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阶级斗争,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由于这一误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不断扩大对阶级斗争的认识,同时又一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心。消除这一误解,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复归,也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理论根源。具体而言,包括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对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教条化理解或误解,长期处于激烈的战争和阶级斗争环境中的经历及阶级斗争思维方式的惯性作用,民主法律制度不健全,党内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现象严重等。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理论根源。具体而言,包括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对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教务化理解或误解,长期处于激烈的战争和阶级斗争环境中的经历及阶级斗争思维方式的惯性作用,民主法律制度不健全,党内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现象严重等。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这个原理是十分正确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着重阐明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直接动力”、“伟大动力”等等。这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也是它的动力,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理解生产方式与阶级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历史动力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坚持农民阶级作为封建社会历史主人的基本观点。离开农民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到另外的任何地方去寻找历史的动力,统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和解上重大误解的各种表现及其法律效果与立法思考。提出误解的动机只要能成为客观公认的效果意思之要素,即使其未表示于外部亦可撤销的新观点。并通过各国立法之比较,为我国制定民法典时正确解决和解上重大误解否定性效力的形式、和解内容本身重大误解应有效处理的主法技巧、一般重大误解与和解上重大误解的立法区别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学术界在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要揭示历史运动的规律。讨论这个问题,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社会历史的有机整体出发,从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全面地进行考察。下面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谈两个问题:(一)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合力推动历史运动。(二)关于生产力与阶级斗争的作用。 (一)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运动动力的理论,并不停留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上,其思想极为深刻,考察每一个社会形态时,总是从各种矛盾互相制约关系中把握总的过程,再从整体出发,具体分析各种因素对历史事件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一二种力量的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批判了旧的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片面强调阶级斗争,脱离经济谈政治,脱离生产力的性质谈生产关系的变革,脱离人民的物质利益谈革命,并把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引入历史研究的领域。四人帮则进一步把“阶级斗争”当作草菅人命的一根棍子,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歪曲到荒谬绝论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阶级斗争与生产力两者之中究竟哪一个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伟大动力与终极原因内在关系的论述,是从资产阶级革命看阶级斗争和经济变革的相互关系。农民战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中国农民战争的特殊性从另一方面验证了伟大动力和终极原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个亟待澄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认识问题。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明确地指出,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揭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1879年马克思、恩格斯曾郑重宣布:“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很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②。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动力问题的权威论断。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  相似文献   

11.
论误解     
在诠释学传统中,误解仅具有消极的意义。然而,从误解的产生及诠释学对误解的批判角度来深入考察误解,我们会发现创造性的误解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一点在我们的文化传承和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连贯与误解     
该文在探讨话语中出现的偏离式连贯的基础上,考察了连贯和误解的关系。连贯和误解都以听话人为中心,都以言语理解为基础。有时听话人赋予话语之间的连贯与说话人期待的连贯不重合,我们称之为偏离式连贯,它往往使得话语中的误解不易被发现。偏离式连贯的存在更加证实了“连贯是程度问题而非是否问题,连贯与不连贯并非泾渭分明”。如果偏离式连贯被认可为连贯,那么话语连贯不能保证误解不发生,连贯只是无误解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翻译误读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个体接受等因素的差异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原文(话)扩大或缩小,脱离原文(话)本意,或是重新创造、无中生有地臆想出原文(话)意思的一种现象。产生翻译误读的原因有语言上的,有文化上的,也有译者自身的,即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误读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交际教学法在我国方兴未艾 ,在对其推广和运用的同时 ,由于受其表象和各种不同观点的影响 ,人们对交际教学法产生了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点 ,即 :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关系、交际教学法与口语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对语言错误的态度以及交际教学法与教师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品牌管理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的市场力量是惊人的,它能在逆境中生存、能经久不衰、能跨越各国文化和市场界限、能带来更大的分销能力等,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的青睐。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刚刚起步,对品牌的认识存在许多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比喻认识上的这个误区是,认定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这样的认识必然导致对比喻的误解和比喻辨识的夹缠不清.理由有三:事物分类具有层次性,"性质"具有相对性;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是判断修辞格的唯一依据;事实证明,本体和喻体有同有异就可以构成比喻.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进程,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界定不清,并在初始阶段带有一定的主观功利性以及基础缺乏、动力不足,国家与个人需求的两难抉择等等一系列问题。笔者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对近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深刻的反思,以使我们科学理性地理解大众化,寻求切实可行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误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一些高校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在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知识教育、创造力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等方面产生了一些误区,导致人才培养的一些失误。本文从管理理念、实施环节、教学关系、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四友"之一的李峤,在初唐文坛上地位显赫,但历代对其评价较为零散,且偏颇较多.要对其人、其诗及其文学地位做出全面公允的评价,应当遵循整体性与多元化相统一的原则,否则便会步入重重误区.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和教师中心”通常被看作赫尔巴特的思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赫尔巴特的思想中,教学并非中心,至于说课堂、书本更不是中心了。他倡导的是经验和交际,教学是它们的补充。赫尔巴特不但不压制儿童,还非常尊重儿童的个性,提倡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