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文系年补正(续)周裕锴颂类十六、《鱼枕冠颂》(卷二十)《纪年录》、《总案》、《考略》均未系年。今案:此文乃元丰四年(1081)作于黄州。《三希堂石刻》有苏轼自跋《石恪画维摩赞》、《鱼枕冠颂》云:“仆在黄冈时,戏作此等语十数篇,渐复忘之。元三年八...  相似文献   

2.
明清海南本土对苏轼海外诗文选本的整理尤为重视,先后形成了《居儋录》《海外集》两个版本体系。清代临高县令樊庶自发编纂的《宋苏文忠公海外集》(康熙四十三年,1704)上承“居儋”,下启“海外”,是迄今所见唯一一部评批本《海外集》。其价值有二:一是樊庶本《海外集》在戴熺本《海外集》(万历四十七年,1619)域内失传的背景下,作为后世《海外集》的实际母本,在东坡海外诗文选本的编纂史上厥功至伟;二是樊庶本《海外集》对海南风物的注释、对东坡诗文(特别是和陶诗)的评点别出心裁,在清初诸多注苏、评苏选本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张燧《千百年眼》中有三十个条目源自苏轼、苏辙之文:或完全抄录苏轼之文,或简单删改、节录苏轼、苏辙之文。张燧抄录苏轼、苏辙之文的原因是:“二苏”相关著述在明代的刊刻,为张燧学术研究提供了载体;学术识见或学术观点的相近;明代中叶以后“苏文”评点热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苏拭与苏辙兄弟二人,情谊之深重堪称千载一遇。而其对李白的评价几乎完全相左,这一事实是值得深思的。兄弟二人均以大节凛然著称,宋人魏了翁有言:“苏氏兄弟平生大节,在于临生死利害而不可夺。其厚于报知己,勇于疾非类,则历熙、丰、祐、圣之变如一日。而后知世之以文词知二苏者末也。”(《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二)当二人评价李曰性格时,苏拭对李白的傲岸叛逆性格不仅十分宽容,还大加称赏;而苏辙并未看到李白性格的主导方面,对其政治  相似文献   

5.
清代诗人集会唱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但学术界还很少研究。这里以毕沅辑《苏文忠公生日设祀诗》为主要依据,对他主持的“苏文忠公生日设祀”集会唱和进行专门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论书法艺术的神胡润昆书法艺术的美表现在很多方面,但归根结蒂要体现于“形”、“神”之上。古今书家又无不以“神”为书道之极。“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王僧虔《笔意赞》),“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苏拭《论书》),“学...  相似文献   

7.
苏轼谪居海南事迹系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圣四年丁丑(公元1097)苏武六十二岁春在广东惠州谪所四月苏拭再贬琼州别驾,移昌化军(治所在今儋县中和镇)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太守方子容来别。十九日离惠州,少子过随侍,长子迈留处惠州。苏轼《到昌化军谢表》:“今年四月十七日奉被告命,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臣寻于四月十九日起离惠州……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苏拭《与王敏仲书》:“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实。今到海  相似文献   

8.
《苏颋年谱》订补(一)陈钧拙稿《苏年谱》,发表于《盐城师专学报》91年第1、4期,92年第4期,93年第2、4期,94年第1期。从草成到发完,历时五年。文稿许多不完备处,时有发现,不免汗颜。承蒙编辑部成全,特作如下订补:1、苏,字。[补]一作庭硕。《...  相似文献   

9.
苏文辨正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虽称完备,而所收苏文仍有疏误,诸如脱文、错改、衍文、误收等。兹作分类辨正,以引起研究家注意  相似文献   

10.
划时代法典《教师法》给我们的启示刘大文,苏春景在我国教育史上,199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经过长达八年的反复修改和讨论,一部划时代的法律应运而生,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观其立法宗旨,《教师法》颁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为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诗萌芽于《诗经》与《论语》的某些章句,功能是为了诗的起兴。汉武帝的《秋风辞》,曹操的《观沧海》等已得山水诗的雏形,到六朝已形成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固定形式,并流传有序,历代继承下来。晋有陶渊明;南朝宋有谢灵运,齐有谢;唐代李白的豪放、王维的禅悦是中国山水诗的顶峰;宋代苏拭的清雄,陆游的苍凉;至元已觉局面狭窄,引起山水画家诗的勃兴;明清的山水诗境界狭小,部分折射唐宋,满足其感情世界,明代李攀龙、清代吴梅村和王世正各有建树。因山水而造就了的历代诗人,又引起对山水诗的咏叹,本文并探讨了这些山水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苏拭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命题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只是对王维诗画的评价,抑或如有人所归结的那样,仅是一个诗与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对此,清代著名学者叶燮解释得颇为清楚明白:“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己畦文集》卷八《赤霞楼诗集序》)诗与画,即情与形的交融和统一,构成了艺术的审美意象,这是艺术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本《苏轼文集·史评》所收《历代世变》和《韩愈优于扬雄》两文均非苏轼所作,且都从二程之语改编而来;《史评》所收《李靖、李勣为唐腹心之病》一文,与清人所辑苏轼季子苏过《斜川集·书二李传后》一文大体相似,应也不是苏轼所作。诸文误系为苏轼作品,似始自《三苏先生文粹》。世传吕祖谦《东莱标注三苏文集》中也存留有这三篇文字,吕祖谦刊刻过二程《遗书》和文集,应不会误将这种源自二程的伪作系在苏轼选集中,所以该书应非吕祖谦专意选编标注的三苏文集。不过,《东莱标注三苏文集》的集结成书,或是以流传出来的吕祖谦编选《宋文鉴》的手抄、批注稿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
范词识小     
本文系作者读范仲淹词三点心得。范公《渔家傲》词,欧阳修有“穷塞主”之说,历来解者纷给,作者借助史料,探索欧公此讥,盖因当日所持御边攻守之策与范公有龃龉。次论范词以诗为词、以文为词,是苏、辛文体改革的前驱。末论范词精髓乃在熟精选及,其句法语意、典故意象,多有脱胎于《文选》者。论范词,从此人手,庶几近之。  相似文献   

15.
世以苏、辛相称,自有它合理之处。但是历来苏、辛之异更为学术界所关注,而且已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不过,从学养渊源上来比较苏、辛之异,尚不多见。或许换一个角度,可以有新的启发。本文试图以《庄子》为中介,比较苏、辛运用《庄子》语词入词的量和质的差别,来探求两者词风的差异及其有关因素。一、比较的基点刘熙载《艺概》说《庄子》一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虽是一家之言,也非独断之说。有学者认为,一部中国文学史,是在《庄子》影响下写成的。阮籍、稽康、陶渊明、李白、苏轼、汤显祖、曹雪芹等等文学巨子,…  相似文献   

16.
许亚洲 《金陵瞭望》2006,(21):48-50
今年随着“俄罗斯年”活动在国内不断走向深入,使我想起了许多曾经在中国盛极一时的俄苏老电影和老歌曲。电影《夏伯阳》、《彼得大帝》、《列宁在一九一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里黎明静悄悄》,电影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民歌如《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把人门带入了如歌的岁月。  相似文献   

17.
福建仙溪傅氏家族在宋代是一个研究苏轼的世家,其成员著有多部研究苏轼的著作。傅藻的《东坡纪年录》是宋代最著名的东坡年谱。此谱的特点就是严格依据东坡本人的作品来排定苏轼的生平,并努力将其可考的作品一一系年。傅共的《东坡和陶诗解》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注释苏轼和陶诗的著作,也是一部新发现的宋人注苏诗之作。傅共注苏轼和陶诗注重释意,在学术上亦有一定的价值。傅幹的《注坡词》是现存最早的东坡词注本,《注坡词》在东坡词的背景介绍、语意解释以及词意阐释上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而其对苏词中"今典"的解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傅幹还用了"以苏注苏"的方法,用苏轼的其他作品来印证其词。  相似文献   

18.
论文人画的渊源周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发展至宋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分野渐趋明显,文人画开始以清晰的面目出现在绘画领域。宋代以后,文人画更是成了中国画的主流。有一种观点以为,文人画起源于宋代,因为宋代绘画在理论上先后有欧阳修、苏拭、黄庭坚、米第、郭若虚、...  相似文献   

19.
关于苏集版本,曾枣庄、刘尚荣、杨忠、祝尚书等先生已有论著详细论述,但对苏轼四六文集部分却很少涉及或语焉不详。本文仅就苏轼四六文的几种别行本,包括《东坡四六》、《苏文忠公表启》等的版本源流、内容体例等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20.
《夜别》和《再见,蓝马店》是辛笛写于30年代的作品,同是送别题材,不同的是《夜别》写于30年代早期,写于本土;《再见,蓝马店》写于30年代后期,写于异域。古典诗词的熏陶以及现代西方诗歌的浸染,使得诗人在两首诗歌中既呈现出风格的承继,又表现出新鲜的变化,本文拭从意象组合、意境营造及诗的艺术形式方面对两首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