想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任弼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可以拓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经历了探索徘徊、重大突破、平稳过渡与曲折前进、停滞倒退、拨乱反正、全面推进与新高潮六个发展阶段,收获了宝贵经验:通俗化是首要条件;在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实现大众化是基础性工程;宣传与教育是基本路径;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利益问题相结合是工作艺术;党的领导是政治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与党的事业的繁荣相统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毛泽东直接吸收和借鉴了列宁的许多思想与历史经验。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民族特点和现实国情,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以群众本位为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重视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利益需求的保障和满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驱动力量;利用学校、报刊等多种渠道并通过自我教育、学术探索等多种方式为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建构了多样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日趋成熟。延安《解放日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健全的党报组织体系,不仅保障了传播的政治方向,而且对建立广泛的组织传播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位一体”的传播队伍,从理论的权威性、专业性、大众化上牢牢确立了传播的话语权;其高效的运作方式,无论是传播主题的选择、版面的设置,还是发行渠道的安排,都以贯彻和落实马克思主义作为价值旨归;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导向,则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能够深入民间并永葆生机和活力。四大传播要素共同建构起了上下联动、四方呼应、渠道通畅的内在传播机制,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延安《解放》周刊,对于当代报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解放》周刊是皖南事变前延安报刊系统的核心,最早成为党的喉舌。它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刊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为展现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表明,《解放》周刊是皖南事变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重要刊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已经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什么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又是前者的目的,两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诠释其大众化内涵,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云曾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层领导,他在延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表率,他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形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达方式,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智支持、民生支点和民主支撑,到目前为止这些方法与思想仍具有当代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价值诉求。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化,网络世界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兴场域和重要阵地。在网络境遇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与客体、载体与环体面临着转换变化,要围绕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实现的实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思潮,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灌输的力度;强化网络参与者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以健康繁荣的网络文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价值主体间的互动性,不断激发他们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创造力;增强网络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互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融合与创新,从而不断焕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能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做文章, 而应该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去探究它何以能够大众化的根据和道理。 大众化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 这可以从马克思思想的起点、 内容和功能上得到印证。 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化本质, 对于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无限性、随意性的特点,这在一种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利用新媒体传 播手段,实现传播的亲民化;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建多元化的舆论传播阵地,整合有效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加大新媒体监管力度,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 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形成了丰富的推进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是:大众化是动员农民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需要;为完成民主革命而进行的阶级意识教育是大众化的首要内容;大众化要以满足农民利益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根本方法,以党组织和农会为维系力量,以社会建设为载体.大革命期间是毛泽东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2000多万在校大学生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受众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等学校的宣传普及为立论基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校的大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就必须使之通俗化、艺术化和大众化。从加强语言修炼的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路径,增强其理论通俗化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这不仅需要从语言艺术性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凝练,而且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内容必须因材施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要多种多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尺度的把握要科学规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走近群众,贴近群众,被群众真正掌握,并且能够用通俗化的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容忽视更不可疏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包括四个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而言,大众化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普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而言,大众化是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而言,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而言,大众化是国民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其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中国革命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实践经验理论化以及理论表述通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