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语中的主语按照日本人的语言习惯,经常被省略。被省略的主语以人称代词最多,主要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这种主语省略现象除了受日语自身特点的影响之外,也与日本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日本的自然地理位置,传统的生产方式,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日本人的认识方法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主语省略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日语句中的主语大量地、经常地被省略掉,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从内向外看或从外向内看,日语的谓语有明显的方向指向性;复杂、发达的敬语表达方式暗示了主语的存在;日语授受表达句式中的潜在的人称指向特点决定了句中主语要经常被省略掉。  相似文献   

3.
由于日本人的语言习惯,在日语中,主语缺失或主语经常被省略。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等,也就是离不开这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因而,主语缺失或主语省略这一现象不仅由日语自身特点决定,也与日本的社会、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比如日本的自然地理位置、生产方式、语言心理、认知方式,等等。日语中主语省略现象充分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省略,无论是在汉语中还是在日语中,已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其中,主语省略是各种省略现象中最主要的。在日本和中国,很多语言学家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日本的久野彰、三上章,中国的吕淑湘、王力等。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日汉、日英等主语省略的比较研究。本文以川端康成的名著《雪国》及其汉语译本为对象,结合先行研究,从语言结构及其特异性等方面分析了该著作在源语言和汉语译入语中的各种主语省略现象,并总结了其中所蕴涵的汉日主语省略现象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日语主语的若干省略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汉语、英语相比,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主语省略现象,这与日本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日语中主语省略的各种现象。借助上下文的主语省略;借助场景的主语省略;借助文体的主语省略;借助日语自身特点的主语省略。在实际的使用中,这几种省略现象互相交织,更加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6.
主谓结构作为一种基于逻辑学意义上的基本思维形式,它是人类思维的共性,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之中。有谓语必然有主语,不存在没有主语的谓语。主语的有无取决于它的内在本质,而非外在表象,不能以英语主语的表象特征来决定主语的本质,并据此认为日语中不存在主语。无论是日语主语省略句还是无主句,其谓语都存在事实上的逻辑主语。可以利用日语中特有的主格助词和主题助词的形态标记,来深化对主语的认识,把主语分为主格主语和主题主语。  相似文献   

7.
不定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谓语动词形式,它有意思上的主语,这个主语被称为逻辑主语,以区别于语法上的主语。正确理解其逻辑主语对我们正确运用不定式结构很有帮助。在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中,逻辑主语位于for(of)后面,不定式前面。当不定式结构充当宾语、状语或表语时,其逻辑主语常常是句中的主语,作补语时,逻辑主语为宾语、主语或修饰主语的物主代词,作定语时,主动语态的不定式逻辑主语为被它修饰的名词或代词,被动语态的不定式其逻辑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作主语时,逻辑主语或者省略,或者由for引出,放在不定式前面。  相似文献   

8.
日语主语在日语语法中的地位常常受质疑,而主题作为句子成分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主题是与述题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话语语法的范畴,主题与主语不是同一层次的语法概念,在一般的句子成分分析中不宜采用主题的概念,为了避免“主题”术语带来的尴尬,笔者提出了"は主语"和"が主语"概念,并仔细分析了两者不同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省略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汉语无论在书面语或口语表达上,都存在大量的主语省略现象,而英语特别是英语的正式书面表达中则少有主语的省略.英汉主语省略的差异不仅来自这两种极不相同的语言本身,更主要的是来自两种语言背后起支撑和依托作用的文化.因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互相协助和发展的.通过唐诗"主语省略"英译个案的考察和分析,可以论证这种差异离不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深层因素,进而证实诗歌翻译中意境具有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
省略是日语和汉语中均存在的现象。日汉语言中的成分省略主要包括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等。日语和汉语的谓语都有省略的情况,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异点。本文旨在通过日汉谓语省略现象的比较研究来探讨日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先秦能代表上古时期语言面貌的十一部经典著作,逐个分析其中出现的“尔”字,并对其用法做了详尽的考察和统计,同时整理了“尔”字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比较结构中than后人称代词的比较对象是主语时,这个人称代词可以是主格也可以是宾格,用主格时than是连词,是正式语体,用宾格时than是介词,是非正式语体。然而,通过BYU语料库以第一人称代词为例进行的数据统计显示,无论是正式语体还是非正式语体,直接以I结束比较结构都是有标记的,而than me是无标记的。依据功能语法的基本观点,有理由认为,me并不是than的宾语,而是第一人称代词的重读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语篇表征理论强调语言的动态特征以及上下文对句子意义的影响,因而对名词和代词的照应关系确认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本文以语篇表征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了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包括零形代词)句内指称照应的消解过程,认为句内指称消解主要以线形语序处理,主从结构例外。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时体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常将"了"看成类似日语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之后表示时态的语尾,从而使其在使用"了"时产生偏误。考察日本学生使用"了"字句的偏误情况,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探讨汉语"了"字句的时体,并指出对"了"字句的时体义进行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语如何解读古汉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有+国名”和代词“有”为例,考察了其在古日语和现代日语中的翻译和具体使用,指出前者虽未被日语吸收,但是后者受训读的影响已经进入日语。并在古日语和现代日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语言中大量存在疑问代词用于感叹的现象,这与人类共同的认知规律和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由于疑问代词在不同类型的语言中作为疑问焦点时所处的句法位置不同,其语义扩张到感叹范畴时所借助的形式标记不同,造成疑问代词感叹功能的显赫度存在明显的类型差异。在wh-词移位语言中疑问代词感叹功能显赫,能承担起引领感叹句的交际任务,而在wh-词原位语言中其显赫度差,还需借助其他语法手段标记感叹语义。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形合型语言,注重句子的形式与结构,主语在英语句子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汉语是意合型语言,重视语义的连贯,汉语句子中可以没有主语,有主语位置也灵活。汉语的句首是话语的主题,它有时候就是句子的主语,有时候不是,而是句子的宾语或其它成分。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掌握主语和主题的异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名词短语可及性递进阶”、“感知难度假设”和“S0层级假设”理论,通过句子补全形式来探究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关系从句的知识与其英语语言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学习者关系从句知识的掌握与其语言水平相关,关系从句知识掌握得好的学生,其英语语言水平也高。(2)学习者主语关系从句、介词宾语关系从句和主语位置关系从句知识的变化对其语言水平有影响。(3)在宾语关系从句内,当从句主语为有生命语义特征的名词时,学习者宾语关系从句的掌握情况对其语言水平不显示影响力。(4)宾语位置关系从句、关系从句外置结构的掌握情况不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构成预测力。  相似文献   

19.
文末决定性和语序的相对灵活性——日语句子结构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末决定性是日语的一个语法原则,谓语是句子的最重要部分,出现在句末.助词的存在使语序的相对灵活性成为日语句子的显著特点,但由于句子的最小单位句素的存在,句子的语序不是绝对自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