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模式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很多的困难,发展环境差,"低质同构经济"现象普遍存在,"行政+速度"经济模式盛行,"割据经济"各自为政现象严重,解决途径应该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采取"特色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
首先描述了长三角地区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状况,认为长三角地区存在资金依存度偏高的现实特征,基本符合"克鲁格曼质疑"模式;但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各要素分析,发现同时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正规金融"体系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在难以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基层突破--局部试点--中央确认"的演进模式,"非正规金融"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制度变革支持经济增长,"克鲁格曼质疑"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形合-意合”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论证了英汉两种语言正处于"形合"-"意合"的互动进程之中,"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只是"量"而非"质"的区别.根据"语言沉淀着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凸显说话者的推理和思维方式"这两条原理,翻译家应当尽量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吸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文章一方面指出我国学者在研究"形合"-"意合"现象时拿原文与译文对比的方法错误以及在探索"形合"-"意合"形成因素上缺乏科学依据的臆断性,一方面对翻译理论家试图用本族语的思维模式替代外来思维模式以致阻碍语言结构良性变化的现状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4.
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脱离专业实际等缺陷,而酒店的人力需求对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中校企合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践基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以及"双向进入"模式是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之间的校企合作的3种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神秘数字“七”再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数字"七"在中国民俗中的广泛应用为表象,依据我国古代先哲对宇宙天体运动节律(即"天道唯七")和人体生命节律(7—8年)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人的生物节律的进一步确认,指出数字"七"之所以具有宇宙数字的性质及巫术的、神话的意义,"获得模式数字的资格",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以上两个节律。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道",主要指形成世界的本原,决定万物的本体,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而老子的"德",其广义是指万事万物合"道"而行的品性,其狭义则指人的合"道"而行的品性。"自然"是老子"道"与"德"的本质特征。"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体"德"用,二者辩证统一于万物之中。老子哲学的主要意蕴就是依"道"而立"德"、立"德"而明"道"。老子对"道"的预设与描述体现出老子哲学理论思维的形上视域,老子对"德"的揭示与规定标志着老子哲学实践关怀的形下向度。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两课"教学的丰富和深化,"两课"教学应当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主要体现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深化;是对时代课题的深化;是对检验真理标准的认识的深化;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固有特点,要求,"两课"教育观念发生转变."两课"教育的创新,首先应当是"两课"教育观念的创新,"两课"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两课"与时俱进及创新的具体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课"教育观念的转变应具体体现在"战略型"德育观的确立,"以受教育者为本"教育观的形成,"健全品质、完整人格"教育观的树立,以及"系统开放型"教育观的推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红色经典”改编热和网络“恶搞”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红色经典"的改编已成为当代文学艺术领域不可回避的现象.改编"红色经典"既要把握其精神内核,又要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从而赋予它"一个时代的新生命".近年来在网络上出现的"恶搞"红色经典影片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超越了文化和道德的底线,对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定型的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讨论"V着A"构成的连谓结构,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从V和A的语义关系和"V着"的语义特征入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V着"具有[+虚化]的语义特征时,"V着A"是状中式."V着A"表示动作的方式时,"V着A"是动结式,除此以外,还有一类紧缩式.文章最后还分析了"V着A"结构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对民事证据上的最佳证据规则作了规定。该条借鉴外国的最佳证据规则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标准,对不同种类的证据形式通过比较,对其证明效力的大小作出了不同的规定,从而确立了我国民事证据上的最佳证据规则。为了在司法活动中更好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该规则,有必要对最佳证据规则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英国职业资格证书NVQ理念的认识,探索以实践为主线的“3P”口译模式及其在“商务现场口译”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训练方法,并阐述该模式对内容、方法、主体、评估阶段的多元化评估特色。  相似文献   

13.
象声词是汉语词库中独具魅力的一类词。从《诗经》到《元曲》,无论在构成方式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没有改变象声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增强各级政府法治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法治意识的缺失严重影响法治社会的建设。增强政府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根本。法律至上意识、人民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是政府法治意识的主要内容。学习教育、民主监督和依法行政的实践是增强政府法治意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在全世界城市能源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趋上升,青岛城市天然气系统存在气源不足、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利用"3E"模型对青岛市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进行预测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据此实施优化天然气供给气源结构、调整天然气终端用气结构、限制燃煤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等战略举措,实现"十二五"期间青岛城市天然气优化发展,积极稳妥地解决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制”与“法治”是两个容易混淆且在实践中易被人们通用的概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用法治国家代替法制国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通过这两个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众多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旨在阐明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揭示依法治国方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下里巴人     
本文探幽溯源 ,对历来关于“下里巴人”的种种阐释加以辨析 ,从而提出它是口耳相传于三峡地区的巴族民歌 ,相当于“风雅颂”的“风”歌 ,即“巴风”的观点。风格特异的土家族薅草锣鼓、丧鼓歌、哭嫁歌、竹枝词、五句子等就是古代巴风传承的遗韵。本文还运用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阐释了“下里巴人”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从儒法治国方略看中国古代政治的人治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本质是人治。法家“法治”名为法治但仅限于“君下法治”,法对民不对君,君主脱离在法治范围之外,其本质还是人治。儒、法人治方略虽在人性前提(儒家倾向善,法家倾向恶)、哲学依据(儒家找内因,法家找外因)、理论基础(儒家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法家笃信“为政在法”重在法、势、术相结合上)、对象考量(儒家针对所有人,尤其是君主;法家针对君下人,排除君主)等方面存在着倾向上的差异和对立,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一方消除或代替另一方,而是成为君主专制系统中互补的两翼,这说明中国传统国家权力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君权,而不是民权。这种只见君权不见民权的传统政治思想正在为近代和现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颠覆,追求民权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震撼了世界,导致此次疫情的重要病源来自野生动物,而"元凶"似乎是人们的"野食"。野生动物纵有危险之虞,如果人们不捕杀、不食用,危险终究不会发生。因此,"野食"成了关键性的话题,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野食"进行分析。文中个别观点曾经在拙著《饮食人类学》[1]中有所论及,只是在当下的特定语境重新讨论更不寻常,语义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的“科学”自然观不同的是,后者认为自然只是实现人类发展的工具以及人类进行理性统治的对象,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简单的技术理性的统治关系。前者则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必然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对“科学”自然观辩证的否定,要求应该正确看待自然的内在价值与人类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解,最终实现生态共同体的完整和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