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约瑟问题"所探讨的关于为何拥有泱泱历史五千载和辉煌灿烂文明的中国竟没有为近代自然科学提供孕育和落生的土壤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对比结合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与特点,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观、社会制度结构及经济发展几方面因素影响下的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分析,指出中国传统科学遭遇"李约瑟问题"的原因。同时,通过对李约瑟问题的反思和在对中国科学发展现状全面客观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对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和教育培养方式的建议,以期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考察,在"李约瑟难题"问世之前,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传教士)们虽已意识到中国科技文明的独特之处,但也发现了它们相对于西方科技文明的落后性,并分析了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这意味着,在长时段的视域下思考"李约瑟难题"更具有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西方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低却产生了现代科学?水本原论的言说方式给出了部分答案,因为它包含了现代科学的种子或基因:科学传统的发端、依据经验作出推论与自由辩论的学术氛围等.这对我国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难题"数学问题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数学史难题:"近代数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而在西方建立",是"李约瑟难题"的子问题,近三十年来,海内外学者在解释这一数学史难题时,提出了各种观点,但细究起来不难发现,很多观点均存在着不完备性;数学创新的严重缺失是"李约瑟难题"数学问题的部分谜底.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准确地概括了中西文明分水岭出现的现象,但令他百思不得其解;学术界虽出现许多解谜文章,但答案莫衷一是。文章将从中西文明的大视野中来比较、探讨李约瑟难题的文化学原因:轴心时代中西文明难分高低;中华文明崛起的原因是"统一";西方文明崛起的原因是"契约"。  相似文献   

6.
按照吕克.福彻尔等人的观点,"中国"和"东亚"与"古希腊"和"美国"相比,在理解世界的方式上存在颇大文化差异。福彻尔等人支持理查德.尼斯贝特的观点,宣称数学科学的诞生得益于"希腊"或"西方"的偏好分析、抽象及理性推理的文化范式;反对阿里森.高普尼克持现代科学的发展受文艺复兴后期人们对休闲和信息追求所驱动的观点;认为"中国"和"东亚"的文化范式强调整体性,是具体而辩证的。福彻尔等人以尼斯贝特及其同事们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等为立论的依据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尼斯贝特等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现代科学的诞生毫无关系;"李约瑟难题",即现代科学的诞生为何源于欧洲而非世界其他地方的问题,本身就非常含糊不清,根本没有任何质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应该从历史描述转向理论解释,并将解释的重点定为"近代科学为什么只在西方兴起?"近代科学不能按照西方的模式定义,而应理解为一种高速地创造实用性自然知识的活动和这些知识本身。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可以得出李约瑟难题的解答:近代欧洲首先形成了一种市场主导的"多元化"物质资料占有和分配方式,同时还受到教育普及的推进,使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相反,在中国或其他古老文明国家,在加强对物质资料集权控制的同时,限制和扼杀了科学发展的活力。如果中国当时能形成那种市场主导的"多元化"的物质资料占有和分配方式,近代科学完全可能在中国兴起,而且科学形式肯定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之谜"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李约瑟提出的"为什么近代科学不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间产生,而只在欧洲发达起来",众多学者试图做出解答,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官僚体制"说、文化影响论、"高水平均衡陷阱"说、"人口规模+科举制"说、整体研究论等.在对这些解释进行简要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对"李约瑟之谜"的全面回答实际上超出了科技史范围,而且对该问题的全面回答将大大加深我们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首先,"李约瑟难题"中从未提及中国古代科技自某时期就衰落下去,而是说与西方国家相比没有15世纪之前的发展势头;其次,不论在何种意义下,"李约瑟难题"都是成立的。它有两部分组成,彼此呈并列关系,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因此,解答"李约瑟难题"非同一般命题。从另一视角看,近代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产生其根源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具有游牧特点的少数民族占据中原并统治全国;其次是农民起义造成的改朝换代。在"后李约瑟时代"国人应追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去超越"李约瑟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论思想是现代科学有机论思想的重要来源。包括有机论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发展曾经起过推动作用。它经过马可波罗和莱布尼茨的努力 ,白晋的发现 ,对 19世纪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世纪的有机论哲学家怀特海和李约瑟发现了中国古代有机论思想的现代科学价值。当代科学家之所以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的有机论思想 ,是因为它对现代科学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现代文明的介入,中国传统文明的自然进程被打断了,如何对待传统成为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一方面凸显了传统问题,一方面又为处理传统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现代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文明,它必须在对传统的不断反思和批判中获得自我认同。一方面,在现代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传统出现了断裂,并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另一方面,现代文明试图借助理性反思能力将世界置于主体的控制之下,从而导致生存意义的失落。在当代中国语境中,传统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重挑战是异质的西方强势文明对本土文明的冲击;第二重挑战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彻底否定。但传统是割不断也不能割断的,它构成了生存意义的根基之一。面对现代文明对生存意义的驱除,对传统的反思同时也必须转变成对现代文明自身的反思。这就意味着摒弃现代文明的抽象理性立场,在对传统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和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且用所谓"辩证"的、"联系"的观点把它们混为一谈所致.我们只要运用概念明晰的形式逻辑方法对之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完全是一个毫无研究价值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难题”是在中西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李约瑟本人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中国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同时,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科举制度、清朝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张东荪在20世纪40年代致力于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研究工作,先于李约瑟对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一难题,从根源上作出了合理的解答。他认为,中国在传统哲学上,不注重“本体”观念,只关注“整体”思想;在古代逻辑上,缺乏“同一律”,重视“相关律”;在传统文化上,忽略“物”的观念,偏重“事”的观念。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致使中国近代没有形成科学诞生所必备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16.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