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问:北大王铭铭教授的学术剽窃问题被《社会科学报》率先披露后,引起很大反响。您最初听说此事时有什么感触?答:我读了晓声(王晓生)先生的《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和曹树基教授的评论《就王铭铭抄袭一事谈建立学术道歉制度》(均载《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0日)后的第一感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触目惊心、痛心疾首”。问:为什么当初会有这种“触目惊心、痛心疾首”的感慨?答:因为我从未想到像王教授这样一个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也会存在学术剽窃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中抄袭剽窃的现状分析及治理举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抄袭剽窃是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中一种常见的文化领域的盗窃行为,也是学术界"痛打"的知识侵权热点问题.抄袭剽窃是一种严重的学术腐败行为,其特征是把别人的精神成果据为己有.急功近利是抄袭剽窃的主要病根,学术良知泯灭是抄袭剽窃的催化剂.抄袭剽窃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期刊作者,学术期刊编辑也是受害者.抄袭剽窃的行为严重污染了学术期刊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多项措施,严加治理.  相似文献   

3.
周叶中教授: 你和戴激涛先生合著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解读>),已被我发现大量抄袭、剽窃了我数年前发表的<论共和国><再论共和国>两篇论文.抄袭、剽窃情况可这样概括:<解读>一书共四章、268页,外加前言、后记,除了简短的后记以外,从前言到最后一章,每一章都抄袭了我的文字,并且被抄袭、窃取的文字,成为你们在书中立论的基础、阐释的对象和贯穿在全书的一根主线;我没有进行彻底的查验,就从你们的书中挑出了36处成段抄袭、剽窃.你们既然使用了我的文字表述,就应该一一注明那些表述与我的文章的关系,反之,就不能使用我的文字表述.这是为学之人的常识.然而,你们并没有这样要求自己,因而构成了抄袭剽窃,侵犯了我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4.
关于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亦工 《学术界》2002,(1):29-31
1、关于学术规范 ,讨论已经很多。我没有深入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只是谈一些一般的想法 ,没有条理 ,不系统 ,只是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时的一些感想 ,聊供参考而已。2、抄袭剽窃影响有限 ,抄袭和剽窃受到注意最多 ,但是 ,抄袭和剽窃基本上是少数人的个人行为 ,对于学术进步的影响并不很严重。《历史研究》在前几年曾经批评一些抄袭剽窃行为 ,近几年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关系学术整体进步的建设性的学术规范问题。3、关系学术整体进步的建设性的学术规范问题这样的学术规范内容很多 ,《历史研究》目前注意的主要是 :①实行匿名审稿制度。②论文…  相似文献   

5.
你和戴激涛先生合著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解读》),已被我发现大量抄袭、剽窃了我数年前发表的《论共和国》《再论共和国》两篇论文。抄袭、剽窃情况町这样概括:《解读》一书共四章、268页,外加前青、后记,  相似文献   

6.
一、区别剽窃、抄袭、不规范引用的必要性 旧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颁布)第五章第四十六条是将剽窃、抄袭并列的,说明当时是将抄袭和剽窃当作两种不同行为看待的。  相似文献   

7.
丈夫不善言辞,家里来了客人,也只是陪坐一边,无语。因此我和他少不了争吵。吵得多了,心里就越发别扭,看看人家,总感觉还是别人的丈夫好。 那天,窗外下着小雨,我和几个女友在玲家聚会,饭后闲谈,话题不自觉地谈到了各自丈夫身上。我说,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的内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东 《学术界》2001,(1):165-167
最近 ,几起发生在高等院校的学术失范事件引起了沸沸扬扬的议论。其中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把抄袭别人的东西当成了终南捷径。有的自己学问不错 ,翻译外国人的学术著作本来也付出了劳动 ,但一时被虚荣心迷住了眼睛 ,译著当成论著发表。笔者前些时候在上海见到王元化先生 ,他谈到对一位学有专长又有失误的中年学者 ,既要批评 ,也要爱护 ,不要一棍子打死。对此 ,我是很赞成的。我觉得 ,抄袭到什么时候也是不可取的 ,就目前中国学界的情况而言 ,这远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罗列学术腐败的十大表现 ,这个问题进不了前三位。…  相似文献   

9.
有学术,就有抄袭术;有学界,就有抄袭界;有学者,就有抄袭者。抄袭事件不断曝光,文贼学盗陆续亮相,抄袭剽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这些原本很少登场的术语,渐入人们的视野,一时间变成了频繁露面的热词。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1956,(9)
自从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揭露华岗抄袭、剽窃行为的文章後,华岗——这一伪装学者的真面貌已被人们揭开了。现在已经查明,华岗所有的著作,没有一木不是抄袭、剽窃而来的,华岗所著“苏联外交史”一书自然也不会例外。据我们初步查对的结果,完全证实了华岗这部将近二十七万言的“著作”,并不是辛勤劳动的成果,而是靠整章整节地抄袭、剽窃而并凑起来的产  相似文献   

11.
颇多人爱怪责别人说:“连鸡蛋也要挑骨头!”也有颇多人爱赞扬别人说:“别人有所错误,能够包涵,是一种美德!”是耶?非耶?这两句话很值得分析。因为,虽然在一般场合这两句话用对了,但是常常在严肃而重大的场合却用错了。现在让我摘引一小段谈及“包涵”和“挑骨头”的文字,然后来点评析。香港一位资深作家说:别人有所错误,能够包涵,固然是美德;并无错误,而一定连鸡蛋也要挑出骨头来,这就变成了促狭,亦决非处世的态度。或者说,这岂不是有失于认真?甚至还可能有人厉声疾呼,强调“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就是失于不肯认真”,…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学术规范的两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下,要进一步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首先就必须建立正常的学术规范。因为,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经费虽然不能说很富裕,但基本已经够用了。现在所要解决的,就是怎样以较高的质量完成研究课题的问题了。而就目前来说,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就必须建立而且认真执行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为了保证学术研究之正常、健康地进行的。我想,一部学术论著至少必须具备几个特点:第一,它是论著作者的劳动成果,而不是抄袭、剽窃的产物;第二,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而不是别人早已说过的意见的重复;第三,它必须具有科学性,因而其数据(论据)必须是真实而非虚…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心与冒犯中国人见面,除了问“吃了没有?”之外,还常问对方“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实指性的友好的“问候”语、客套话。但英美人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询问”,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doyouask?甚至或是It’snoneofyourbusiness笔者曾与一位在华执教的美国人闲聊时谈到过这个问题。我问她:“在美国是不是不可以问别人去哪儿?”她说;“是的。”我又问:“如果我真想知道他(她)去哪儿。该怎以问?”她答曰:“你最好别问。”中国人喜欢问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以示关心…  相似文献   

14.
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 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回说被别人借去了,而接着班主任的儿子问他借,他却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我当时问儿子这是为何?儿子毫不掩饰地说:借给一般的同学没有什么作用,而借给班主任的儿子对自己则很有帮助。妻夸儿子聪明,说就应该这样处事。我却有一种可怕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与一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博士研究生陆德生先生在乌鲁木齐作了一次长谈。一见面,他递给我两张名片:一张是汉文和维吾尔文的,一张是汉文和英文的。Rudelson(陆德生)是他的姓,作为犹太人,还保留着 Yusuf(玉素甫)的本名;作为美国人,又有 Justin(贾斯汀)的名字。我们之间的谈话就从他复杂的名字开始了。谈到了犹太人问题、中东问题和美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他说,他的家庭以是否过耶稣教圣诞节而分成两派。我说,在一个社会里,尤其是一个城市里,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  相似文献   

16.
拙文《我们是“抄袭的一代”?》闪烁登网后,《史学月刊》编辑部周祥森编审就“抄袭的一代”的界定依据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的确,这是拙文表述时用词欠推敲造成的一个疏忽,把“皆是”改成“大都”就较妥些,笔者对周先生的严谨表示钦佩。不过仍需说明一下,我真正的意思是“文革”对人所必需的宗教精神和道德精神的破坏实在太大,而我们这个时代严重的抄袭剽窃现象肯定是灾难性后果之一,殃及范围包括“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人们。老一代学者具有过去的“底子”,因而没有“蔚然成风”,“文革”中和“文革”后的一…  相似文献   

17.
有了弟弟后,我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就拿学书法这件事来说吧,以前都是妈妈帮我把一切准备好,甚至连纸都给我折好。现在呢,妈妈每天都围着弟弟转,根本无暇管我。记得那天,看着面前没有折好的纸,我像以前那样喊妈妈过来帮忙。好一会儿,她才抱着大哭的弟弟匆匆走来,说:“折纸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怎能老让别人给你折呢?我现在说,你照着我说的折。”  相似文献   

18.
考虑学术腐败、学术道德水平下降问题也不能忽视学者自身的原因。现在的高校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象牙塔,而是一种小社会。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比如说争名夺利,在大学、科研机构里面也有,所以大学教师的总体道德水平也有所倒退。大段、大段的抄袭,违反了著作权法,这个是可以去起诉的。但是现在有些著作、文章是用别人的观点推砌起来的,就算标明了出处,我认为也是一种学术不规范。如何规范学术以及学术成果的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针对现在的学术腐败情况,我们可以成立中介组织去审查学术成果,避免在学术圈里面再由学者来审查、评价。另外,凡是剽窃、抄袭的行为,都应该通过媒体通报出来,并且记录到个人的档案中,这样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明芳 《云梦学刊》2003,24(6):13-16
笔者的科研成果《中国悬棺葬》屡遭抄袭、剽窃,这是当今中国学术界和出版界流行的抄袭、剽窃之风较为严重的典型例证。为维护学术尊严和中国学术界的良好形象,我们呼吁全社会和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学术评审制度,从根本上遏制学术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蒲柏曾说,愤怒是为了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 我的一位已为人母的亲友常常抱怨别人对她的不公平.她说:“我永远记得,我父母在我到了上幼儿园年龄的时候,没有让我上.”“我永远记得”,对啦,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怨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深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高兴.怨恨就像毒害我们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