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紧密联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促进新农村特色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建设是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的稳定繁荣和谐。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战略意义、发展对策进行有益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阳是成都经济区的丘陵农业大市,要走出一条丘陵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五新一好"为重点,将资阳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实力资阳"、"文明资阳"、"绿色资阳"、"和谐资阳"相统一,构建"实力农村"、"文明农村"、"绿色农村"、"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3.
李涛 《淮海文汇》2006,(3):29-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美丽的蓝图变为现实。1、建设新农村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兼顾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第一,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高楼大厦不可能建于流沙之上。建设新农村好比是建一幢高楼大厦,经济就是这幢高楼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不起来,再宏伟壮观的高楼大厦也无从建起。“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的总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是一个相辅…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对实现我省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及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析,对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措施保证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城乡文化强弱差距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目前,中国城乡文化强弱差距极大,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与必然;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和二元结构转换的机遇期与关键期,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积极面对和探析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实施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制度创新,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积极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和对策,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以城乡平衡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和谐农村是一种新提法,它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的简练表述.和谐农村的伦理内涵和伦理意义十分丰富.挖掘和谐农村的伦理思想,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以城乡平衡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和谐农村是一种新提法,它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的简练表述.和谐农村的伦理内涵和伦理意义十分丰富.挖掘和谐农村的伦理思想,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事关国土安全、国计民生.其哲学理论基础包括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和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注重提高环保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面临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民增收机制不健全和新农村建设成效不显著等问题.通过探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出要素扩张法、科技推动法、结构优化法、专业合作法、特色取胜法、产业提升法、功能调动法和机制完善法等若干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意义,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方针及其内在联系,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指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农村改革和体制创新的若干关键领域。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07,(17):73-73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落实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以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南京市旅游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郊区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农家乐”建设为重点,并以此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狠抓“农家乐”建设十件大事的落实,积极促进城乡旅游统筹发展,展示出了郊县旅游发展新面貌,为旅游强市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京郊县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南京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路径.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清信 《金陵瞭望》2007,(23):72-7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从而使农业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的发展局面。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把农村村庄综合整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因为村庄综合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禤甲军 《今日南国》2006,(14):26-2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统筹工业与农业的交会点和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实施支持对接和资源过渡的主渠道,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从兴业县的实际情况看,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而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结合兴业县农业资源优势和矿产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等综合因素,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7年初,中共中央用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这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