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着手,分析了“垮掉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垮掉”青年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指出“垮掉运动”是美国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前驱,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垮掉派”过激的反叛言行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出路,他们的寻觅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2.
戴维·洛奇(David Lodge)的小说《换位》从文学视野反观美国60年代声势浩大的反正统文化运动.该运动反叛权威、颠覆经典、动摇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精神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皆有所体现.同时,小说对其所推崇的吸毒、性革命及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嘲讽和不屑.  相似文献   

3.
戴维·洛奇(David Lodge)的小说《换位》从文学视野反观美国60年代声势浩大的反正统文化运动.该运动反叛权威、颠覆经典、动摇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精神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皆有所体现.同时,小说对其所推崇的吸毒、性革命及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嘲讽和不屑.  相似文献   

4.
涂鸦艺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社会边缘,一群反叛的年轻人将世俗文化的碎片重新架构起来与传统和规则提出挑战。这一亚文化艺术形式从地下状态逐步成为商业文化的先锋与时尚,从美国局部地区迅速扩展成为世界性的涂鸦艺术符号帝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青年经历了"沉默一代"和"反叛时代",他们追求自我、本能体验和社会反叛,疯癫构成三者间的共同特性,但各群落所负载的"疯癫"有不同内涵。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神经症人群、垮掉一代和嬉泼斯特等三类青年群体,厘清三者在表征、价值观念和命运之间的联系和衍变,同时挖掘他们疯癫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并发现疯癫概念的内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社会进入了所谓后工业社会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则产生了以"后现代"命名的文化运动。以约翰·希克为代表所倡导的宗教多元主义观念以及相应的宗教普世运动也应运而生。他们在主动谋求与后现代语境中的多种主张相契合的同时,却也遭到来自于后现代话语者的严厉批判。宗教多元主义理论有其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一种以LSD为核心的致幻毒品文化在美国有闲阶级中形成。LSD的滥用一方面与社会知名人士的引导分不开,同时也与该种毒品在致幻方面的惊人特性有关。从深层次意义上说,LSD的泛滥也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所具有的物质主义文化遭遇反叛和面临精神困惑的产物。虽然7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该种毒品副作用的认识导致了它的逐渐衰落,但滥用现象所昭示的社会病理问题仍有待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法国动荡社会中兴盛起来的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产生于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叛,以消解为主要特征,系统地消解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故称“解构主义”(destructuralism),又名“后结构主义”。1967年,德理达的《语音与现  相似文献   

9.
亲和传统而不是反叛传统,是李建军批评观的显著特点.作为60年代出生的批评家群类,其学术思想的形成大都在8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交替中,因之,反叛传统,重写,重构,否定几乎是他们思维中的关键词.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生代批评群十有八九"反骨"凌厉,这实为历史所致.然而作为这个群体中异类的李建军,其亲和传统的悖论批评观之成因又何在呢?当仔细揣摸了他的批评文字后,概言之,我以为有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以青年为主体的抗议活动.运动波及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影响至今.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抗权威、反抗当时的法律及传统价值观念,为追求自由,为建立一个充满爱与和平的社会而反抗.肯-凯西的代表作<飞跃布谷鸟巢>发表于1962年.作品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把50 年代发端的"垮掉派"运动同60 年代的反文化/嬉皮运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由来已久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集中爆发了各种各样以青年为主体的争取平等权利的激进运动,而六七十年代的小说则从思想上颠覆了盛行于美国青年中的主流价值观。从家庭角色、性别角色与同性恋权利的性别平等,黑人、印第安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同美国白人之间的种族平等以及青少年小说与成人小说之间的文化平等角度探讨了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说对青年平等观的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12.
菲利普·罗斯后期代表作《美国牧歌》讲述了犹太移民利沃夫一家三代20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梦追寻中传统文化身份的历史变迁过程。小说既包涵了丰富的犹太民族文化要素,又体现了当代美国主流文化的时代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将考察小说主人公利沃夫家族三代人在历史观照下美国梦的演进与传统身份文化变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以此为研究主线,探究构成小说各文化要素的深层文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自觉视角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文化自觉度认知的状况,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培养文化自觉的核心,深度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载体。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高校对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传播意识,以强烈的文化责任和文化自信创新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肯定性行动"实施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以高等教育公平为目标的相关政策,也带来了对非少数族裔学生的"逆向歧视"等问题,加之当前少数族裔学生高辍学率、高贷款率、低就业率等现状,共同汇聚成了特朗普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动力。改革内容包括取消少数族裔入学优惠政策、改革学生资助体系、强化职业导向、维护白人主流文化等,预计将对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产生广泛且复杂的潜在影响:社会层面,降低社会流动性,造成阶层固化;学校层面,使得美国高校日益趋同,冲击多样性文化生态;个体层面,增加少数族裔学生获得资助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台湾诗坛经过50至6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洗礼,70年代开始转型,书写"文化中国"与"地理台湾"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成为主潮.台湾新世代诗人感应时代变化,创办诗社,出版诗刊,发表宣言,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说"葡萄园"和"笠"诗社奠定了当代台湾现实主义诗歌的基础,那么"龙族"、"主流"、"大地"、"草根"、"诗潮"和"阳光小集"等新世代诗社则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发展与成熟,并预示着新世代诗人将在80年代成为台湾诗坛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地区作为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20世纪60~70年代出土众多文书之后,近年又出土了大批文献。这些出土文献成为我们从事西域历史与文化研究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民族志书写危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化描述与文化批评在人类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在实验民族志中,表述危机下的种种表征方式、文化批评中彰显的民族志价值,恰恰说明了实验民族志在不断践履民族志实践,而这种实践给民族志发展,乃至人类学学科及人类学一般知识发展的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8.
以韩国全罗道下沙溪村为田野调查对象,揭示了20世纪60年代10多年间,随着居民的城市化和农业“绿色革命”的深入,该村传统的虫祭仪式随之消失,并以此为突破口,展示了该村因此而蒙受的生态和社会文化“双重”灾难,希望唤起整个社会的反省,注意到技术的引进不能光凭该项技术是否贴上“科学”的标签,而是要看该项技术是否能与文化共同体和相处的生态系统相兼容。为此,作者立足于文化相对的立场,提出“适当技术”的概念作为生态人类学评估技术改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澳大利亚移民史上的转折点。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掀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此次移民计划着重强调劳动力市场的直接需求和种族、文化纯洁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公立学校开始注意学生法律的问题,其中学生的权利问题尤其受到关注。美国学生法律中的学生权利问题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包括学生权利的程序性保障,学生的言论和自由表达的权利,有关停学、开除和转学方面的权利,避免体罚的权利,学生的隐私权等比较重要的方面。从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来谈学生的权利问题,对于研究、探讨学生权利的发展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