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工程伦理思想是在立足东方文化传统、针对工程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并吸收美国工程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的。探讨日本工程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建构我国的工程伦理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近代町人(工商业者)伦理是日本工程伦理思想的最初渊源,是工商业者自发形成的从业和为人处事原则。现代职业实践伦理是在二战后日本工业企业发展现实需要的基础上,由实践伦理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合作形成的一种适合日本背景的实践伦理体系。目前的日本工程伦理学吸收和借鉴了美国的工程伦理学研究成果,按照日本企业和社会的现实状况将其本土化,并对不加批判地将美国工程伦理思想全球化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随着党和国家对提高公民道德建设这一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应用伦理学的兴起,使得伦理学越来越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伦理的研究者除了要关注伦理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还有从事具体的道德常识教育,关注我国伦理学理论研究,注重国民道德修养和德性培养备受重视。德性的培养和德行的实践,只有通过伦理学者研究的道德(德性)理论去服务和诉诸,通过道德教育引导、促进和激励公民德行的觉悟,才能使之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由当代世界许多著名伦理学家合著的《现代世界伦理学新趋向》(1986年版)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最近十多年来,哲学伦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提出能够解决道德实践问题的理论框架。”①从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直至今日的世界伦理学发展大趋向表明:应用伦理学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猛烈地冲击着伦理理论、伦理实践的各个领域。但是正如许多伦理学家所言:“在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之间,仍然存在着鸿沟。”②这说明,伦理理论还没有彻底走向实践,转化为人们的可操作艺术。在伦理理论与伦理实践之间没有架起中介理论——二者相互转换之桥。伦理学理论与伦理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整体性上说仍然是一个有待具体解决的难题。当代中国伦理学理论界和道德生活领域也面临着这个难题。因此,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一难题就成了所有伦理学工作者的迫切使命。我认为,确立道德系统工程是完成这一使命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道德系统工程的确立 在现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日益广泛化和复杂化,传统组织和管理道德系统的思想方法以及指导它的简单性原则,越来越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客观形势要求,迫切需要用一种新思想  相似文献   

4.
经济伦理学运动的起因在实践上是丑闻、群体力量和法律三方面因素,导致经济伦理制度化的。在理论上,经济伦理学一方面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发展的逻辑,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股东利益,另一方面是伦理学深入生活的结果,把契约论、美德伦理、诚信伦理等进行实际应用。经济伦理学面临着学科与实践难题,同时也显现了再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应用伦理学是在“极左”伦理学不可应用(实践)和社会亟需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新伦理的情况下兴起的。其研究范围覆盖环境伦理、经济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等分支学科。它应对着当代中国的重大实践问题。应用伦理学这一领域不同观点的争论,折射着当代中国的复杂情境:既存在着“极左”思想的残余力量与改革派的对立,也存在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6.
要回答休谟伦理学是否是美德伦理学这一问题,我们需对美德伦理学的定义、休谟伦理学与这些定义之间的吻合度以及休谟伦理学的总体特征进行考察。基于“以美德为中心的”美德伦理观,休谟伦理学并不主张有德之人是美德知识的来源;基于正当与美德关系的美德伦理观,休谟伦理学是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并存的伦理系统。把休谟伦理学视为美德伦理学或者其他单一类型的规范伦理学都不恰当。休谟伦理学的价值主要在于其道德心理学和基于实践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的伦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伦理学主要是义务伦理学,而社会伦理学可以看做是权利伦理学.在权利伦理这里强调权利优先于义务,道德权利是道德义务的前提.对于权利与正义何者优先的问题,应当具体考察,从社会伦理角度看权利优先于正义,而从普世伦理角度分析,普遍的正义优先于权利,这也是普世伦理理论建构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从传统到现代,伦理学通过对道德问题的研究改善和推动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德、新伦理学,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使命。党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需要伦理学。杨君新近出版的《中国近代伦理学核心术语的生成研究》出可谓恰逢其时。该书以近代伦理学核心术语为基点,运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一切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出发点和基础.实践维度的优先性不仅体现在优先于感性、直观,更体现在优先于理论思维和逻辑概念.从伦理学视域出发,强调实践维度的重要性,并非要在伦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实现“哥白尼倒转”,而是由于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尤其在当前以经济关系变革为基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关系变革的新形势下,伦理理论的确定性与实践成果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迫使我们必须将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伦理秩序,提高社会成员道德修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0.
经济伦理问题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热点,经济伦理学的理论不应只是一味消解还需要一种道德构建,但建设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期望以一种新维度的洞见将正义与中庸作为基石,来提出经济伦理学在具体问题抉择中的民主协商.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也是人类最早开始的有计划、有组织从事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与其他人类活动不同,农业需要与大自然打交道,农业生产是在自然场所中显示和展开,自然亲自参与了农业生产的始终。另一方面,从对人类发展的推动来看,农业是人们最早为着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而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既然农业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存在,它必然体现了人的各方面社会特征和价值。与人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涉及伦理一样,农业不但具有一般伦理的特性,而且因为它同时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决定了其伦理关注与其他人类活动不同,不只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更主要的是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农业关注的对象不是人,乃是有生命特性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或者动物具备生命的类特征,而且这些生命特征出于自然,具有自然属性,这一点也决定了人在生产农作物的时候需要遵循自然的规范原则,由此亦决定了农业伦理需要在规范伦理学的框架中加以考察和认知。同时,农业是为着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人对农业的判断又显示出功利性,使农业呈现功利性伦理的特征。因而,农业伦理具备了伦理学理论的各个层面,甚至将一些看似矛盾的伦理学理论恰如其分地整合在一起。农业伦理不只是单方面属于哪一个伦理理论,而是融合了伦理学中典型的两个流派即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在这种融合中,农业显明出一方面以支撑人的生存为目的,另一方面需要适应自然的客观性特征,于是农业伦理也随之在这两个层面反映出其独具特色的差异性。农业伦理的二重性不只是学理上的一种考量和认定,而且是具体地显明在农业实践之中,农业耕作中的"时"观念就是农业二重特性的实践显现,使农业伦理成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我们时代问题的聚焦处。技术是实践,是人类的设计和创造,伦理诉求是技术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技术力量的强大和影响之深远、发展之迅猛,其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是我们需要技术伦理学的原因。技术伦理的研究应当深入到“技术本身”。今天,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深入到了它的基础层次。我们的身体也由技术的出发点变成了技术塑造的对象和材料。由此提出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哲学问题和伦理问题,要求发展出一些新的原则。技术伦理学应当是一门实践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文学伦理学要成为完善、成熟的文学理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些工作既包括现实意义上的实践和应用,也包括理论意义上的话语建构。在创作实绩方面,文学伦理学需要有体现当下伦理学精神的文学创作、中国文学史、理论影响下的创作实践等三方面的支持。只有在充分的伦理文学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有充分的对伦理文学的“创作谈”,才能有伦理文学批评。在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需要在清理中外典型的伦理题材文学作品和中外文论有关文学伦理的思想观念基础上,进行文学伦理学体系的学术建构,确定框架和范围以及主要内容,进一步实现话语的建构。在理论应用方面,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实践形态,把文学伦理学应用到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叙述之中,将深刻而长远地影响文学创作。文学伦理学要成为成熟的文学理论,必须要有广泛的实践应用,应用于文学史书写和文学研究,这不仅是理论建设的需要,在根本上也是寻求文学研究和文学书写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丸山敏雄先生围绕德福一致的生活原则,建构了实验伦理学或纯粹伦理学理论体系,强调"天人相因,物我一体",人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和活动,必须遵循社会伦理秩序,讲究文明礼仪;礼可以确定伦理秩序,德可以提升人的品位。实验伦理强调实践和即行,强调通过道德规范和礼仪约束个人的行为,并坚持养成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国外工程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即以伦理准则为中心的职业伦理和面向工程实践的伦理研究,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应当加强对工程实践的伦理研究。阐述了工程伦理的意义及特点,指出了工程伦理学的现实作用及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学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伦理观念源于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而提出,经过一个世纪的孕育和思想准备,从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区别于传统伦理的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学从人与人关系的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在西方生态伦理学领域,非人类中心主义居于主流。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远程医疗伦理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伦理评价中的理性缺陷,以及远程医疗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的不确定性、异质性与对话普遍诉求难题。解决这一伦理困境需要运用对话伦理学的对话理性优势以克服传统伦理评价缺陷,以对话不断解决对话认识的开放性与异质性问题,并付诸远程医疗利益相关者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实践,最终达成伦理上的完善,由此建构一种不断在对话中进行且未来可行的动态多元远程医疗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相关的环境伦理理论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对弱化了伦理之于实践的现实意义。面对环境问题时,我们不能忽略正义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正义是人们面临有限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现实情景下的必然道德选择,是主体对环境权利诉求与资源分配中的基本伦理原则。环境正义的观点带动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转向,使得环境伦理学从对抽象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社会中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关注。环境正义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是对正义理论的延伸,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融入了伦理的考量,提供了新的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9.
黑尔是新语言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伦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他在进行元伦理学研究的同时 ,力图促使元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回归 ,从而建立起新的规范伦理学。他的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 ,它纠正了元伦理学脱离现实的错误 ,使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与伦理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建立或试图建立起伦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的困境表现为其内在和外在的双重紧张。这种紧张并不能借助于恢复本体论与伦理学的语言学转向和后现代变革予以消解。发展伦理学主张伦理价值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干预,主张伦理资源充当社会发展制度安排的价值基础,从而在解决社会发展实践问题的同时,也为伦理学的转型和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