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英雄理念"的反思与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雄理念"是革命现实主义的重要美学范畴,也是革命文学英雄叙事的核心创作规范。从多维度对"英雄理念"进行当代反思和理性阐释,革命现实主义英雄理念实质上既是以现实主义为装饰的主观浪漫主义英雄观,从内涵到外延看又是个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系统;革命英雄理念既是以否定人性论或人道主义为前提而建立在独断阶级论的基础之上,但个人主义英雄与集体主义英雄又不是绝端对立而是辩证统一;英雄个体主体与英雄集体主体既是同质同构的,革命英雄理念与革命文学创作实践又表现出种种逆向顺向相交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谈"新写实"小说对"原初现实主义"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创作倾向,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摒弃革命现实主义作品中那种强烈的政治色彩、理想主义色彩,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展示生活本相,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处境,表现出世俗化的倾向。所以说,新写实是原初现实主义的回归,是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反动。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一些新归纳、新概括、新阐释。这既有深刻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更需要有高度的理念修养,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主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双百"方针的提出为背景,1956年的小说创作新潮确立了"干预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姿态,从而打破了50年代初以颂歌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开辟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新维度和新思路.这一创作新潮的出现既是"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再生,同时也是建国以来重新确认知识分子角色的一个重大尝试.  相似文献   

5.
扎米亚京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及其文学创作道路都极为复杂,充满了争议.他的小说以讽刺、怪诞而闻名,既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印记,又深受现代派作家的影响,从而成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扎米亚京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及其文学创作道路都极为复杂,充满了争议。他的小说以讽刺、怪诞而闻名,既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印记,又深受现代派作家的影响,从而成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新写实"主义文学在典型形象的塑造、对生活本质的重新发掘、及文本风格的转型等三个方面的分析,确定了"新写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证明我国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新写实"主义文学创作是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之所以给人以"新"的感觉,原因在于我们对现实主义的偏狭.因此,对"新写实"传达一种灰色人生语境的指责是缺乏辩证态度的.  相似文献   

8.
哈丽雅特·比彻·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影响力的文学巨著。其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深刻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树立起反对奴隶制的旗帜,影响了美国的历史进程,并在南北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美国文学史上,树立起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旗帜,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成为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对于战争小说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黄金时代。在南线战争爆发之后,一大批反映战争题材的军旅小说异军突起,彰显出军旅小说的独特品格和重要意义。综观这一时期的战争小说创作,无论是其文学理念还是题材内容,无论叙事风格还是审美品格,都因其对于"英雄是人"、"军人是人"理念的重新确立而展示出全新的风姿。由完美英雄走向伤痕英雄、由阶级英雄走向民族英雄、由正统英雄走向民间英雄,成为80年代战争小说英雄塑造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毕淑敏的小说存在于《夸父逐日》这一文本间,即夸父(英雄)-追日(理想)-牺牲-邓林(希望)这一叙 事环,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英雄-崇高-悲壮这一审美环。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短期效应的冲击,以及20世纪90年 代以来知识分子精英集团的瓦解,集体理想破裂,"日"的内容成为既定的假设,而追逐成了一种形式,"夸父逐 日"真的成了一则神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争论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引发了有关文学经典的讨论。文章从文化诗学的角度,通过对文学经典及其形成过程的思考,对这部小说做出新的解读,认为无论从思想深度上还是艺术审美上,它都算不上一部真正的文学经典。我们没有必要人为地抬高,也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因为在这个多元化的年代里,读者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女性身体·五四话语·革命救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革命意识形态成为主流话语左右着文学创作时,丁玲试图通过对女性身体的革命救赎寓言化书写将女性书写融入主流话语体系之中。女性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被深度扼制。然而,女身书写的自身逻辑却在另一层面干扰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不自觉地流露出作者未被泯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商周文学流程的文化观照>的续篇,文中将继续追问一些文学史问题,诸如为何文化专制时代的颂歌体文学特别发达,为何"秦世不文"而后世的<过秦论>、<桃花源记>、<阿房宫赋>、<孟姜女哭长城>等等"谴秦"作品却成了文学名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无本质区别,汉代巨史大赋的森林是在什么样的文化原野上生长繁茂的,表达了作家们怎样的文化追求和审美理想,"少而好赋"者为何又"壮夫不为",东汉张衡何以在登上了汉大赋的峰巅之后又转向了以山水田园和平凡人性为背景的抒情小赋等.作者认为,文学名篇的细读和内部研究非常必要,但滋养文学华林的文化的阳光雨露却只能作外部观察与考量,文学景观的兴衰存亡依赖于远比自身广阔得多的人间万象和天地风云.  相似文献   

14.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丽"范畴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丽"揭示的是一些表面的、直接可感的审美属性,并不具备多方面审美内涵。魏晋南北朝时"丽"范畴逐渐成型,"丽"已有意识地被纳入社会文化审美视野,建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丽"范畴审美体系。唐宋时"丽"范畴走向兴盛,"丽"是唐宋诗、词美的突出感性表征,唐宋诗学、词学理论自觉地对之进行了理性把握。元明清时期是古典美学"丽"范畴的深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它在许多艺术部门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人们对"丽"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其本国就引起了一定反响,加之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虽与原作有所出入,有失其“信”,但此作却取得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我国近代的翻译名著,大大丰富了“译介学”理论的内涵。另外,它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文造情,是《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提出并作为当时一个创作思潮而加以批判的,其目的是要确立传统的为情造文观念的地位。但其反对的为文造情之“情”中吸纳了个体性的诸如闲适等情感,并为文学虚构留下了相应的余地。它不仅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为情造文观念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小说以实验文本的形式走上当代文坛,繁荣一时,但至今为止还是一个含混的概念,从历史题材、历史视角、历史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尝试澄清它与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小说和传统历史小说的区别以及“新”之所在,为它的存在提供理由与合法性依据,并对简单地将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应阐释的状况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8.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艺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观的理论创新,是有别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新的创作导向。通过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人民文学观的生成和发展,进一步揭橥人民文学观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文艺发展的需求,更在于对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的生成,与文学理论的生成一样,是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既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方面的作用,也有理论主体、理论自身方面的作用.只要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其本身固有的.对文学理论科学性的怀疑和否定,既有一定的词源学原因,也有一定的语用学原因:既有一定的理论原因,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