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已争论多年.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问题的关键.应该承认文艺有意识形态因素,并能生产出意识形态来,但不能把文艺的本质界定为意识形态.文艺在社会结构中是处于"社会意识形式"的位置,它能产生意识形态功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多是持这样的见解的."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是含糊的、难以成立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错误,在于它把丰富的规定狭窄化,用抽象的"审美"消解了文艺的意识形态作用.科学的道路是恢复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2.
论文艺意识形态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对文艺意识形态论的质疑乃至否定出自两种情况:一是政治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敌视,二是学术认识上的错误与片面。把意识形态简单地等同于统治阶级的虚假意识,是造成某些激进理论家错误地以艺术的审美性对抗与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一个原因,而文艺存在现象和文艺本质问题的复杂性、多方面性,也是造成诸多以"片面的深刻"为理论呈现姿态的多种非意识形态文艺本质观产生的重要根源。在文艺意识形态论研究中应申明两个前提性认识:其一,迄今为止,人类仍是在意识形态的网络中展开自己的历史创造活动包括文艺活动;其二,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一个真问题,也是面向未来的中国文艺理论建设需要认真加以对待的一个基础性、核心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一些研究者对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的质疑与批评推进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进程.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在论争中恢复了主导地位,并在意识形态等基本概念的界定、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辩证关系、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审美意识形态论对文艺的本质作了系统深入的探究,较好地解决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冲突,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形式与内容、情感与理智、表现与再现、人性与阶级性等矛盾关系,但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融合等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解决当代人类的"本体论危机"已成为一场整个人类的自我思想重审运动.而文艺本体论(Ontology)研究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出现,决非偶然.可以说,20世纪后期的人类文艺和美学遭遇到种种困境,使得哲思隐遁,写作成为操作,语言成为游戏,艺术成为宣泄,意义成为虚无,审美成为审丑,艺术与人生超越都成了问题.这些本体论层面的问题,促使当代文艺学美学体系创新的学者群体进入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5.
让·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有一种"生产主义"美学理论,与西方消费社会盛行的"审美消费主义"思潮相比,可将其称作"审美生产主义".马克思认为艺术生产存在着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三种形态,在第一层面上,艺术活动既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生产;在第二层面上,同为"生产力"的生产,从时间维度来看,艺术活动又有"自由时间"生产与"必要时间"生产之分. "自由时间"生产论是马克思"审美生产主义"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此加以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哲学本体论"是什么?通过研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以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绝非"自然、物质本体论",而是马克思自己提出来的"感觉激情本体论".马克思的本体论分为深浅不同的层次,是层次性多元的本体论,从"实践人本论"、"感觉激情本体论"到"实践爱本论"、"两性情爱本体论",层层深入.马克思的"多元层次本体论"包容量极大,是本体论的划时代转换,为"现代"和"后现代"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是方向性、潮流性的.  相似文献   

7.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需要回答的迫切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深入微观层面阐释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的复杂关系。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效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理论贡献可以简要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在方法论层面,推进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使之成为当代意识形态研究重要的方法论;二是在理论视野层面,开启了当代意识形态研究的"他者"向度;三是在理论旨趣层面,实现了批判重心从观念批判到实践批判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自然的终结"是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本体论前提.一方面,贝克的"自然终结观"反映了现代性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特点、新趋势;另一方面,贝克的"自然终结观"又具有深层理论问题,这使其整个风险社会理论导向不可知论与宿命论.现代性的推进并没有否定"自然的先在性"与"规律的强制性".应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哲学,在"规律论"、"实践论"层面深层揭示风险本质.  相似文献   

9.
历史维度是马列文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维度,"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近年来文艺学科反思的焦点,有其复杂的理论背景和特定的历史语境建构。在中国近60年的文艺学科发展长河中,其理论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纯文学观和泛文化思潮都没有从马克思历史实践观出发意识到这种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着重探讨了列宁意识形态概念和"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列宁意识形态灌输论、意识形态党性原则及列宁对错误思潮的批判,阐明了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全面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研究内容同质化、研究方法单一及研究视域狭窄等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理路.学界可进一步拓宽研究视域,加强列宁早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究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阐明该理论对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继而深挖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