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通过对韦伯有关"价值无涉"和"价值关联"论述的分析,指出张力无处不在是韦伯思想的生命力之源,而"价值无涉"和"价值关联"正是韦伯思想中的一对张力;二者的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二者的张力也是韦伯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作出的最重要贡献,它统摄了韦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其他概念.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斯·韦伯方法论著述的代表作,书中突出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主要概念。文章着力探究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思维元点和维度方法,并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所处的理论境域,分析和讨论了在此基础上其所涉及的一般性问题,揭示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对我们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理想类型"是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马克斯·韦伯的贡献就在于向我们揭示了这种方法,使我们更加自觉.而且,马克斯·韦伯还向我们揭示了同一实在的"理想类型"是多样的,甚至是无限多样的.这可以被认为是马克斯·韦伯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涂尔干和韦伯的相关著作的阅读基础上,梳理了涂尔干和韦伯有关使社会学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研究方法.涂尔干的学术,致力于使社会学从传统的思辨性体系中独立出来,涂尔干的研究,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严肃科学提供了经验的对象、实证的方法和规范的研究;相对于涂尔干将"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韦伯则更关注对社会行动之"意义"的把握,韦伯认为,对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而言,只有将"意义"考虑在内,其解释才可能是妥当的,社会学诠释性的解释,相对于自然科学观察性的解释,不啻是一项额外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斯·韦伯方法论著述的代表作,书中突出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主要概念。着力探究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思维元点和维度方法,并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所处的理论境域,分析和讨论了在此基础上其所涉及的一般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韦伯把社会行动纳入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开创了解释社会学的先河,打破了孔德、涂尔干为代表对社会现象只能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断,开拓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巨大的空间.文章在试图分析韦伯行动的内涵、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指出韦伯社会行动在其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意义,并在时代的发展脉络中探析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体现出的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斯 .韦伯方法论著述的代表作 ,书中突出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主要概念 .本文着力探究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思维元点和惟度方法 ,并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所处的理论境域 ,分析和讨论了在此基础上其所涉及的一般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斯.韦伯方法论著述的代表作,书中突出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主要概念。着力探究了韦伯方法论学说的思维元点和维度方法,并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所处的理论境域,分析和讨论了在此基础上其所涉及的一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对当代社会科学的影响很大,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争论,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价值中立"学说,并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恰逢韦伯逝世一百周年.百年前,韦伯对我们时代命运的反思在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康德主义的熏陶下,韦伯思想充斥着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张力,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价值中立与悲观主义、文明比较与西方中心主义交织起韦伯学说广阔的理论解释空间.韦伯思想最重要的价值是其复杂性理解方式,在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上坚持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拓展了经典社会理论对现代社会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在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韦伯学说中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仍具有一定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实证研究方法为特色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法学研究方法正处于转型之中,实证研究方法将成为法学研究的常规范式。一些学者对法学实证研究的客观性提出质疑。求解实证研究的客观性难题可以从马克斯·韦伯那里得到启发。韦伯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研究具有代表性,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做到“价值无涉”。韦伯主张的客观性以价值关联为前提,以客观可能性为基础,以对理想类型的应用和超越为实现路径。在法学研究中,运用指向客观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必然性,这是由法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以及法学对法律的批判功能决定的。法学实证研究并不排斥主流的规范研究,两者应互相补充,这也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学实证研究要实现客观性,需要兼顾证实与证伪,注重文献的积累、理解的逻辑以及实践。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目标是要在韦伯方法论基础上实现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韦伯强调宗教伦理对个人的经济心态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有了韦伯命题: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新教伦理。根据韦伯的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韦伯还提出了反命题:儒教不可能像新教那样焕发出“资本主义精神”,因为,儒教仅有“外王”的入世理性倾向而无实际经世抱负的手段,仅有“内圣”的价值理性的信念伦理而无工具理性的责任伦理。文章从信仰、理性、克制、敬业与成功的内在逻辑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方法论和思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关系的角度研究资本的本质和运动。韦伯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带有浓重的德国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色彩。韦伯的研究证明,西欧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以及这种伦理的传播制度不仅对资本主义形成所需的种种特定历史条件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身就是特定历史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在社会科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价值中立概念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中立问题一直是马克斯.韦伯社会理论当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我们理解韦伯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此的理解,学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本文认为,需要基于三个层面,也即基于韦伯对经验性社会科学、理想类型、研究态度的本原意义上的理解才能真正全面阐释价值中立的涵义。本文也指出了存在于韦伯本人身上价值追求与价值中立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人类行为的一种可能解释-韦伯对边际效用理论的参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杨  童潇 《东方论坛》2003,(2):101-104
韦伯是经济社会学中较为偏向社会学视角的理论家,他的经济学理论背景和社会学的关怀使他在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时,呈现出了与以往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韦伯经常参考边际效用理论,此时社会学虽处于前科学阶段,但韦伯贯彻了他独特的理想型概念和个体主义方法论原则,因此在十九和二十世纪之交的那场关于方法的战斗中,表现出来了与以施穆勒为首的主张政策论的正统保守派和以布伦坦诺为核心的力主科学论的学者都不同的观点,这就是"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的原则.韦伯试图与历史学派和传统的边际效用理论学派厘清界限,强调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关键在于描述而非预测人类行为.但即使同样采用个体主义分析方法,韦伯关注个人选择如何集合而成宏观秩序,和这种宏观秩序提供给个人选择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了他与经济学家、心理学家迥异的观照人类行为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韦伯与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和奥地利经济学派颇有渊源。韦伯综合了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方法。首先,他批判了将历史的方法和抽象演绎的方法割裂开来的观点,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韦伯的早期研究应用了历史的方法,他的理想类型、方法论个人主义等方面又受到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其次,韦伯认为社会科学不但是一门关于具体实在的经验科学,以理解生活中实在的独特性,而且要获得一种从中推演出实在的命题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韦伯对于理性和理性化的分析,反映出他提出理性的基本原由是整个社会理性化的不充分和不完备.文章作者重新对韦伯的"理性化"概念的内涵和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认为,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面临的仍是"理性化"的不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理性化"的进程,健全理性化的经济生活秩序、法律体系和理性化的组织管理体系等,这是我们走出和避免陷入后现代理性彷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研究方法论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里,实证主义方法论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争论旷日持久.批判理论和诠释理论在反对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发展自己的方法论思想过程中独树一帜,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方法论不存在着隐患.M@韦伯虽然竭力倡导理解社会学,但是他对社会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样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