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面报道占有相对较多的注意力资源,其原因不仅有媒体新闻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更有受众信息选择和接受心理的影响。负面报道与受众接受心理、信息需求的契合度,以及受众基于新闻态度的新闻行为等共同造成了负面报道对受众注意力资源占有的现状。负面报道所形成的"拟态环境"会对受众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形成心理暗示和"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在历史演变与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当代传播受众观念的演变以及学界对受众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探讨电视与网络受众为中心,对电视、网络受众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而浅析当代传播受众研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由于交互性、广容性、实时性、全球化、易检性、多信道性等特性,及其对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的广泛覆盖和传播形式的丰富,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受众对媒体的心理期许,使受众认知结构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为达到与受众认知结构的同构,满足受众在网络传播背景下更为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心理期许,网络传播的编辑人员必须着手3方面工作,即盘活网络资源、畅通信息供求渠道;构筑虚拟社区、形成受众情感依赖;提升传播质量、巩固受众信息依赖。上述各点是网络传播为保证受众接受的稳定心理倾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逆反性、参与性等特点,受众的话语权更加强烈。编辑应意识到受众心理的时代特点,以受众需要、受众接受为基点,增强受众意识、责任意识,强化选择、引导、暗示等功能,传达给受众一种正确的理念、积极的情操、高雅的境界,进而提升受众的接受品位。  相似文献   

5.
电视审美特性与受众心理需要的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对电视媒体的心理需要基本上可以简化为三类,即指向外部世界的信息需要、指向个体内部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以及以沟通交流为目的的社会化需要。电视的审美特性主要体现在现实性、虚幻性和综合性上,它们分别满足了受众各个层次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新闻受众"地位提高之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新闻受众"地位提高的原因:其一,"新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最终决定了"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主动性,形成了"新闻消费自觉"的特殊心理;其三,关注受众心理选择,是新闻传播由"纯意识形态行为"转入"市场行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从影响大众传播的制约因素和大众传播的主要特征来看,"受众中心"论只能是一个乌托邦.大众传播的走向,不是"以受众为中心",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媒介应该是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又要积极引导受众,受众应该对媒介的传播积极参与并做出及时的回应,二者在沟通、交流与反馈互动的基础上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受众对电视媒体的心理需要基本上可以简化为三类,即指向外部世界的信息需要、指向个体内部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以及以沟通交流为目的的社会化需要.电视的审美特性主要体现在现实性、虚幻性和综合性上,它们分别满足了受众各个层次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由于交互性、广容性、实时性、全球化、易检性、多信道性等特性,及其对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的广泛覆盖和传播形式的丰富,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受众对媒体的心理期许,使受众认知结构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为达到与受众认知结构的同构,满足受众在网络传播背景下更为丰富、更具挑战性的心理期许,网络传播的编辑人员必须着手3方面工作,即盘活网络资源、畅通信息供求渠道;构筑虚拟社区、形成受众情感依赖;提升传播质量、巩固受众信息依赖。上述各点是网络传播为保证受众接受的稳定心理倾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技术平台上大众传媒传统编辑思想的坚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社会信息传播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格局,大众传媒在进行自我调整的同时,还要勇于坚守传统的编辑思想.在网络环境中,"文化同一性"为媒体的"社会责任"指明了方向,媒体不至于迷失自我;"受众本位"意识又要求大众传媒在网络平台上重铸形象和品牌.在社会职能的叠加中,传统媒体编辑思想的沿袭有着它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媒介素养教育:"受众中心"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在尊重每位受众的同时,培养每位公民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分析及制作能力.它以最广大的受众为对象,是对受众研究中"受众中心"话语内涵的重要补充,是一种新的"受众中心"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环境因素与网络新闻传播技术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致使受众接受网络信息传播的心理预期呈现快速获取最新信息、主动选择有用信息、精确接近深度信息的特征。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拥有的上述心理预期,促使受众获取网络新闻的行为特征呈现出一些新的明显变化:对新闻标题的“第一依赖感”形成,扫描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利用搜索引擎寻找阅读内容。为此,网络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应产生相应的变化,即精心写作新闻标题、制作便于检索的导语和概要、主体要想方设法突出重点新闻要素、灵活安排新闻背景、分层展示新闻的深度信息。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群体的受众,具有丰富多变的情感、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的意志、轻信盲从的从众心理.大众传媒殚精竭虑,主动理解受众心理,逐步形成了以个性为表以大众化为里的传播模式.一般来说,大众媒体对群体心理采取迎合策略,这也必然对群体心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媒既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参照的生活空间,又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一个"言语场".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打破原有传播关系格局,突出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如何扩大网络受众这一难题,而在社交媒体中确立受众主体地位则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受众主体性地位涉及三个重要维度:内容,以受众为主体扩大内容边界,突破新闻报道的局限;推广,建构以受众为主体的内容推广方式,让信息去追踪受众;互动,融入以受众为主体的互动关系,稳固并扩大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学校媒体行为的勃兴渐长和日益丰富。学校媒体生态也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发生着改变。当下榆林学院各类基于网络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使传播的维度、广度和深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扩展;但媒体的层出不群,并没有有效提高学生受众的满意度,学校媒体和学生受众貌合神离的局面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有效运用学校媒体为学生受众服务,就成了我们当前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拓展信息,深度报道、优化报道、特色报道及其建立校院媒体与学生受众互动平台等等,不失为解决错位良策。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大众传播语境中,独特的"凤凰现象"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传媒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风凰卫视立足于受众心理需求,其突显的"家庭感"与受众的审美期待相呼应,营造的"场效应"与受众接受氛围相契合,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策略构筑了凤凰"亲和化"的电视场,为电视受众提供了多方位的审美体验王国.  相似文献   

17.
当今演讲类节目在各种媒体异军突起.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成功的演讲中虚假语用预设的使用功不可没.以TED演讲为例,虚假语用预设的使用实现了对受众心理诉求的契合和满足,从不同程度迎合了受众的求知心理、心理认同、娱乐心理和社会化心理,产生有效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 1 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提出之后 ,中国新闻媒介的受众观念不断增强。有人认为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方向。笔者则认为 ,从大众传播的技术特征和传播的社会控制考虑 ,受众中心论只能是一个乌托邦 :无论是传统的“宣传型”观念还是新兴的“市场型”观念 ,都不是以受众为中心 ;即使是第四媒体———计算机网络 ,也不可能带来“受众中心”。中国新闻改革的走向 ,不是“以受众为中心” ,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媒介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 ,又要积极引导受众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新闻受众”地位提高的原因:其一,“新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最终决定了“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主动性,形成了“新闻消费自觉”的特殊心理;其三,关注受众心理选择,是新闻传播由“纯意识形态行为”转入“市场行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从受众的信息接受心理入手,重新审视被学界长期忽视的受众把关环节。目的不是要将受众把关的能动性盲目扩大化,也并非宣扬媒介无力论,而是希望受众能够意识到对媒介把关过的信息进行再次把关的必要性,并及时消除媒介崇拜,保持对媒体的警戒状态,不盲目信任媒介信息,争做自己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