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Moon 《新少年》2013,(Z1):2-3
每年二月中旬或下旬,在巴西都要举办盛大的狂欢节。届时,巴西的街头、海滩、桑巴舞场和露天舞台便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在巴西,最负盛名的当属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开幕当天,市长亲手将城门的金钥匙交给被称作"莫莫王"的"狂欢节国王",象征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正式开始。自此,在长达一周的狂欢节中,整个里约热内卢城都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一个建构在扭曲的史实性描述基础上的理论大厦,其一系列重大的文化史结论如"两种生活和思维体系"、"狂欢节世界观"和"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等,都是建构在虚幻的史实性描述之上的理论想象.这种想象极大地歪曲了狂欢节的真实面貌和文化功能,虚构了狂欢节与官方文化宗教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和价值对抗,在历史和逻辑双重意义上,都有着根本性缺失,是一个体系性的文化史虚构.  相似文献   

3.
近代早期,威尼斯的狂欢节是共和国大众生活的重要内容。威尼斯的狂欢节经历了从传统的宗教节日发展为大众节日娱乐活动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威尼斯贵族政府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监管作用,不仅使其避免沦为宗教改革的牺牲品,还进一步强化了狂欢节舒缓社会压力和进行政治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912亿元11月11日零点至12日零点,24小时的血拼迎来终点,2015年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落幕。阿里巴巴今年狂欢节全天交易额突破912.17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626亿元,占比为68%。2014年天猫"双十一"活动总成交额为571亿元,而这个数据在2013年是362亿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对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进行介绍,主要从狂欢节的表现、缔造者、发展由来、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等方面加以叙述,看一个单身青年自嘲的普通日子如何蜕变为全球最大网购狂欢节,看电子商务王国及狂欢节缔造者的思考,看一个想法、一个豪言壮语如何变成影响数亿人的现实。希望青年学生对“双十一”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有所认识,并引发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重新解读“三言”中的爱欲小说,以及把握这类小说创作和接受的深层动机,综合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而对其艺术成就和效果做出新的判断。认为“三言”中的爱欲小说,是市民阶层创作的满足市民娱乐要求的消闲之作,作品中主人公爱欲实现的历程,是边缘人物发挥作用的过程,市民阶级作为边缘生存者,把说“话”和听“话”当作自己的狂欢节来对待,他们在这个节日里追求的是一种狂欢体验。  相似文献   

7.
狂欢节是欧洲宗教节日的一部分,在《圣经》中有所记载。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宗教活动,可看出狂欢节起源的宗教意义;巴赫金本人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由狂欢节衍生的狂欢理论起源于宗教仪式,如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祭仪式。在狂欢理论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中世纪宗教环境的束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狂欢理论的思想渊源、叙事方法、表现内容、精神诉求,都可以找到宗教仪式的影子,所以狂欢节自始至终都不仅仅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城邦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一部分,狂欢理论也是西方古希腊、中世纪宗教哲学的衍生物,只不过是在当代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日益淡化了隐含其间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8.
顽主型人格同样是对现代社会反抗的一种病态人格体现 ,是在焦虑中走向狂欢纵欲。从地点 :狂欢节广场式场所 ,活动 :各式游戏 ,道具 :假面等角度看 ,顽主人格是一种对民间狂欢节活动的复活。它所代表的狂欢节精神主要体现为无父与笑谑 ,而王朔的身份正是民间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狂欢节具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但它们都相当程度地融于游戏之中,演变为文学语言。《巴黎圣母院》描写的中心情节,甚至包括相当多的次要情节几乎都与狂欢节诸多民间游戏融为一体.并且以诸多游戏特别广场游戏构成其强烈的动态性,又以密室游戏演变为静态性,但无论游戏本身或游戏主体均已发生变异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文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开辟了狂欢节仪式与文学艺术体裁的形成与发展关系这一研究视角。狂欢仪式本身对于民众富于影响的特征,以及通过这种仪式引发有关世界思考方式的变化,对电影叙事发展的研究极具启发价值。电影在诞生之初就具有狂欢节变体的特点,“庄谐”同一又是其发展至今的一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的短篇小说集 撒尔嗬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土家族的人文景观、动人的故事,演绎出土家族痛苦而完整的生命流程。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文学观念和民族改造意识,有力推进了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啥子"与"啥子+N"高频率出现在四川方言口语中,但关于"啥"字的读音,各类工具书说法不一。在四川方言中一般用"啥子"、"啥子东西",表示问物;用"啥子"、"啥子事",表示问事,三者同时存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从共时的角度出发,基于方言口语语料与方言文本语料,对"啥子"和"啥子+N"进行考察,充分描写它们在语义表达,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该文是两则回族史研究札记,对于杨凯家族和萨镇冰家族的族属研究,补充了一些新资料,认为杨凯家族确实是回族,萨镇冰家族祖上也是回族。  相似文献   

14.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百多首诗词,其中词作虽然不多,但颇有影响,以至后人推崇他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萨都剌诗词中出现的大量描写色彩的词语,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可谓是“诗中有画”。文章从萨都剌数量虽少但却充满色彩感的词作之中,初步探讨萨都剌作品的色彩艺术。  相似文献   

15.
在南部侗族地区,"萨神"是普遍信仰的至高无上的神灵,很多研究者从"萨"的名称考察,认为"萨"是侗族最早崇拜的女性始祖,同时认为"萨"也是中华民族女神崇拜的代表.笔者认为侗族的"萨"应该就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社".从"萨"的名称,神坛建置,祭祀仪轨等都能证明侗族的"萨"与上古"社"制信仰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述而不作”与“辞达而已”均出自《论语》,且都是富含诠释学精诣的命题,前人多分别进行过论述。今将两者放在同一个诠释学理论的平台上,以求更好地揭示出这两个命题间的内在关系。我们今人对“述而不作”的理解是建立在“辞达而已”的基础之上的,“述而不作”对元典或经典的诠释态度最终凝结于语言得以表现,“辞达而已”恰好囊括了我们对“述而不作”诠释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清江流域土家族“撒叶尔嗬”的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撒叶尔嗬”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祀歌舞,它反映了土家族人豁达、乐观的生死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撒叶尔嗬”的节奏、调式、结构、旋律彰显了古朴、粗犷的音乐特征,透过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深厚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撒叶尔嗬”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二人转的野性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人心中的二人转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技艺杂耍,绝不仅仅是无意味的笑,它是东北民众自然而然的人生体验表达,它是苦寒东北人的“开心钥匙”。民间艺人与民间观众在二人转观演时空里无拘无束地大胆创造,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它是博大的,自由的,野性的。在这个“市场时代”里,二人转发生了种种变异,面对二人转的当代存在状况,追述其厚实的文化艺术传统,我们发现二人转这种“间性”艺术品格源于二人转“二”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普通话儿化韵的类型和儿化韵测试中存在争议的原因,并在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儿化词语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比《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剪灯二话”产生于三教合流之时,颇受宗教文化之影响.“剪灯二话”呈现的果报观念、安命顺时、循吏情怀与宗教文化的影响不无关联,但也与瞿佑、李昌祺各自生活经历、时代环境相关,致使“剪灯二话”呈现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